🎉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AI淘金熱,AMD再下一城

發布 2023-10-11 下午06:17
AI淘金熱,AMD再下一城
INTC
-
MSFT
-
AMZN
-
NVDA
-
AMD
-

有心與英偉達(NVDA.US)一較高下的美國超微公司(AMD.US),宣佈計劃收購開源人工智能(AI)軟件公司Nod.ai,以進一步優化其AI解決方案。

儘管此交易尚未真正落實,但據美國超微公司的管理層透露,交易或有望在本財季完成。

Nod.ai有何背景?

Nod.ai為從頂級大規模企業到初創公司提供優化AI解決方案。

其SHARK軟件基於編譯器的自動化軟件功能,減少了手動優化操作,並縮短部署高性能AI模型所需的時間,這些模型適用於運行由AMD CDNA、XDNA、RDNA和Zen架構支持的各種數據中心、邊緣和客戶平台。

財華社留意到,Nod.ai由安努舒卡·沙瑪(Anush Elangovan)與哈希·梅農(Harsh Menon)於2013年5月在加州創立。擔任CEO的安努舒卡·沙瑪,曾是谷歌(GOOG.US)ARM架構Chromebook初創團隊及谷歌PC系統ChromeOS初創團隊成員。擔任CTO的哈希·梅農是初創飛行汽車公司Zee.Aero/Kitty Hawk的早期員工,持有斯坦福大學航天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從Crunchbase的數據來看,Nod.ai或最早於2013年8月獲全球科技基金Atlantic Bridge的25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其後於2015年分别獲風投公司Celesta Capital及Atlantic Bridge的近300萬美元和1350萬美元A輪融資。到2022年1月1日獲加密對衝基金Alameda Research的100萬美元融資,需要注意的是,Alameda Research為深陷麻煩的FTX聯合創辦人班克曼-弗里德創辦的公司,他秘密將FTX的資金轉移到Alameda Research,也因此Alameda Research與FTX一起倒塌。

無論如何,現在Nod.ai獲美國超微公司收購,可以安心進行AI研究了。

美國超微公司表示,收購Nod.ai是其「AI增長戰略」的一步,或期望以此來與其勁敵英偉達進行競爭。

AI淘金熱

從去年起,美聯儲的接連加息令全球一級市場遭遇寒冬,但是AI投資熱潮卻並沒有退卻。

前不久,雲計算巨頭亞馬遜(AMZN.US)宣佈將向生成式AI公司Anthropic投資最多40億美元,並與其進行戰略合作。在更早之前的2023年初,微軟(MSFT.US)向OpenAI投資100億美元。

美國超微公司沒有披露於Nod.ai的投資規模,此交易之所以引起關注,或更多是因為被AI「催紅」的美國超微公司,今年的舉手投足備受關注。

在AI領域發力追趕英偉達的美國超微公司,當前市值1761.24億美元已超越CPU之王英特爾(INTC.US),但與今年最牛的英偉達萬億市值仍有較大差距。

因此,美國超微公司努力從各個層面補充實力,期望彌補差距。2020年10月,美國超微公司斥資500億美元,收購領先的AI芯片廠商賽靈思(Xilinx);於2022年4月又斥資19億美元,收購經營完全可編程處理器和軟件平台的Pensando。

值得留意的是,在美國超微公司發力猛追之際,今年因為AI芯片而備受追捧的英偉達並沒有停步,活躍在AI投資的第一線,甚至加快了腳步。今年以來,英偉達進行了多項投資,比較大型的AI投資包括:機器學習初創公司Inflection AI、雲服務商CoreWeave、AIGC科創企業Cohere、AI初創公司AI21 Labs、AI研究所Imbue等等。

對比起來,英偉達要比美國超微公司進取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家GPU公司都持有充裕的現金,為其未來的投資提供充足的資本。英偉達於2023年7月30日持有現金及短期投資160億美元,而美國超微公司的現金及短期投資合計有63億美元。

然而,CPU巨頭英特爾卻反其道而行之,與其GPU同行大舉收購不同,英特爾選擇分拆。除了減持無人駕駛部門Mobileye(MBLY.US)和多電子束直寫光刻設備廠商IMS外,英特爾最近宣佈分拆其可編程解決方案部門(PSG),以提升該部門的運營效率及在AI芯片市場的競爭力。

英特爾期望將資源聚攏到核心業務,將其打造成歐美芯片代工能力最強的主要供應商。

於2023年7月1日,英特爾持有的現金及短期投資也遠高於英偉達和美國超微公司,達到243億美元。

總結

從股價表現來看,今年的概念已經炒了一波,市盈率估值也到達一個較高的水平,英偉達的市盈率要比美國超微公司和英特爾高出一倍,或因其強勁的AIGC芯片在短期内具有利潤增長預期所致。

市場開始诟病AI概念炒得過於熾熱,英偉達的股價也從8月下旬的創紀錄高位502.62美元回撤8.88%。

不過,從這三家芯片公司最近活躍舉措來看,它們雄心壯志的戰略佈局才剛剛展開,好戲仍在後頭。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