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乘聯會:9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1.8萬輛 同比環比均增長5%

發布 2023-10-11 下午01:58
© Reuters.  乘聯會:9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1.8萬輛 同比環比均增長5%
0001
-
0083
-
0291
-
0388
-
0688
-
0762
-
0857
-
0390
-
0175
-
600999
-
601186
-
002153
-
000625
-
002240
-
000063
-
002747
-

智通財經APP獲悉,10月11日,乘聯會發布2023年9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2023年9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1.8萬輛,同比增長5.0%,環比增長5.0%。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523.3萬輛,同比增長2.4%。今年9月車市零售環比走勢平穩,在8月創出當月曆史新高的情況下,9月零售低于2017年9月的曆史高點219萬約9%。9月車市季度沖刺目標驅動促銷明顯走強,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促銷均環比增大,購車消費需求有所釋放。

國家層面針對汽車行業的政策指引頻出,旨在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商務部推動“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效果顯現,各地車展及發放消費券等豐富多彩的促消舉措,對提振消費信心有較好的增進效果。

今年出遊熱度依然居高不下,中秋國慶假期自駕出遊人數衆多,伴隨着道路、休息區、補能設施等基礎建設的逐步完善,以及民宿體系精致化差異化發展,多重媒體發布助推自駕方案不斷更新迭代,對安全性和智能輔助的需求更強烈。前幾年的購車群體有了更好的産品選擇和更加實惠的定價,車市更新消費需求提升較強。

9月自主品牌零售107萬輛,同比增長20%,環比增長7.9%。2023年9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爲53.4%,同比增長6.4個百分點;2023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51%,相對于去年同期增加4.9個百分點。9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56.6%,較去年同期增6.3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9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7萬輛,同比下降12%,環比增長4%。9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額20.2%,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6.6%,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7.3%,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

9月豪華車零售27萬輛,同比下降7%,環比下降4%。去年受芯片供給短缺影響的豪車缺貨問題逐步改善,豪車市場走勢相對平穩。

出口:今年總體汽車出口延續去年年末強勢增長特征。乘聯會統計口徑下的9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35.7萬輛,同比增長50%,環比增長8%。1-9月乘用車出口267.7萬輛,同比增長68%。9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25.4%。隨着出口運力的提升,9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29.7萬輛,同比增長46%,環比增長5%;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6.1萬輛,同比增長80%。

生産:9月乘用車生産243.1萬輛,同比增長2.8%,環比增長8.7%。由于市場競爭已發生結構性變化,企業生産極其謹慎。其中豪華品牌生産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11%;合資品牌生産同比下降10%,環比增長19%;自主品牌生産同比增長17%,環比增長8%。

批發:9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244.9萬輛,同比增長6.6%,環比增長9.5%。今年以來累計批發1781.3萬輛,同比增長6.6%。受新能源及出口市場拉動的促進,9月廠商銷量創出當月曆史新高。9月自主車企批發138萬輛,同比增長21%,環比增長8%。主流合資車企批發75.8萬輛,同比下降8%,環比增長16%。豪華車批發30.8萬輛,同比下降6%,環比增長2%。

9月乘用車主力廠商總體表現較強。萬輛以上銷量的乘用車企業廠商共34家(環比增4家),其中同比增速超50%的有6家,同比增速超10%的有18家。

庫存:9月廠商生産增産慢,而零售回暖,推動渠道庫存改善,形成了廠商産量低于批發1.8萬輛,而廠商國內批發高于零售7萬輛的去庫存走勢。廠家與渠道從去年12月到今年9月持續去庫存55萬輛從而減緩了渠道庫存壓力。

新能源:9月新能源乘用車生産達到79.8萬輛,同比增長10.7%,環比增長1.2%。今年以來累計生産590.0萬輛,同比增長31.8%。9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82.9萬輛,同比增長23.0%,環比增長4.2%。今年以來累計批發590.4萬輛,同比增長36.0%。9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74.6萬輛,同比增長22.1%,環比增長4.2%。今年以來累計零售518.8萬輛,同比增長33.8%。

1)批發:9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33.9%,較2022年9月29.3%的滲透率提升4.5個百分點。9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49.9%;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1.1%;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5.8%。9月純電動批發銷量56.3萬輛,同比增長11.2%,環比增長2.7%;插電混動銷量26.6萬輛,同比增長58.7%,環比增長7.3%,新能源車占比32%,較同期增加7個點占比。9月B級電動車銷量16.6萬輛,同比增長17%,環比下降2%,占純電動份額29%。純電動市場的A00+A0級經濟型電動車市場崛起,其中A00級批發銷量9.4萬輛,同比下降23%,環比增長10%,占純電動的17%份額,同比下降7個百分點份額;A0級批發銷量17.2萬輛,占純電動的31%份額,同比增加10個百分點;A級電動車11.4萬,占純電動份額20%;各級別電動車銷量相對分化。

9月乘用車批發銷量超兩萬輛的車型有26個:比亞迪宋 62,840輛、Model Y 53,249輛、比亞迪秦 45,072輛、比亞迪海鷗 40,092輛、比亞迪海豚 32,927輛、比亞迪元 32,856輛、速騰 30,661輛、朗逸 29,895輛、哈弗H6 27,824輛、埃安Y 27,496輛、軒逸 27,198輛、博越 24,791輛、長安CS75 24,560輛、瑞虎7 23,486輛、凱美瑞 23,340輛、CR-V 22,962輛、比亞迪漢 22,794輛、鋒蘭達 22,628輛、思域 22,584輛、五菱缤果 22,006輛、埃安S 21,546輛、帝豪20,874輛、瑞虎8 20,847輛、Model 3 20,824輛、帕薩特 20,114輛、星越 20,035輛。其中新能源位列總體乘用車車型銷量前6位,優勢地位明顯。

2)零售:9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36.9%,較去年同期31.8%的滲透率提升5.1個百分點。9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59.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4.0%;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2%。從月度國內零售份額看,9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2.1%,同比提升2.1個百分點;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5.8%,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14%,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5.8%,同比下降0.6個點。

3)出口:9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9.1萬輛,同比增長107%,環比8月增長16%,占乘用車出口25.4%;其中純電動占比新能源出口的94.7%,A0+A00級純電動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48%。伴隨着中國新能源的規模優勢和市場擴張需求,中國制造新能源産品品牌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以及服務網絡的不斷完善,由此新能源出口市場仍然向好,前景可期。9月廠商出口方面,特斯拉中國30,566輛、比亞迪汽車28,039輛、上汽乘用車12,678輛、吉利汽車5,026輛、東風乘用車4,028輛、智馬達汽車2,146輛、哪吒汽車1,473輛、創維汽車1,420輛、長城汽車791輛、小鵬汽車766輛、上汽通用五菱597輛、廣汽傳祺536輛、廣汽埃安527輛。從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場零售數據監控看,A0級電動車占比達60%,是出口絕對主力,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歐洲表現較強,比亞迪在東南亞市場崛起。除了傳統出口車企的靓麗表現,近期新勢力出口也逐步啓動,海外市場也有數據開始顯現。

4)車企:9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總體走勢較強,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以長安、上汽、廣汽、吉利等爲代表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板塊表現尤爲頑強。在産品投放方面,隨着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的多線並舉,市場基盤持續擴大,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達到17家(環比增2家,同比增2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88.4%(上月87.2%,去年同期83.2%)。其中:比亞迪286,903輛、特斯拉中國74,073輛、吉利汽車53,692輛、廣汽埃安51,596輛、長安汽車42,812輛、理想汽車36,060輛、上汽通用五菱29,129輛、上汽乘用車27,057輛、長城汽車21,868輛、小鵬汽車16,076輛、零跑汽車15,800輛、蔚來汽車15,641輛、上汽大衆15,014輛、奇瑞汽車13,385輛、哪吒汽車13,211輛、華晨寶馬10,038輛、上汽通用10,005輛。

5)新勢力:9月新勢力零售份額14%,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理想、零跑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仍較強。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衆強勢領先,新能源車批發24,189輛,占據主流合資純電動51%強份額,大衆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6)普混:9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91,481輛,同比增長12%,環比增長8%。其中廣汽豐田32,199輛、一汽豐田29,138輛、東風本田7,713輛、廣汽本田5,382輛、東風乘用車4,667輛、吉利汽車3,409輛、廣汽傳祺3,278輛、上汽通用五菱2,345輛、長安福特1,791輛、東風日産1,099輛、江蘇悅達起亞457輛,混合動力的自主品牌銷量逐步提升。

展望10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因國慶中秋雙節的8天假日前移占用9月份2天的關系,10月有19個工作日,較2022年10月多1個工作日,有利于車市産銷增量。由于受環境影響去年10月的乘用車零售僅184萬輛,低于2022年8月零售187萬輛的銷量,季節消費規律異常,因此今年10月和11月的零售同比增長潛力較大。

隨着國家促消費政策效應不斷累積,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不斷增多,雖然“十一”長假後市場還有幾天恢複期,但從10月中旬就開始進入年底的市場加速期,10月的車市增長環境較好。

由于近兩年樓市的高位調整,原本購房消費擠壓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影響逐步緩解,消費內生動力逐步築底恢複。購房投資熱度下降後,其他各類消費開始理性複蘇,中秋國慶期間的旅遊熱潮也體現了樓市降溫消費回暖趨勢,有利于秋季車市的持續走好。

近期各地促消費政策持續在線,各類車展等線下活動蓬勃開展,拉動消費效果持續體現。隨着天氣轉冷和秋收完成,返鄉農民工增多,農村地區的購車熱情會逐步釋放,新能源車和中低端燃油車市場也會逐步升溫。

歐美利率處于高位,導致海外經濟相對低迷,尤其是南美和非洲等車市持續低迷,受此影響中國汽車出口南半球不斷萎縮。目前歐盟的反補貼調查,釋放出口曲折承壓信號,可能不利于中國汽車出口的持續增長,也對當前碳排放核算、電池回收回溯等體系提出了加快高質量建設的要求。

由于沒有了去年四季度補貼退出的新能源搶購潮,且2024年購置稅政策調整涉及範圍主要圍繞中高端車型展開,電池需求逐步理性。隨着碳酸锂價格的持續下行和油價的上漲,國內新能源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優勢仍然顯著,有利于四季度新能源車市場持續增長。

目前乘用車市場庫存處于年度內的季節性加庫存期,由于冬季到春節前購車需求較旺,因此曆年此時都是加庫存力度較大的時段。今年以來呈旺季不旺和淡季不淡的走勢,年末市場需要謹慎考慮沒有政策退出的旺銷期,庫存備貨要謹慎。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