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淨利大增266%背後,醫脈通(02192)“營銷依賴症”難醫?

發布 2023-10-6 下午03:15
© Reuters.  淨利大增266%背後,醫脈通(02192)“營銷依賴症”難醫?
0728
-
0086
-

2023年,在消費複蘇與資本市場回暖的加持下,互聯網醫療賽道仍然面臨着相當多不確定性。

近日,醫脈通(02192)披露2023年上半年財報,歸母淨利同比大增同比增加266%。中報發布後公司股價聞聲上漲,目前距離8月中旬的最低點5.59港元已反彈約40%。但從更長遠的時間尺度來看,目前公司股價距離年初的10港元線仍有一定距離,且近期成交量較爲清淡,不乏在超跌反彈後進入階段性調整的可能性。

比起上市之初獲592.41倍認購、股價一度漲至47港元的風光,如今的醫脈通可謂身處“人生低谷”。這其中既有互聯網醫療行業泡沫消退、疫情導致非新冠相關醫療企業整體承壓的因素,亦有公司本身業務與業績層面的一些疑慮。

在互聯網醫療下半場,光靠概念與講故事已經無法吸引資本追捧,公司自身的商業模式能否經得住市場檢驗,才是決定公司真正價值的關鍵。

核心運營指標回升 歸母淨利同比大增266%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醫脈通主要運營在線專業醫師平台,致力于以科技創新助力醫師作出更好的臨床決策。截至2023年6月30日,通過公司的網站、桌面應用程序及移動應用程序注冊的用戶數量約640萬名,其中約381萬名用戶爲中國執業醫師,占截至同日中國執業醫師總數約86.6%。

從近年來業績來看,在營收逐年增長的同時,公司利潤水平卻波動較大,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迹象。

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3.14億元,同比增幅爲10.4%;淨利潤達1.26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79%。但在看似淨利大增的利好背後,若仔細分析公司收入結構,就會發現2022年公司淨利增長主要來源于年內海外市場利率多次提升、公司政府補貼及銀行存款利息同比增長750.6%(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680萬元),而來自公司實質性的業務增長卻占比不多。此外,2021年10月和2022年6月醫脈通分別收購了北京美迪康、北京專注科技創新有限公司,被收購方的財務並表亦會使得母公司業績大幅提升。

2023年上半年,公司業績出現明顯回暖,期內取得營收約1.74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加31.5%;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9871.8萬元,同比增加266%;經調整淨溢利1.2億元,同比增加122%;每股基本盈利13.75分,擬派發中期股息每股10.67分。公告稱,收益增加主要是由于精准營銷及企業解決方案收益增加。

報告期內,公司核心運營數據亦全面改善,反映業務複蘇向好趨勢。其中注冊用戶數目從620萬人增長至640萬人,注冊醫師用戶數目從370萬人增長至380萬人(占同期中國執業醫師總數約86.6%),平均月活躍用戶從205萬增長至220萬。于2023年上半年,公司獲得的付費點擊次數爲427萬次,較去年同期上升34.3%。

上市兩年仍摘不掉“藥代”帽子?

分業務來看,醫脈通收入主要包括精准營銷及企業解決方案、醫學知識解決方案及智能患者管理解決方案叁大板塊,其中精准營銷解決方案爲公司的主要收入支柱,該業務爲制藥及醫療設備公司提供數字醫療營銷服務。

具體而言,受益于疫情後醫院端診療恢複常態及新藥獲批進程加速,上半年該部分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33.5%至人民幣1.58億元。2023年上半年該業務所覆蓋的客戶數量爲124家,較去年同期增加40家;覆蓋的産品數量穩步提升,相比去年同期的181種增加至253種。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在醫藥數字化營銷領域,醫脈通一直行業排名前列,按照2022年數字化營銷業務收入計算,醫脈通以2.88億元業內排名第一,而位居第二位的梅斯健康(02415)該業務收入僅爲1.98億,有着不小差距。

然而,若是深究業務層面,醫藥數字化營銷實質上仍難擺脫“線上醫藥代表”的帽子,本質上還是爲制藥、醫療設備等醫藥企業向廣大醫生、用戶進行線上品牌營銷和藥品宣傳,且公司主要大客戶多爲跨國藥企。

但對醫脈通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與業內其他後進者的競爭,而是整體市場天花板的下降。近年來,受疫情、國際形勢等多項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跨國藥企正紛紛“收緊褲腰帶”、縮減各項費用與在華預算。今年以來,渤健、羅氏與阿斯利康等知名藥企已紛紛宣布放棄正在開發中的研究項目。

砍掉研發管線的背後,固然有對部分新藥臨床表現不及預期、市場同質化嚴重等方面的考慮,但對一家以新藥研發爲“命脈”的藥企來說,研發投入的“縮水”無疑也反映了藥企整體降本控費的決心。

在運營費用方面,渤健在2023年半年報中最新披露了一項在2025年前節省10億美元運營費用的計劃,計劃裁員約1000人;諾華年初在新澤西州裁員數百人,並宣布將停止10%的臨床開發項目;艾伯維在ADC賽道砍掉的ADC産品已多達7款。

在營銷費用方面,自2020年開始就有多家知名藥企傳出風聲,計劃縮減醫藥代表的費用,因新冠疫情、集采政策使得多數藥企利潤承壓,而以醫藥代表備案制爲代表的合規審查也給行業帶來了更多壓力。

集采連番“砍價”的趨勢下,大批跨國藥企正逐步退出國內藥物市場的競爭,這無疑將給醫脈通不太樂觀的營銷業務前景籠罩上更多不確定性的陰雲。

收入多元化乏力,新興業務能否“撐起半邊天”?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除了爲制藥、醫療設備等醫藥企業進行線上品牌營銷、藥品宣傳以外,醫脈通另外兩項業務分別爲醫學知識解決方案和智能患者管理解決方案,2023年上半年兩者收入加起來僅占總收入的8.9%。

其中,醫學知識解決方案包括通過網站、移動應用程序、桌面應用程序、微信小程序及微信公衆號等多種渠道提供醫學知識內容,上半年公司「醫知源」疾病知識庫新增4個科室的疾病覆蓋、詞條數量超過965篇,視頻頻道「e脈播」新增約1.1萬條視頻、總視頻數量提升至5.9萬條以上,醫脈通平台上的臨床指南數量提升至2.6萬篇。

疫情期間的就診需求推動了在線醫療市場的迅猛發展,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約達3億,較2021年12月增長196萬,占網民整體的28.5%。

據共研網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移動醫療行業市場規模45.5億元,到2021年市場規模增長至722.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8.53%,預計2023年有望突破1500億元。

從理論上來說,醫脈通的願景十分美好:通過在線醫學知識平台觸達更多醫師用戶,進而帶動營銷業務的增長。但在這個細分領域,類似的平台已有丁香園、醫學界、生物谷等競爭對手,其中丁香園已擁有550萬專業用戶,其中包含210萬醫生用戶,占國內醫生總數的71%;梅斯健康截至2022年底也已經擁有290萬名注冊醫生用戶,2022年平均月活躍用戶達270萬人。

智能患者管理解決方案則提供以互聯網醫院爲基礎的慢性疾病管理服務,包括提供患者疾病科普及治療依從性監控的管理服務、與非盈利機構合作針對特定病情的患者教育服務,截至2023年6月30日,醫脈通的慢性疾病管理服務平台已累積約31.1萬名用戶,另外參與醫師約8.9萬名,目前專注于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帕金森、淋巴瘤、卒中及糖尿病管理,未來將會逐步擴展至其他慢性疾病。

按慢病類型劃分,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是慢病管理市場的主要細分領域,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慢病管理行業既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又能帶來持續性的用戶活躍度與現金流,但以醫脈通目前在該領域的收入規模,仍遠遠談不上建立領先的競爭優勢。

小結

互聯網醫療下半場,市場投資者正對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加以更嚴格的審視。在消費複蘇帶動業績回暖的背後,醫脈通嚴重依賴營銷業務、缺乏“硬核”競爭實力的弊病將成爲制約公司未來成長的瓶頸,若想股價進一步向上突破,或許還需要管理層更多的努力。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