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傳統汽車巨頭逆襲】通用汽車:昔日王者如芒在背

發布 2023-9-20 下午07:23
【傳統汽車巨頭逆襲】通用汽車:昔日王者如芒在背
GM
-
F
-
GOOGL
-
BIDU
-
AAPL
-
AMZN
-
TSLA
-
NIO
-
LI
-
XPEV
-
LCID
-
STLAM
-
RIVN
-

最近,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對待遇調整的訴求讓美國三大傳統汽車公司備受壓力,這三大傳統汽車包括瑪莎拉蒂的母公司Stellantis (STLA.US)、UAW工人最多的福特(F.US)以及銷量最高的美國廠商通用汽車(GM.US)

這三大美國汽車巨頭不僅面對工人罷工的威脅,更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新能源汽車,尤其本土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TSLA.US)的衝擊。

從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12個月的全球銷量規模來看,特斯拉與這三大巨頭仍相距甚遠,財華社統計,特斯拉的最近12個月全球銷量為163.8萬輛,仍遠低於通用的605.8萬輛、Stellantis的605萬輛和福特的440.8萬輛。

不過,特斯拉模式對產業颠覆的影響巨大:

服務化——利用硬件作為入口,拓展高利潤的服務收入;

電氣化——電動汽車產業鏈與傳統汽車產業鏈存在工藝上的巨大差異;

智能化——自動駕駛系統等;

自動化——產業趨於標準化,減少人手參與工作流程。

見下圖,隨著特斯拉的銷量攀升,福特和通用汽車的全球銷量在收縮(由於Stellantis兩年前進行合並,只有兩個年度的數據,以下我們只比較福特、通用汽車和特斯拉)。

在之前的兩篇「傳統汽車巨頭逆襲」專題中,我們提到了福特與Stellantis,今天我們將來說說美國第一大巨頭通用汽車。

通用汽車的發展史簡要

通用汽車的前身是别克汽車公司,創立於1903年,其後於1908年被美國最大的馬車制造商杜蘭特收購,並推出C型車。

與一個多世紀後的特斯拉相類似的是,杜蘭特利用其營銷能力取得了遠超產能的訂單,從而將别克汽車公司發展起來。

1909年,當時以别克和奧茲汽車公司合並而來的通用汽車,與奧克蘭汽車公司和凱迪拉克再合並,成為更具現代意義的通用汽車。

有意思的是,通用汽車建造了到如今依然聲名赫赫的泰坦尼克號,而從寂寂無名變得家喻戶曉,這是其創立第一個十年所打響的頭炮,在其誕生的第一個十年,通用汽車無疑深谙營銷之道。

說到新能源發展,通用汽車可以說是先驅,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通用開發了一系列氫動力燃料電池概念車和展示車,並在2007年1月展示了雪佛蘭Volt沃藍達概念車。此外,通用汽車也積極研發雙模混動系統。然而,創新與多品牌發展,還是敵不過金融危機的陰霾,2009年,通用汽車申請破產重組。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破產重組之後的通用汽車。

在破產重組之後,通用汽車主要劃分為兩個汽車部門——通用北美(GMNA)和通用國際(GMI),主要開發、生產和銷售别克、凱迪拉克、雪佛龍和通用卡車GMC品牌。此外,通用汽車在多個國家持有權益投資,主要在中國,以寶駿、别克、凱迪拉克、雪佛龍和五菱等品牌開發、生產和銷售汽車。

另外,通用汽車設有通用金融提供金融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通用的汽車金融是行業的先驅,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汽車工業高速發展的產物,同時也助推了當時汽車工業的強勁發展。

2017年7月31日,通用汽車完成了將歐寶和沃克斯豪爾業務及在歐洲的相關資產出售給標致(PSA集團)的交易。2017年10月31日,通用汽車完成了出售歐洲融資子公司和品牌的交易,退出歐洲市場。

從市場分佈來看,中國是通用汽車的第一大市場,在2023年之前的銷量均高於美國市場,不過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快的市場,中國市場的競爭也十分激烈,通用汽車在中國的聯營公司不僅面對來自本土品牌特斯拉的衝擊,還有中國眾多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競爭,因此在2023年上半年,通用汽車在中國的銷量按年下降9.94%,至98.8萬輛。

見下圖,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以及全球的市場份額也持續下降,這是因為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的增量都大部分被新能源汽車廠商給填補了。

面對汽車業變革的衝擊,福特和Stellantis均已開啓電氣化新時代,通用汽車也不例外,更何況通用汽車算得上是新能源汽車的先驅。

通用汽車以擁抱新變化和合作來應對競爭

通用汽車表示要全面發展電動汽車和智能駕駛系統,為此,其幾年前專門設立了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

在電動汽車方面,通用表示計劃快速擴張產能,要在2025年之前在全球打造超過兩百萬輛的電動汽車產能,其中北美將佔一百萬輛,同時該公司表示正在中國擴大電動汽車產能,計劃在2025年年產能到達100萬輛以上。而短期而言,通用汽車計劃於2023年下半年增加電動汽車產量,北美的產量目標是10萬輛,這與特斯拉今年180萬輛-200萬輛的目標相差還是很遠。

通用電動汽車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是Ultium,這是其專用的電動汽車推進架構。該平台可適用於多個品牌、車型尺寸、風格和驅動配置,相比於油車,更能快速響應客戶偏好、縮短設計和開發周期。

通用汽車首款基於Ultium的產品於2021年推出,包括GMC悍馬EV和BrightDrop Zevo 600,隨後在2022年推出凱迪拉克LYRIQ。該公司計劃利用Ultium的多功能性和靈活性,在各種細分市場和價位上擴大其電動汽車產品組合,包括雪佛蘭Equinox電動汽車、雪佛蘭Blazer電動汽車、雪佛蘭Silverado電動汽車和GMC Sierra電動汽車,預計於2023年和2024年推出。

產能方面,通用汽車於2021年將底特律-哈姆特拉克工廠改造成專用的電動汽車工廠——ZERO工廠,生產GMC悍馬電動汽車、即將推出的Cruise Origin、雪佛蘭Silverado電動汽車和GMC塞拉電動汽車。2022年1月,該公司宣佈將把其在密歇根Orion Township的裝配廠改造為純粹的電動汽車生產工廠,生產雪佛蘭Silverado電動汽車和GMC Sierra電動汽車。

電池方面,該公司宣佈計劃通過與LG能源解決方案的合資企業Ultium Cells,在俄亥俄州沃倫、田納西州斯普林希爾和密歇根州蘭辛為這些和其他未來的電動汽車大規模生產電池,第四家美國電池工廠也在計劃之中。

2023年8月16日,通用汽車宣佈領投Mitra Chem的B輪6000萬美元融資,Mitra Chem是一家矽谷人工智能電池材料創新公司,通用汽車將與Mitra Chem開發鐵基正極活性材料(CAM),如磷酸鋰錳鐵(LMFP),為通用電動汽車推進架構Ultium Platform平台生產的電動車提供價格實惠的電池解決方案。

為了普及其電動汽車,通用汽車承諾在2025年之前投入7.5億美元鋪設充電網絡,提供充電解決方案,而該公司也與特斯拉建立合作,通用汽車客戶將可從2024年初起使用1.2萬個特斯拉超級充電樁。

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汽車的電動車開發不是那麽順遂,由於LG電池問題,通用召回雪佛龍Bolt電動車和Bolt EUV型號車輛。

智能發展方面:通用汽車正在開發Ultra Cruise(超級巡航)——一款「解放雙手」的自動駕駛輔助技術,其計劃在2023年底前,於北美和中國的22款車上提供超級巡航,率先在凱迪拉克CELESTIQ上亮相。

通用汽車也參照蘋果(AAPL.US)以及特斯拉,以硬件為服務生態的入口,軟件與服務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增長引擎,Ultifi或是其推出這類服務的端到端軟件平台,該公司表示將於2023年開始為客戶提供軟件定義的功能、應用程序和無線服務。

通用汽車和Cruise正在探索將自動駕駛概念變現。2021年9月,Cruise開始在加州舊金山運營無人駕駛叫車服務,並於2022年6月開始向公眾收取無人駕駛費用——而在中國,百度(BIDU.US)在這方面的發展迅猛。2022年12月,Cruise獲得監管機構批準,擴大其在加州的運營設計領域。在2022年9月,Cruise獲得了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運營無人駕駛叫車服務的監管許可,並開始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開展叫車業務。

通用汽車與Cruise和本田汽車共同開發了配備自動駕駛能力的全電動汽車Cruise Origin,採用通用汽車全新的模塊化架構,由Ultium平台提供動力,並於2023年開始在ZERO工廠生產,但仍待監管批準。

對於最近火爆的ChatGPT,通用汽車也不甘落後,2023年8月28日,該公司宣佈與谷歌雲合作,讓數以百萬計的通用汽車能用上對話式AI技術。

總結

電氣化、智能化、服務化,已成為目前汽車產業發展的潮流,縱然是全球頭部車廠,通用汽車也不得不隨波逐流,否則會被時代淘汰,當前工人罷工或也敲響了警鍾,促使其進一步完善產業的標準化、平台化、機器化。

通用汽車定下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目標:

到2025年,通用的總營收計劃達到2250億美元(復合年增幅為12%),北美業務的經調整息稅前利潤率目標為8-10%,低於2022年的10.12%,或是考慮到純電汽車扭虧仍需要一段路程,總資本開支為每年110-130億美元。

其中純電汽車的2025年收入目標為500億美元以上,或佔其總營收目標的22%以上,純電動汽車產品組合的2025年息稅前利潤率目標為0%-5%。

此外,通用汽車定下了2030年收入目標——將擴大至2750-3150億美元,其中軟件和新業務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將約達50%,而Cruise的2030年收入目標為50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利潤率將擴大至12%-14%,新業務利潤率將超過20%。到2030年,Ultifi將為軟件和服務分部帶來200-250億美元的全年收入。

前景很美好,但是通用汽車所面對的挑戰可不小,眼前的工人罷工就是一大難題。

此外,其電動汽車發展未必如其預想的那麽順遂,在本土市場有特斯拉以及眾多新興電動汽車廠商的競爭,例如中東資金支持的Lucid(LCID.US),亞馬遜(AMZN.US)支持的Rivian(RIVN.US),在中國市場有比亞迪(002594.SZ)和前赴後繼的「新勢力」,包括蔚來(NIO.US)、小鵬(XPEV.US)、理想(LI.US)、哪吒、廣汽埃安等等。還有來自傳統車廠的新能源汽車競爭,例如豐田和本田。

2009年經歷了鳳凰涅槃,通用汽車的前路依然荊棘滿途。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