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經濟學家:中國通縮恐蔓延至全球,人民幣將進一步走弱

發布 2023-8-24 下午08:20
© Reuters.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經濟學家:中國通縮恐蔓延至全球,人民幣將進一步走弱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引發了通縮壓力,這已引起全球關注,並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加速。

近幾個月來,中國日益惡化的經濟基本面變得十分明顯,7月份的數據普遍低於預期,國家統計局暫停公佈青年失業數據,此前該數據飆升至創紀錄高位。

7月份的信貸數據還顯示,企業和家庭的借貸需求大幅下降,該國規模龐大的房地產行業的問題依然存在,一度健康的開發商碧桂園處於違約邊緣,負債累累的房地產巨頭恆大集團本月早些時候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

中國7月份總體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3%,兩年多來首次出現通縮,這與西方主要經濟體面臨的問題截然相反。

儘管CPI整體通脹的疲軟部分可歸因於能源和豬肉價格下跌等暫時性因素,但由於房地產行業不景氣,住房和相關類別的價格不斷下跌,也拖累了核心通脹。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經濟學家兼董事總經理Tiffany Wilding說:「儘管中國與全球經濟之間的聯繫正在發生變化,因爲北京試圖向消費拉動型增長模式轉型,而與西方的貿易緊張局勢仍然加劇,目前中國仍然是世界製造商。」

「因此,中國經濟疲軟和價格下跌(尤其是中國生產者價格)可能會蔓延到全球市場——這對西方央行對抗高通脹來說短期內是個好消息。」

西方經濟體在供應受限和需求復甦的情況下襬脫新冠大流行,但自結束嚴格的零新冠措施以來,中國並沒有經歷同樣的過程,因爲其國內製造業力量幫助緩解了供應瓶頸,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也有所放緩。

然而,在上週的一份研究報告中,Wilding和Pimco中國經濟學家Carol Liao指出,自那以後,國內需求開始萎縮,導致產能閒置,而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部門的去槓桿化加劇了通縮壓力,打擊了國內投資,導致「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

Pimco的經濟學家補充道:「此外,政府對基本面走弱的反應遠遠不夠。事實上,政府主導的通過寬鬆信貸刺激和穩定增長的努力,特別是對國有企業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寬鬆信貸,還不足以抵消房地產市場的拖累,因爲過去一年流向經濟的新信貸已經收縮。」

人民幣跌勢難止

中國央行上週五加大力度遏制人民幣快速貶值,原因是經濟數據黯淡,消費者信心不斷減弱,但市場似乎仍不相信北京方面在扭轉近期趨勢方面做得足夠。

TS Lombard高級全球宏觀策略師Skylar Montgomery Koning在上週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市場的失望情緒可能會持續下去,因爲任何政府財政刺激措施都將是「當前寬鬆措施的更強版本」,而不是「恢復價格信心所需的廣泛刺激措施」。

Montgomery Koning說:「中國令人失望的反彈現在對全球情緒和經濟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這與相當溫和的全球背景和非常強勁的美國經濟形成了對比,但風險資產存在微妙的平衡,因爲美元大幅走強也是有害的。」

她說,儘管北京當局試圖阻止做空人民幣的單向貶值押注,但方向是明確的,TS Lombard維持美元兌人民幣的多頭頭寸。

「增長放緩、刺激措施有限、貿易下滑和資本外流都表明,本季度人民幣將進一步走弱,」Montgomery Koning補充道。

溢出效應:進口和出口

儘管中國正在重新調整經濟,減少對房地產和製成品出口這兩大傳統支柱的依賴,但中國製成品仍主導着消費品市場,尤其是在美國。

Wilding和Liao指出:「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截至6月份的數據,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格與去年相比平均下降3%,而以美元計算的中國消費品生產者價格下降5%。」

他們指出:「重要的是,這些下降正在傳遞給美國消費者;7月是新冠疫情初期以來,美國消費者零售商品價格首次連續三個月出現年化下降。」

他們認爲,這種溫和的動態可能會傳導到其他發達市場,因爲自大流行以來,美國的通脹趨勢通常處於領先地位。

其次,最近幾個月中國的出口有所減弱。隨着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成爲現實,Wilding和Liao暗示,中國政府可能會尋求利用財政政策提振出口,並解決國內供應過剩的問題,從而向全球市場提供大量廉價消費品。

他們補充稱:「這種情況似乎已經在德國發生,因爲中國低成本電動汽車的出口最近激增,而國內降價可能會蔓延到其他國家。」

除了與貿易相關的溢出效應,全球共同的通縮壓力還來自大宗商品價格。作爲大宗商品的巨大進口國,中國的國內需求仍是一個關鍵因素。

Wilding和Liao說:「中國國內投資疲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以及新房和土地銷售疲軟,可能會繼續抑制全球大宗商品需求。」

TS Lombard的Montgomery Koning也認同這一觀點,他指出,中國政府在本輪經濟週期中的刺激措施是由消費者驅動的,而非投資驅動的,這意味着「對工業大宗商品的新需求低於預期。」

Pimco的Wilding和Liao總結道:「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惡化已經產生通縮壓力,這已經緩和了中國和中國商品服務的全球市場的通脹。」

Wilding和Liao說:「考慮到通常的滯後性,通縮溢出效應可能纔剛剛開始影響全球消費市場,未來幾個季度的折價可能會加速。」

他們補充稱,通脹壓力是否會持續更長時間、更明顯,取決於政府未來幾個月的財政政策反應。他們認爲,刺激國內需求的適當措施可能會重新加速通脹,而不適當的政策措施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

近幾周,中國經濟復甦潛力的不確定性給全球市場蒙上了一層陰雲。德意志銀行策略師Maximilian Uleer和Carolin Raab週三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中國央行的降息和政府進一步財政刺激的承諾,對緩解歐洲的擔憂作用不大。

他們強調:「歐洲公司嚴重依賴中國的需求,大約10%的利潤來自中國。」

他們補充稱:「我們仍然認爲,中國經濟有可能在第四季度企穩。不幸的是,「有可能」是不夠的。我們等待數據好轉,然後纔會再次看好市場。」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