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制藥(03933):利拉魯肽+德谷胰島素進入III 期臨床,司美格魯肽前途未蔔

發布 2023-7-28 下午06:49
聯邦制藥(03933):利拉魯肽+德谷胰島素進入III 期臨床,司美格魯肽前途未蔔

在注重身材管理的當下,一針司美格魯肽掀起減肥市場的大浪。而司美格魯肽的作用機制離不開一種叫“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激素,因此GLP-1企業在生物醫藥指數表現並不理想的情況下,走勢相對強勁。以港股聯邦制藥(03933)爲例,今年以來恒生醫療保健指數下跌14.17%,聯邦制藥卻逆勢大漲34.04%,主要得益于其在研管線中司美格魯肽的體重管理適應症已獲批開展臨床試驗。

利拉魯肽+德谷胰島素進入III 期臨床,新看點司美格魯肽獲批臨床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聯邦制藥是一家集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和制劑的研發、生産、經營爲一體的綜合性制藥企業,業務包括制劑、中間體和原料藥叁大業務板塊。

按2022年公司披露的業績來看,全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3.34 億元,同比增長 16.8%;歸母淨利潤 15.81 億元,同比增長 60.0%。其中,制劑業務實現收入 45.60 億元,同比增長13%,占總收入比例的40.23%。制劑業務板塊中,胰島素系列由于集采降價因素的影響,收入下降18%至11.75億元;抗生素類産品銷售30.63億元,同比增長32.9%。中間體板塊實現收入15.99億元,同比下降5.9%;原料藥實現收入51.75億元,同比增長30.4%。

在研管線方面,聯邦制藥在研産品29項,其中1類新藥15項,主要覆蓋糖尿病、內分泌、自身免疫及眼科以及動保藥物領域。糖尿病管線方面,聯邦制藥的利拉魯肽和德谷胰島素進入III 期臨床,預計分別于 2024年和2025年上市。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和司美格魯肽的糖尿病適應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司美格魯肽的體重管理適應症已于2023年2月獲臨床注冊申請受理,並于4月17日獲批開展臨床。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類新藥TUL01101 片劑正在進行臨床 Ib 期,特應性皮炎適應症已申報臨床,同時TUL01101 軟膏(特應性皮炎)和TUL12101 滴眼液(幹眼症)均進入臨床I期,分別于2022年10月和2023年3月獲批IND。動保藥物方面已有 21項自主在研項目,其中已有6項申請注冊,均將在今明兩年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動保藥物爲公司去年開發的新的業務,2022年7月,內蒙古聯邦動保與牧原股份成立合資公司開展獸用藥領域合作,公司目前有國家標准獸藥100+種、飼料添加劑 30+種,自研産品19項,合作在研産品8項。

就目前公司在研管線來看,聯邦制藥最大的看點仍在糖尿病領域,且最有市場潛力的莫過于公司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

GLP-1抗肥胖市場喜憂參半,聯邦制藥司美格魯肽前途未知

聯邦制藥在糖尿病市場深耕多年,2021年下半年國內胰島素集采,公司報名産品均中標,且叁代産品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及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于2021.7.12獲批上市,多款胰島素的上市也令公司在糖尿病市場領域有了一席之地。

根據國際糖尿病協會(IDF)、中國糖尿病協會和IMS數據,2019年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約 1.16億人,已成爲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然而我國糖尿病診斷率和治療率分別爲 45%和21%,顯着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根據IDF預測,2040年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將達到1.51億人,我國糖尿病藥物市場增長速度也超過了全球平均增速,預期我國糖尿病藥物市場將在2035年達到280億美元。

我國糖尿病化藥醫藥市場主要分爲胰島素與其同系物、非胰島素類降糖藥,兩者幾乎占據了全部市場。根據藥融雲數據,2021年胰島素與其同系物占比53.57%,非胰島素類占比 43.51%;非胰島素類的細分子類中,GLP-1多肽占比爲 12.42%,且在逐年提升中。

研究表明,GLP-1是由胰高血糖素原在腸道L細胞中産生的具有30個氨基酸的肽類激素。它作用于GLP-1受體(GLP-1R),後者廣泛分布于胰島細胞、胃腸道、肺、腦、腎髒、肝髒、脂肪細胞和骨骼肌等。GLP-1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刺激胰島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抑制胃排空和消化道分泌,減少食物攝入,從而實現降糖和體重控制。

利拉魯肽是天然的GLP-1類似物,是全球第一個被批准減肥適應症的GLP-1藥物。2009-2010年,諾和諾德開發的利拉魯肽(Victoza)先後獲得EMA、FDA批准用于治療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2011年首次獲得NMPA進口注冊。2014 年利拉魯肽( Saxenda)獲FDA批准用于治療成人肥胖症,成爲首個GLP-1類減肥藥物,並于2020年被批准用于12歲及以上肥胖青少年的體重管理。2020年,NMPA批准利拉魯肽注射液“用于降低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風險”,是國內首個獲批心血管適應症的GLP-1RA藥物。

伴隨着在減肥適應症上的拓展,GLP-1市場規模迅速擴容。根據Bloomberg披露,2022年全球主流GLP-1産品銷售總額已超過200億美元,其中諾和諾德的利拉魯Victoza (T2D)和Saxenda (Obesity) 分別實現銷售額17.25億美元、14.95億美元;司美格魯肽Ozempic (T2D) 、Rybelsus (T2D) 、Wegovy (0besity) 分別實現銷售額83.65億美元、15.82億美元、8.66億美元,禮來的度拉糖Trulicity (T2D) 和替爾泊Mouniaro (T2D) 分別實現銷售額74.4億美元、4.83億美元。

GLP-1在減肥藥市場之所以快速增長,獲得市場青睐,主要源于全球超重或肥胖人群數量龐大,根據世界肥胖聯盟的統計和預測,全球超重或肥胖人數預計由2020年26.0億增長至2035年40.1億,CAGR增速達2.7%,其中成年肥胖人口年均增長率達4.3%,未成年肥胖人口年均增長率爲5.4%;中國成年肥胖人口年均增長率爲5.4%,未成年肥胖人口年均增長率爲6.6%,高于全球平均增速。根據沙利文報道,中國肥胖人數由2016年1.81億人增加至2020年2.2億人,預計2030年將達3.29億人。根據沙利文報告預計,全球減肥藥物市場規模有望從2016年的18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115億美元,CAGR增速達14.2%。

不僅如此,抗肥胖藥物 (AOMs) 在長期治療過程中達到適當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的同時達到體重的正常化仍然是一個不可克服的挑戰。理想的AOM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持續糾正超重,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合並症的風險,避免潛在的濫用以及一些不良反應。顯然GLP-1減肥藥物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以上條件,這也是GLP-1在減肥藥物市場上大獲成功的原因之一。

截止目前,美國已上市的GLP-1相關産品主要共有8款通用名産品,3款短效劑型(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利拉魯肽)、4款長效劑型(艾塞那肽微球、阿必魯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魯肽)以及1款GLP-1/GIP雙靶點長效劑型替爾泊肽,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2019年,諾和諾德基于SNAC技術開發出司美格魯肽口服劑型Rybelsus。此外,利拉魯肽與司美格魯肽相繼于2014年2021年獲批減肥適應症。

國內GLP-1上市品種主要包括司美格魯肽、度拉糖肽、利拉魯肽爲代表的進口藥物以及以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貝那魯肽、艾塞那肽爲主的國産産品,獲批適應症均爲治療2型糖尿病,目前大部分品種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根據wind醫藥數據庫披露,2022年GLP-1在國內樣本醫院銷售額前叁位的品種分別爲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以及度拉糖肽,國産産品聚乙二醇洛塞那肽緊隨其後。根據諾和諾德年報披露,2022年其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分別在中國銷售額分別爲3.07億美元(+625%)、2.07億美元(-4%),司美格魯肽在21年國內上市後迅速放量。

司美格魯肽在減肥藥的出圈,引得無數藥企紮堆研發,絲毫不遜色于當年的PD-1。據Insight數據庫統計,全球目前以GLP-1R爲靶點的藥物(含臨床前到批准上市)共有289個,其中國內有149個藥物,占比達到了52%,而國內在研GLP-1藥物70%以上均處于臨床前階段。

雖然全球藥企在GLP-1賽道中研發和銷售熱情高漲,但其風險也在逐步釋放。

今年6月,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對GLP-1類藥物就發出了一封安全信號警告信,其認爲GLP-1類藥物具有潛在的引起甲狀腺癌的風險,並要求諾和諾德、禮來制藥、阿斯利康等藥企在7月26日之前提供補充信息。

不僅如此,7月,據路透社報道EMA又開始調查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和Axenda與患者自殺之間的關系。

除此之外,GLP-1藥物研發門檻也不斷提升。原本大部分已獲批GLP-1藥物能夠降低患者平均體重15%左右,如禮來的替爾泊肽和GLP-1R/GIPR/GCGR叁靶點激動劑,前者叁期數據高劑量組患者體重平均降低22.5%,後者48周後受試者平均體重減輕24.2%,不斷刷新了減重療效記錄。

面對上述問題,目前已有部分國際巨頭急流勇退。6月底,由于Lotiglipron中期臨床研究中部分患者的轉氨酶升高,輝瑞宣布停止開發口服小分子GLP-1RA激動劑Lotiglipron。阿斯利康在今年以來也放棄了兩款GLP-1藥物的臨床開發。

不難看出,目前大火的GLP-1市場或許並沒有原先預期的好,而國內藥企在這場減肥藥這塊市場中仍舊只是follow的角色,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不少藥企按下GLP-1研發的暫停鍵。

回到故事的主角聯邦制藥,目前其司美格魯肽也僅僅處于研發階段,上市時間預計在2026年。3年後國內的減肥市場又是另一片天了,屆時還能有更多期待嗎?

反觀聯邦制藥其他業務,動物保健板塊以及中間體業務或許會帶來相對可觀的收益。動物保健業務去年剛拓展,有望爲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而中間體業務6-APA價格自去年8月份以來出現上漲,從330元/kg上漲至370元/kg,漲價部分有望提升公司這塊業務的毛利率。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