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個人電腦CPU供應商英特爾(INTC.US)公佈的截至2023年7月1日第2財季業績顯示,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5.48%,至129.49億美元;經調整淨利潤按年下滑52.35%,至5.47億美元。然而,其股價在公佈業績之後的盤後交易時段大漲超8%,這是為何?
事實上,儘管英特爾的所有業務分部收入均有所下降,但是相比於上個季度的虧損,英特爾的第2季業績已有所好轉,起碼恢復了盈利,於2023年第2季實現經調整淨利潤5.47億美元,而上季為淨虧損1.69億美元,見下圖。
而且,這一業績表現高於英特爾管理層之前提供的業績指引區間高位,也高於華爾街普遍預期。
儘管英特爾的季度業績超越預期,該公司的CEO承認,期内其所有細分市場表現都十分疲軟,整個行業的復蘇時間比預期的要長。預計服務器CPU庫存消化將持續到下半年,此外還受到近期資本更關注人工智能加速器而不是雲端通用計算的影響。
作為全球最大的CPU供應商之一,英特爾的業績持續受壓。
管理層預計,第三季度服務器CPU將繼續溫和下降,到第四季度或才現曙光。
但值得注意的是,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提到,更長遠來看,其認為人工智能將擴展到服務器CPU,更重要的是,該公司相信其加速器產品組合將在2024年及以後獲得市場份額。
英特爾最近正調整發展戰略,以把握AI發展的契機,並開始發力芯片制造,提出「5N4Y(Five Nodes in Four Years)」,即四年追五個節點計劃,要在2026年趕超代工大佬台積電(TSM.US)。
基辛格表示,他在第2季開始看到AI加速發展帶來的好處,並認為英特爾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可以在人工智能連續體的每個節點上為客戶提供最佳的TCO(合計擁有成本)。
他強調,英特爾的戰略是使人工智能變得大眾化——擴展AI,使其在工作量和使用模型的完整連續體中無處不在,並認為英特爾的優勢在於支持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擁有全套的芯片和軟件IP,以推動人工智能從雲到企業、網絡、邊緣和客戶端,跨越數據預處理、訓練和推理,應用離散和集成的解決方案中。
人工智能,與隨意連接、普適計算、雲到邊緣(cloud-to-edge)和傳感,並列五大超級力量,預計到2030年將支撐一個價值1萬億美元的產業,這對於英特爾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基辛格在業績發佈會中表示,英特爾正在戰略性地投資於產能,以進一步推進其IDM 2.0戰略和總體代工的發展藍圖,同時堅持其智能資本戰略。
在第2季度,該公司還宣佈擴大投資,在德國建設兩個領先的半導體工廠,並計劃在波蘭打造一個新的組裝和測試工廠。
基辛格指出,德國馬格德堡的「矽結」建設項目是其前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波蘭和愛爾蘭工廠的投資,英特爾已經在該地區大規模運營,而歐盟芯片法案的通過,或有利於其在歐洲打造一條無與倫比的產能走廊。此外,英特爾與美國商務部緊密合作,申請在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擴建。
2021年接任CEO後,基辛格帶領英特爾退出九條業務線,每年節省超17億美元的成本,並計劃向貝恩資本出售其從事多光束掩模寫入器業務的比利時IMS子公司20%權益,以便為IMS把握創新發展的機遇,助其實現跨界合作,而他提出的新的發展戰略,似乎頗受市場歡迎,例如壯大代工業務和追趕AI浪潮,也因此英特爾的股價在業績發佈後大漲。
對於2023年第3季展望,該公司的首席財務官預計,季度收入或介於129億美元-139億美元之間,高於第2季營收,但低於2022年第3季收入153.38億美元;預計今年第3季經調整毛利率或為43%,高於第2季的39.80%,但低於2022年第3季的45.88%;預計今年第3季每股經調整攤薄後盈利為0.20美元,去年同期為0.59美元。
儘管提供的指引都低於上年同期,但市場或期望看到的是英特爾接下來的戰略發展,加上如果行業復蘇真如基辛格所言出現在2023年第4季,那麽英特爾的前景將更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