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複星醫藥(02196)開放式創新成效顯著,旗下複宏漢霖首次實現盈利

發布 2023-7-5 下午05:04
© Reuters.  複星醫藥(02196)開放式創新成效顯著,旗下複宏漢霖首次實現盈利

從管線研發到轉爲商業化落地再到實現盈利,這條創新之路是否能跑通,一直是創新藥投資者重點考量的點,尤其是這兩年醫藥行業大行情波動的背景下,加上能實現商業化盈利的創新藥企並不多,投資者的態度更趨于謹慎,因此哪家港股18A生物醫藥企業能實現盈利成爲市場一直關注的焦點。據智通財經APP了解,7月3日,複星醫藥旗下生物創新藥企複宏漢霖(02696)發布盈利預告。作爲首家商業化實現盈利的港股18A生物醫藥企業,複宏漢霖實現盈利對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其背後驗證了大股東複星醫藥(600196.SH;02196)的全方位支撐和實力。

研發投入國內領先,創新産品持續落地

據複宏漢霖正面盈利預告,公司預期2023年上半年度實現轉虧爲盈,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公司預期報告期內將錄得利潤約人民幣2億元,主要源于公司核心産品漢曲優®和漢斯狀®的銷售收入持續增長及公司精細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隨後一天,其股價曾漲幅超過20%。

複星醫藥作爲中國醫藥行業創新領軍企業,其獨特的開放式創新模式造就了行業獨樹一幟的創新風向標。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許可引進、深度孵化的開放式、全球化的創新模式,自2019年,中國首款自研生物類似藥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上市以來,複星醫藥的創新産品持續落地,創新産品收入占比也連年攀升,包括漢利康、漢曲優、複必泰、捷倍安、蘇可欣、漢斯狀等在內的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藥業務收入中占比超30%,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創新轉型成果顯著。

創新産品的持續落地,離不開公司堅持不懈的研發投入,複星醫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2年全年的研發投入達到58.85億元,同比增長18.22%。其中,研發費用爲43.02 億元,同比增加4.65 億元,增長12.12%,制藥業務研發投入50.97億元,同比增長13.62%,制藥業務研發投入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6.54%;其中,研發費用爲35.52 億元,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1.53%。研發費用位列國內創新藥企前列。

開放式創新模式多點開花,加速腫瘤等核心領域創新産品開發進程

複星醫藥聚焦腫瘤(實體瘤、血液瘤)、免疫、中樞神經、慢病(肝病/代謝/腎病)等核心治療領域,重點強化小分子、抗體/ADC、細胞治療、RNA 等核心技術平台。已上市多款“全球首個”、“中國首款”産品,如,國內首個生物類似藥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 H藥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以及首個國産新冠小分子口服藥物捷倍安®(阿茲夫定片)、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産品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首個引進的小分子創新藥蘇可欣® (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等。

在自主創新研發方面,複星醫藥生物藥平台複宏漢霖作爲中國生物醫藥行業領軍企業之一,已率先實現盈利,根據公告顯示,公司預期2023年上半年度將錄得利潤約人民幣2億元,主要源于公司核心産品漢曲優®和漢斯狀®的銷售收入持續增長及公司精細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複宏漢霖的産品覆蓋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領域,已在中國上市5款産品,在全球上市1款産品,18項適應症獲批,3個上市申請分別獲得中國藥監局、美國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受理。

公司首個自研創新産品H藥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于2022年3月正式獲批上市,截至2022年末上市9個月銷售額達3.391億元,並于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國內銷售收入約2.498億元。2023年3月,該産品首次實現中國境內單月銷售額過億,標志着H藥商業化進程邁入發展新階段。目前H藥已獲批用于治療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實體瘤、鱗狀非小細胞肺癌(sqNSCLC)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 (ES-SCLC) ,是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

H藥在相關治療領域具有突破性療效和差異化優勢,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獲得了業內廣泛認可,其多項關鍵性臨床研究結果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影響因子:157.3)等國際知名期刊,助力實現市場快速放量。2023年3月,H藥一線治療ES-SCLC的歐盟上市許可申請(MAA)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受理,亦計劃于2024年在美國遞交該産品的上市注冊申請(BLA),有望爲公司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機會。

自研産品持續落地,合作開發産品亦不斷傳來捷報,2023年6月,複星醫藥與美國Kite Pharma的合營公司複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商品名:奕凱達®)用于治療一線免疫化療無效或在一線免疫化療後12個月內複發的成人大B細胞淋巴瘤(r/r LBCL)的上市注冊申請于近日獲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這也標志着奕凱達®二線適應症正式上市,將惠及更多中國淋巴瘤患者。

成人大B細胞淋巴瘤(LBCL)是常見的惡性淋巴瘤,約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其具有治療方案少、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生存期短的特點,近年來在中國的發病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21年6月,複星凱特率先上市國內首個CAR-T細胞治療産品——奕凱達®(阿基侖塞注射液),2021年6月至今,以個性化定制、一次性療法、惠及逾500位複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帶來了中國腫瘤治療領域革命性的新突破。

除了藥品外,聯營公司直觀複星的“胸腹腔內窺鏡手術控制系統”成功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此産品可應用于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婦産科、胸外科等腔鏡手術。這意味着國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即將與公衆見面。

《中國制造2025年》倡議中提到,政府希望于2025年將國産醫療器械在醫院的使用比例提高至70%,2030年達到95%。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多層次、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大幅提升高端醫療設備産化率已成爲“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之一,對于跨國醫療品牌而言,本土化、國産化勢在必行。此番國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獲批,將推動國內外科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令全球領先的外科手術機器人技術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總結:

一系列創新産品的不斷落地,無不表明複星醫藥作爲一家創新驅動的全球化藥企,其具備紮實的研發功底和多元化的創新研發模式。憑借着出色的研發實力,複星醫藥也榮登《2023中國藥品研發綜合實力排行榜》(總榜)第二名、《2023中國生物藥研發實力排行榜》(生物藥榜)榜首以及再次入選全球權威醫藥智庫信息平台 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發布的《2023年醫藥研發趨勢年度分析》白皮書 “全球醫藥企業研發管線規模Top25”榜單。相信未來隨着更多創新産品及適應症的持續落地,“醫藥白馬股”複星醫藥讓我們看到不拘一格的“創新”,還有更多元的模式,也會蘊含更大的可能性。期待爲市場帶來更多驚喜。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