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大盤股好? 還是小盤股好?| AI Financial恆益投資

發布 2023-7-5 上午04:14
大盤股好? 還是小盤股好?| AI Financial恆益投資

前言:

關於炒股,人們很容易會產生欺騙自己的心態,當看到小盤股的價錢比大盤股便宜,以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更多的股數,人們經常會有種想法,那就是:數量越多越好,當買不起大盤股時,便欺騙自己說大盤股會跌,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大盤股還是小盤股?

在進入這個話題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大盤股:

大盤股佔股票市場的比重大較大,擁有更多的資產,有更強的財力,但每股的價錢也比小盤股貴,因爲他的體量大,他的漲跌對市場影響就更大。相比之下,小盤股的價錢可以非常便宜,但相對的,小盤股體量小,佔股票市場的比重小,漲跌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力較小。可能這種解釋不夠直觀,我們通過一張圖就可以展示的很清楚的知道爲什麼:

這張圖可以很清楚的展示出來大公司爲什麼會更影響股市的走向,就單單蘋果一家公司就擁有全市場8.2%的錢。

正是因爲這種比例的不對等,就很容易讓人們產生一種錯覺,就是400多家公司都跌了但是隻有幾家公司的股票漲了,這樣就意味着大盤是虛假繁榮?這個觀點其實從根本上就是錯的,文章上稱,現在美國股市指數的繁榮是虛假的,市場是不穩定的。文章中指出「大多數股票的平淡表現被掩蓋,這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所有大盤指數全部是因爲7大公司作爲大盤股帶領着前進的,而493家企業都在下跌,同時也是未來市場環境險惡的徵兆。」其實這篇文章有個根本性的錯誤,那就是他們天真的認爲數量更多的公司在下跌就代表着市場是不好的,可事實卻不是這樣,正在引領時代發展和市場走向的往往都是那些大公司,這些大公司爲社會創造了主要的價值,雖然他們數量很少,但是他們的質量很高。導致人們會覺得股市虛假繁榮的原因就是因爲人們總是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思維思考,下意識的以爲,多數的企業下跌,大盤就應該下跌,這樣錯誤的想法和行爲纔是導致這樣的文章的出現。

事實上很多投資者散戶都會有一個直覺的心態:我買更多的股數就代表着我一定更容易賺錢,可是數量並不等於質量,買10000股2分錢的粉單股大概率不如買一股伯克希爾哈撒韋來的穩定,其實簡單對比一下大盤股和小盤股的走勢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來到底是買大盤股合適還是小盤股合適了:

這張圖很清楚的展示了從進入2023年以來,整體大盤的走勢,如果在2022年底投資了一萬塊錢買那些小盤股,大概率到現在是一分錢都沒有賺到。但是如果當時投了一萬塊錢進去這些龍頭企業,現在這些龍頭企業已經幫你盈利了5000塊錢。

這就好比是一場賽跑,大盤股就像是熟練的馬拉松選手,可能速度並不快,但有足夠的耐力,一路穩定奔跑,而小盤股就像是短跑選手,雖然速度快,但如果沒有足夠的體力支撐,可能會在賽跑的過程中疲憊不堪,長期投資下來,往往沒有很高的收益。

因此,我們在投資時,不應該只看股票的數量,而是要看股票的質量,看公司的基本面,看行業的前景,看市場的大趨勢。不要被股票的數量所迷惑,只有更看重質量而不是數量,我們才能在投資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實現真正的財富增長。

火車頭理論--爲什麼強者恆強(馬太效應)

其實我們很容易發現,越是強大的公司,他就會變得越來越強,爲什麼強者恆強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社會效應了--馬太效應

什麼是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其實他的名字來源也非常的有趣,馬太效應的來源來自於《馬太福音》經文中的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Merton)於1968年提出這個理論來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一種名聲累加的反饋現象,舉例來說聲名顯赫的人們通常能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簡單來說馬太效應也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這個現象在股票市場當中尤爲明顯,在股市中,馬太效應的體現通常在於那些優秀的大盤股往往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因爲它們公司基本面好,經營穩健,成長前景可觀。這種「強者恆強」的現象,通常會使得這些公司的股價持續上漲,進一步吸引更多的資金和關注度,形成了一個正向的循環。

這麼說可能會有一些晦澀難懂,其實用幾張圖大家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遮住名字將兩張一年的股市收益圖進行對比,我們站在投資者的視角可以一眼就確定自己選股的意願,大部分人我想都會去選擇上面這支股票,而不是下面這一支。(上面一支是英偉達,下面一支是gamestop)你是這麼想的,別人也是這麼想的,於是錢就聚集在這些大公司裏了。

這種現象的背後是市場參與者的集體行爲和心理預期在起作用。大盤股往往更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他們更加看重公司的基本面和業務穩定性,也就是實際一家公司的實際業務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一家成功的公司必定兼顧這兩種特質,要不公司也不可能做到這麼大。因此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大盤股。而這種選擇也進一步讓更多的錢流入這些大盤股中從而提升股價,使得資金更加集中在優秀的企業中。

近10年的股票走勢,讓我們可以從這些公司證明這些觀點:

先來看看蘋果

老熟人蘋果就不用說了,這十年的時間,蘋果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逐漸改變着世界,蘋果最厲害的地方是改變了人們對手機這個產品的認知,它的產品設計簡潔、高質量,操作系統易用。各位回想一下,十年前的手機市場是不是百花齊放,很多手機那時候都可以被選擇,比如摩托羅拉,LG,諾基亞。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都開始逐漸去選擇iPhone,認爲iPhone是最普遍且不會出錯的手機選擇。從十年的手機市場份額佔比圖來看,LG,諾基亞這些相對較小的手機廠商逐漸退出了北美市場,這也正是沒有能力的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而這十年以來蘋果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相當穩定。

通過改變消費者觀念的方式,蘋果可以說是引領了整個智能手機,智能生活時代。各位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家裏都有蘋果的很多產品,比如蘋果手錶啊,iPad啊,AirPods耳機啊,Apple頗有要一統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的樣子,是當之無愧的正在統治手機行業的龍頭。再加上現在Apple的生態鏈越來越完整,蘋果通過自己的Apple Pay存儲了足額的現金,因爲這些比美國政府手裏還多的現金,蘋果成爲了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也就是成功轉型成了一家金融公司,而金融又是現代社會的血液,蘋果不需要任何的外力就可以將自己一套完整的生態鏈運行起來,同時又有足夠的錢去完善這一整套生態鏈,這些錢讓蘋果自己擁有幾乎覆蓋自己的上下游所有領域的公司和技術。這讓蘋果有自己的硬件,軟件,商店,服務,配套設施,生態產品甚至於金融系統,最終形成一個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商業閉環。這樣的公司,換誰會不想投。

通過十年的蘋果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出來

如果十年前我們將10,000塊錢投入到蘋果公司之中,現在已經變成了122,800塊錢了,十年間足足漲了超過12倍。

再來看一看亞馬遜

同樣Amazon也是一個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公司,亞馬遜的出現讓我們的購物方式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從之前我們只能進行線下購物,到後來我們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一鍵式的購買,亞馬遜通過構建一個,新的銷售渠道間接的提振了整個美國市場的消費水平,其中不只是亞馬遜在收益,他間接帶動了商家和物流產業的發展,也讓更多人有更多的選擇去貨比三家,選擇自己最中意的產品。同時這樣的平臺也促進了商家之間的內卷,讓他們可以提供更加物美價廉的產品給我們普通老百姓。現在亞馬遜在零售市場地位已經接近零售巨頭Walmart,兩人各佔零售領域中實體銷售和線上銷售的半壁江山。

同時亞馬遜的雲服務也是冠絕全球,亞馬遜的雲服務的市場佔比非常之高,截止到2023年第一季度,亞馬遜的雲服務AWS已經成爲了全世界最大的雲服務供應商,他持續的爲可口可樂,寶馬,Netflix這樣的大公司提供着穩定的雲服務。這也意味着亞馬遜正在構建屬於自己的生態鏈,正是因爲亞馬遜是通過網上購物起家,所以深知雲服務的重要性,所以通過線上雲服務在打造着屬於自雲服務帝國,同時亞馬遜在有了足夠的現金之後就開始去做新的擴張,轉型,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擴展這自己的零售業務,比如在Marham的Whole Foods就是亞馬遜的公司,這是亞馬遜向線下轉型的其中一個表現,通過這種方式去和專注於線下零售的Walmart分一杯羹。

這樣的公司,換誰不想投。

如果十年前將10,000塊錢投入到亞馬遜公司中,現在10,000塊錢已經變成了105,800了,漲了足足10倍以上。

亞馬遜和蘋果都是通過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鏈的方式立穩了腳跟,佔據了市場,正是因爲他們擁有足夠的資金,所以他們才能通過這些資金創造更多的財富,用錢來生錢,這也是強者恆強在股市中的底層邏輯。

再來看一看微軟

微軟也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他能走到今天也是通過我們上面所說的生態鏈,正是因爲有足夠的資金,微軟纔可以通過Windows的操作系統了PC相關的生態,無論是Windows系統,Office辦公套件,Linkedin這樣的社交平臺,無一不佔據着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發揮着作用,同時微軟擁有僅次於亞馬遜的雲服務業務,也在給微軟提供着源源不斷的金錢收入。作爲世界是最大的軟件公司之一,微軟無疑是軟件行業的領頭羊,加之最近由微軟投資,openai開發的ChatGPT的大火,意味着在AI時代中,至少到目前爲止,微軟仍舊走在AI時代的前列。以上這些,沒有足夠的資金是一定做不到的,正是因爲微軟手中有足夠的資金去擴張,可以通過擴張完善自己的生態鏈,微軟才能穩步向前。

這樣的公司誰不想投?

如果10年前將10,000塊錢投資給微軟,現在10,000已經到手144,000塊錢了,足足翻了14.4倍

再來看一看谷歌

谷歌自1998年創辦後,急速成長,至今已是世界最大的科技企業之一。從一開始單純的一個搜索算法,到現在成爲一個成功的集軟件,硬件,技術研發爲一身的大型綜合科技企業,谷歌的創新精神是最主要的原因,通過一個timeline我們就可以看到google到底研究了多少產品

這些谷歌產品由開發至今仍然很受歡迎,並且在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使用。在這些成功產品的背後,也有無數的失敗的產品,google有一個獨屬於自己的graveyard,這個墓園裏面埋葬的就是無數谷歌試着去嘗試,但是最終沒有成功的產品有一個網站正是用來通知這樣的產品的,那就是killed by google,上面記錄了被google砍掉的288個產品。

正是因爲有足夠的資金和不停創新的團隊,他們早早就把很多公司還處於理論階段的想法和產品付諸實踐,無數失敗堆砌起來的墓園讓其他那些只能停留在概念階段卻沒有資金或者沒有勇氣去嘗試的公司無法與google進行競爭,這也讓資金充足且什麼都敢,也都願意去嘗試的google越來越強。

如果10年前將10,000塊錢投資給谷歌,現在10,000塊錢已經變成55,500塊錢了

最後來看一看英偉達

Nvidia作爲一家專注於芯片研發,全球領先的圖形處理器製造設計商和人工智能(AI)技術公司,是一顆近些年來冉冉升起的新星,如果有玩遊戲的朋友可能早早的就聽說過英偉達的大名。作爲一個芯片組設計製造商,他的圖形處理器出了遊戲使用之外,還被廣泛的用於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視頻渲染等領域。同時在進入AI時代之後,GPU之於AI就相當於人類的的大腦,隨着AI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更多的企業選擇進入AI領域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要依賴於英偉達的硬件。同時英偉達也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最近英偉達也拿出了研發已久的新的,專門用於AI的芯片,計算水平和處理器性能遠超其他同行,消息一出就讓英偉達股票迎來暴漲。

這樣的股票誰不想投?

如果我們十年前將$10,000投入Nvidia,現在的已經到手$79,400。

再對比一下將這些錢投入大盤的收益

大盤指數S&P 500十年的收益率是166.74%,也就是說將這$10,000投入近大盤,最終到手也就$26,674。

所以說如果聽信了很多市場上關於大企業是虛假繁榮的謠言錯過了最佳的購買時間,上面說的這些收益就都不會屬於你了。

這樣的龍頭企業給社會提供了更大的貢獻

其實投資這些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也會用這些資金去給社會做出貢獻,主要體現在兩點,這兩點是你和我老百姓都可以很直接很切實的體會到的,那就是就業崗位和稅收

這些大公司也在全世界範圍內提供了很多的就業崗位,這些公司的除了直接僱員外,同時還帶動了上下游的或者相關產業的就業,比如亞馬遜的強大產業鏈就可以帶動物流行業和電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從十年前的2014年的時候開始,這5家公司就逐年在增加僱員的數量,一直到2022年,這5家公司加起來直接或間接的提供了約2,140,000(214萬)個就業崗位,這甚至比兩個渥太華的人口更多,同時這些大公司普遍更重視員工的的素質培訓和發展,換句話來說就是,這些公司也是在變相的爲社會培養新的人才。

同時,這些龍頭企業也給政府提供了鉅額的稅收,這讓政府可以用這些稅收用於支持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從而造福於百姓,我們可以通過以上的圖標看到,過去五年,光這五家公司的公司稅務數據總共繳納了約1,967億的稅款給到美國政府,這個數額相當於冰島7年的GDP總和,也就是說冰島民衆辛辛苦苦七年創造的價值,還不如這五家公司交的稅多,這些錢最後會被政府花掉,建造基礎設施,提高社會福利,最後造福老百姓。

通過以上的數據和對比,我們不難看出,只有抓住風口,投資這些龍頭的企業才能讓收益最大化,於此同時,這也是在間接支持他們的創新、社會責任,以及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們公司致力於投資這些龍頭企業,這是對我們投資者負責的表現,同時也是我們對這些公司價值觀的肯定,這些龍頭企業的發展同時也意味着社會的發展,AI Financial的理念就是通過尋找有價值啊的企業達到持續穩定盈利的目的,這是我們的口號,也是我們不變的信念。同時,希望可以讓錢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公司介紹】

AI Financial 恆益投資是一家人工智能驅動的金融投資公司,主營投資貸款Investment Loan,擁有一套顛覆性的金融投資體系。公司致力於幫助所有人,通過投資理財,獲得持續穩定收入,從而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AI Financial 恆益投資團隊希望運用這套投資體系推動加拿大養老體系的改革,讓更多人通過金融投資過上更好的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避免爲了賺錢而犧牲時間和健康,或因沒有足夠的存款而不能順利退休。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