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就像發生了能源危機一樣」!中國正掀起一場採購狂潮 背後原因何在?

發布 2023-7-2 上午07:01
「就像發生了能源危機一樣」!中國正掀起一場採購狂潮 背後原因何在?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中國正在掀起一場天然氣採購狂潮,即使在全球能源危機有所緩解的情況下,官員們也樂於看到進口商繼續達成協議。

據彭博社援引與政策制定者有過會面的人士,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國有買家簽訂長期合同,甚至投資於出口設施的努力,以便在本世紀中葉之前加強能源安全。

2023年,中國有望成爲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據彭博新聞社彙編的數據顯示,中國公司同意購買的長期石油數量連續第三年超過任何一個國家。

中國正在展望未來,以避免重蹈能源短缺的覆轍,同時也在尋求推動經濟增長。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爲與現貨市場相比,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的價格相對穩定。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現貨市場的天然氣價格一度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

「能源安全一直是中國的優先事項,」上海Trident LNG全球交易與諮詢主管Toby Copson表示。「在他們的投資組合中有充足的供應,使他們能夠管理未來的波動。我希望看到更多。」

這些交易將有助於支撐全球出口項目,加強海運燃料在能源結構中的作用。隨着供應商開始向中國進口商示好,中國政府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必將增強。

在中美關係改善後,中國於2021年開始推動簽訂長期合同。中國去年的進口量下降,部分原因是新冠疫情封鎖措施導致需求減弱,但在烏克蘭入侵切斷通往歐洲的管道天然氣後,中國買家重新開始購買。

由此導致的高價格和全球對超冷燃料的競爭,迅速給人們上了一課:穩定供應的必要性。中國推動能源安全的部分措施是使進口多樣化,從不同國家進口,以緩衝進一步的地緣政治動盪。

包括印度在內的其他幾個進口國也在尋求籤署更多協議,以避免未來出現短缺,並減少對現貨供應的依賴,但中國敲定合同的速度要快得多。據彭博社計算,今年迄今爲止,簽署的長期液化天然氣合約中有33%流向了中國。

(圖源:彭博社)

上個月,國有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卡塔爾達成了一項爲期27年的協議,並在卡塔爾的大規模擴建項目中佔有股份,而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與美國開發商Cheniere Energy Inc.簽署了一份爲期數十年的合同。這兩份合同的供應預計最早將於2026年開始。

隨着談判跨越從新加坡到休斯頓的各個董事會,更多交易正在醞釀之中。據交易員稱,包括中海油和中石化在內的國有巨頭正在與美國進行談判,而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燃氣集團有限公司等較小的公司也在尋求交易。貿易商表示,卡塔爾正與幾家中國買家就可能持續20年以上的銷售合同進行談判。

這些協議將爲中國沿海城市計劃在本十年開始建設的大約12個新進口碼頭提供能源。據挪威諮詢公司Rystad Energy稱,2033年,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可能高達1.38億噸,約爲目前水平的兩倍。

「目前,從2030年到2050年,中國超過一半的液化天然氣需求仍未簽約,」Rystad分析師Xi Nan表示。

這些交易員說,政府並沒有強迫企業簽署協議,交易商只會簽署價格具有吸引力的協議。中國買家也在利用新的液化天然氣合同擴大投資組合,釋放利潤豐厚的交易機會。

然而,樂觀的需求前景並不確定,尤其是在中國提高國內天然氣產量的情況下,而如果新管道建成,來自俄羅斯的陸路運輸可能會增加。中海石油氣電集團研發中心首席分析師謝旭光上月警告稱,供應過剩加大了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可能更頻繁閒置的風險。

然而,據瞭解政府戰略的交易員說,過去幾年的停電和電力短缺改變了中國決策者的想法,他們現在更傾向於能源安全。

煤炭是中國主要的發電燃料,由於煤炭短缺,導致2021年和2022年的短期內工廠普遍限電,經濟增長放緩。作爲迴應,中國發誓要增加採礦能力,產量已升至創紀錄水平,使倉庫庫存充足,並減少了進口。

現在,政策制定者希望對天然氣採取同樣的措施。據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透露,北京方面正在推動這些能源巨頭提高國內天然氣產量,削減鑽井成本,以提高自給自足。

牛津能源研究所中國能源研究主管Michael Meidan表示:「鑑於新管道正在討論中,但尚未最終敲定,中國買家仍在尋求(從液化天然氣市場)獲得供應。」

此外,中國簽署的協議越多,其對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的控制權就越大。中國已經在平衡市場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國內需求疲軟時,將其合同貨物轉售給最需要的買家,隨着新交易在本十年開始,這一趨勢將擴大。

「繼續簽訂長期合同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決定。」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