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三萬億在望,蘋果值不值得咬一口?

發布 2023-6-30 上午03:08
三萬億在望,蘋果值不值得咬一口?

前言:

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蘋果(AAPL.US,再驚豔市場。

一月初短暫到達120美元左右後,蘋果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可以用「一路向北」來形容,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上漲46.69%。

2023年6月28日美股收盤,蘋果股價收報189.25美元,市值為2.98萬億美元,距離3萬億美元,僅有一步之遙。

蘋果股價大漲,財華社認為或受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

1)科技股從2022年低位反彈;

2)基本面穩健,市場預期蘋果利潤較高的服務業務貢獻將提高;

3)其巨額回購計劃;

4)上述這些因素,吸引大股東繼續增持。

科技股從2022年低位反彈,蘋果卻不是最亮的星

在6月份美聯儲的議息會議之前,市場對於今年利率見頂的預期讓華爾街變得樂觀起來。

科技股對利率較為敏感,因為其估值主要依賴於現金流與當前市場的利率水平,當利率上升時,用以計算其現金流現值的貼現率上升,於是其估值下降。

所以在2022年加息周期展開、美聯儲開始大幅加息期間,科技股持續受壓。反映科技股走勢的納斯達克指數2022年累計下跌33.1%。

今年隨著美聯儲加息周期明朗化,市場普遍預期美國的加息周期會在今年末或明年初結束,對股市投資也樂觀起來。

再加上ChatGPT等劃時代新概念的引領,科技股從低位大幅反彈。納斯達克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上漲29.86%。

去年大跌50.30%的英偉達(NVDA.US,最近創下股價新高,達到438.08美元,現價411.17美元也比年初時的146.06美元高出181.51%。

Meta(META.US今年股價累漲137.07%,現價285.29美元,市值7311.22億美元;

特斯拉(TSLA.US)今年的股價累計上漲108.02%,現報256.24美元,市值8121.54億美元;

而市值僅次於蘋果、排名第二的微軟(MSFT.US),今年的股價也累計上漲40.84%,現報335.85美元,市值2.50萬億美元。

因此,蘋果股價累計46.69%的漲幅大致上與其他同行一致,並不算特别出彩。

服務利潤增長空間帶來的憧憬

蘋果3月財季整體服務收入達到209億美元,按年增長5%,應用商店、蘋果銀行、iCloud和支付服務均刷新收入紀錄。其披露,蘋果的付費用戶超9.75億,在短短三年内增加一倍。其中大中華區的服務創下紀錄新高,而美洲、歐洲和亞太其他地區的季度收入為同期新高。

該公司的服務毛利率達到70%以上,是產品毛利率的一倍。

截至2023年4月1日止的12個月,蘋果的產品毛利率約為35.85%,而服務業務毛利率則達到70.95%。

一直以來,蘋果的產品收入規模都遠遠大於其服務收入,而隨著其付費用戶基數的增加,或許可以預見利潤率較高的服務收入會保持健康增長,服務分部最近12個月的收入達到804.65億美元,有華爾街分析師預計服務收入有望達到千億美元,反映超兩成的收入增幅,這是市場看好的一個原因。

回購帶來的推動作用

蘋果的財務管理可以說非常有效,這從其巨大的槓桿率和非常強勁的現金流可以看出,可以說將輕資產經營發揮到極致。

2023年4月1日,蘋果的總資產為3321.6億美元,其中有50.08%(即1663.33億美元)為現金、現金等價物和投資,足以應付1096.15億美元附息債務。

這個資產規模產生3850.95億美元收入(截至2023年4月1日止12個月收入),也就是說每1元資產能產生1.16元的年收入。

蘋果主要通過外部供應商供貨,而自己從事輕資產經營,用最少的資金,賺最高的利潤,因此能夠省下大筆的盈餘。

在最近12個月,蘋果經營活動產生淨現金流入1095.84億美元,投資活動產生淨現金流入38.91億美元,可以說蘋果就是一頭不斷產生收入的現金奶牛,蘋果已經表示要將這些收益產生的盈餘用來回購股份。

單是截至2023年4月1日止的六個月,蘋果就向股東派發了74.18億美元股息和回購了390.69億美元股份,合共回饋金額達到464.87億美元,相當於其當前市值的1.56%。

在公佈3月財季業績時,董事會再批準90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授權(相當於當前市值的3.02%),並將股息提高4%,至每股0.24美元(約合38.03億美元)。

如果加上上半財年的回購和派息和即將派發的股息,以及90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授權,其股東的收益率或達到4.71%,這還沒有計及9月財季的派息,其全年回饋給股東的收益或更高。其回購活動或提振了市場的信心。

大股東持續增持

從whalewisdom提供的數據來看,蘋果當前的三大股東分别為公募基金之王先鋒領航、資產管理專家貝萊德和股神巴菲特的旗艦伯克希爾(BRK.A.US),其持股市值分别為2479億美元、1959億美元和1733億美元,或合共佔了蘋果總權益的21%,見下圖。

這三大股東於今年第1季均持續增持蘋果,先鋒領航、貝萊德和巴菲特的增持股份數分别為3153萬股、580萬股和2042萬股,或推動了蘋果股價的向好。

現在咬一口蘋果還來得及嗎?

正如前文所述,蘋果股價上漲或多少得到科技股反彈熱潮的帶動,而科技股反彈又得益於美聯儲「暧昧」的加息態度。

然而在最近,美聯儲以及多個發達國家央行都秉持「鷹派」立場,表示將加息進行到底,美聯儲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兩次議息會議中加息,市場的情緒隨之而轉冷,因此最近兩天多個科技股回落。

在短期來看,衝高的蘋果進行短暫性調整在所難免,尤其是議息會議臨近之際。

與此同時,蘋果的秋季發佈會或推新款手表,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以及其iPhone等拳頭產品接下來的銷量和供應量將會對其股價走勢構成影響。

從長遠來看,服務將成為蘋果下一個爆發點,但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在業績中。

所以短期來看,蘋果存在波動風險,但長遠來看,應仍具有進步空間。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