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週三(6月7日),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表示,中國一些陷入困境的房地產開發商面臨被摘牌的風險,這將減少它們的重組選擇,使它們更容易受到清算的影響。
自2021年年中以來,中國的私人開發商一直處於動盪之中,此前北京的債務打擊首先影響了恆大集團,然後波及整個行業。
房地產公司是亞洲最大的高收益債券發行人之一,許多公司在償還債務違約後,打算利用其上市實體的股票重組海外債務。
週二,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四川藍光發展摘牌,爲A股第一家正式被摘牌的房企。今年4月,新力控股從港交所摘牌。
標普表示,在中國大陸,11家面臨退市風險的公司,包括上海世貿集團和陽光城集團,其未償離岸和在岸債券總額達210億美元。
這些公司週一或停牌前的收盤價要麼低於人民幣1元,要麼略高於人民幣1元。上海世茂和陽光城沒有立即迴應置評請求。
該機構表示,其實證研究顯示,投資者在清算中通常只獲得1美元的2-4美分,而清算會終止工作,這意味着買家購買的房屋可能不會完工。
標普信貸分析師Esther Liu表示,「(退市)關閉了中國開發商恢復元氣和投資者收回資金的選擇。」她補充稱,退市令各方不願尋求庭外重組。
滬深交易所將股價連續20天低於人民幣1元的公司摘牌,而香港交易所可以將股票停牌18個月的公司摘牌。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恆大集團和世茂集團已被停牌14個月。恆大集團是全球負債最多的開發商。
恆大在其離岸債務重組條款中向債權人提供了一籃子選擇,將其部分債務轉換爲由該公司及其兩家香港上市子公司支持的股票掛鉤工具——所有這些子公司自2022年3月以來都已停止交易。
留言
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