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IDC預測,2026年中國數據量規模將達到56.16ZB,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達到24.9%,位居全球第一。數據作爲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産要素,其安全性、開放流通、價值挖掘引發的關注與熱度不斷攀升。利用隱私計算技術實現數據合法合規的共享與開放,在數據流動中挖掘數據價值並進行業務創新已經成爲衆多企業的重要戰略及執行方向。
根據《IDC Perspective: 隱私計算全景研究》研究顯示,當前市場上已有超過50余家隱私計算企業,2021年整體市場規模達到8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其中,金融行業、通信企業、政府機構、互聯網企業已經率先開始應用MPC、聯邦學習等各類隱私計算技術,協助企業內部數據共享以及在企業間的聯動創新。盡管市場已經對隱私計算的潛在能力以及對業務的推動性作用形成了一定共識、隱私計算技術提供商已經具備較爲標准的産品以及能夠快速落地的部署流程,但技術在落地過程仍存在諸多挑戰。例如,技術創新部門在業務中推廣隱私計算技術面臨阻礙,如何與合規部門協調合作?企業內部效率提升或營銷創新,隱私計算技術架構如何搭建更爲合理?政務數據開放如何與現有平台形成有機對接,以此助力當地企業運營創新?
爲此,IDC開展了《IDC PeerScape: 隱私計算最佳實踐與探索》研究,通過深度調研總結出了當前隱私計算技術在行業落地的挑戰,並通過有代表性的案例展示了可行的應對措施及整體方案:
研究選取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 8 家優秀企業的隱私計算實踐案例進行詳細展示。期望案例能夠爲更多行業企業構建技術架構、推動技術落地、實現業務升級提供參考,協助企業更加全面地理解隱私計算在實際應用中的挑戰與效果。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洪婉婷表示,在數據使用需求與合規趨于嚴格的雙重因素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運用隱私計算技術解決數據流動共享問題。當前,在聯合風控、聯合營銷、數據開放等場景,隱私計算的能力已經得到顯現和印證。下一階段,技術買家需要更加聚焦于如何讓技術從試點走向大規模的業務應用,其中一套完整且合規的技術推行審批機制、充分吸納同時掌握業務和技術的雙料人才、從數據中介向數據運營者轉變等都將成爲技術拓展並實現盈利的發展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