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PD-1/PD-L1掀起的免疫治療風潮席卷全球,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羅氏及輝瑞等國際大廠憑借自身領先優勢在全球各大市場佔據制高點,而國内信達、百濟神州、恒瑞等生物科技及大藥廠憑借國内政策支持、雙抗路徑等先發優勢佔有一席之地。
與此同時,隨著大量資本、人才及生物技術公司湧入,全球腫瘤免疫市場新技術路線及新藥研發項目陡增。尤其中國市場,學術研究機構、研發基地及生物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不少生物科技公司更是擁有全球首創的研發管線,乃至在新一代技術療法領域都能獨當一面。
譬如,今日要講的宜明昂科,是目前全球少數能夠對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進行系統性利用的生物技術公司。
只不過,在新一代腫瘤免疫療法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宜明昂科,IPO之旅卻並不太順利。
二次闖關港交所
3月26日,宜明昂科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書。去年6月27日宜明昂科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書,只不過時隔半年之後,因申請狀態「失效」而折戟港交所,而這次是宜明昂科第二次遞表。
只不過,相較於上次遞表,宜明昂科虧損似乎略有收窄,研發管線進展略有加快,似乎在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與其他聚焦免疫治療賽道的生物科技公司不同,宜明昂科是一家年輕的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
宜明昂科由創始人田文志於2015年6月在中國注冊成立,致力於開發創新腫瘤免疫療法。目前,宜明昂科優勢在於公司是為數不多能夠採用系統方法利用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系統治療癌症的生物技術公司。
研發管線方面,截至目前,在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領域,宜明昂科已開發10多款創新候選藥物及8個正在進行的臨床項目。其中,核心產品是IMM01。
IMM01是處於臨床階段的新一代CD47靶向分子,擬與其他藥物聯用治療多種血液腫瘤(包括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CMML)及經典霍奇金淋巴瘤(cHL))和實體瘤(其中包 括非小細胞肺癌(NSCLC)、小細胞肺癌(SCLC)、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及結直腸癌 (CRC))。
IMM01競爭優勢在於良好的安全性並證實其有效激活巨噬細胞的能力。此外,賣點在於IMM01是第一類創新藥物,亦是國内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SIRPα-Fc融合蛋白。
除了IMM01外,宜明昂科在招股書中強調公司還有三款主要產品,分别是IMM0306 (CD47×CD20)、IMM2902 (CD47×HER2)及IMM2520 (CD47×PD-L1)。只不過,這三款產品都是基於CD47的雙特異性分子,未來面臨的競爭壓力可不小。例如,國際大廠輝瑞、吉利德,國產市場的信達和天境生物,這些都是潛在競爭對手。
商業化尚不明朗,虧損已超11億
從研發管線進度來看,宜明昂科核心產品及主要產品均未進入關鍵性試驗階段,距離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
暫無產品進入商業化,疊加研發管線又是燒錢的項目,導致宜明昂科賬面上出現經營虧損。
據招股書顯示,2021年及2022年,宜明昂科年内虧損分别為7.33億元及4.03億元,兩年合計虧損11.36億元。剔除公允值變動及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的經調整虧損淨額分别為1.83億元及2.26億元,虧損趨於擴大之勢。
在產品尚未實現商業化之前,宜明昂科日常燒的錢主要來自於機構投資者。據公開信息顯示,宜明昂科2015年6月成立時即獲得3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自創立以來,宜明昂科獲包括禮來、龍磐資本、張科領弋創投、洲嶺資本、張江科投、陽光人壽、朗盛投資等在内十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於2017年至2022年完成3000萬元(單位人民幣,下同)Pre-A輪、9000萬元A輪、4000萬元Pre-B輪、2.4億元B輪、6500萬美元B+輪以及8750萬美元C輪融資。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宜明昂科銀行結餘及現金為6.3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月C輪融資完成後,宜明昂科估值8.3億美元(折合港幣約為65億元)。截至3月29日收盤,宜明昂科65億港元估值已經超過絕大數港股生物科技公司的總市值,與歐康維視生物-B、復宏漢霖及亞盛醫藥-B的總市值相若。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宜明昂科的銀行結餘及現金僅有人民幣6.35億元。按照2022年年内虧損4.03億元的速度粗略換算,6.35億元的在手現金僅夠公司再燒1年多。
可以預見,倘若此次能成功在港上市,宜明昂科可極大提升自主融資能力,也可為在研管線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同時亦給IPO前的機構投資者提供一個不錯的變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