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國內多家造車新勢力開始陸續披露2022年12月汽車交付量及全年交付量數據。繼12月9日發布2022年Q3季度財報後,理想汽車也在2023年1月18日披露了其汽車交付數據。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22年12月,理想汽車月交付量達到21233輛,同比增長50.7%,環比增長41.2%,並創下其單月交付最高記錄;與此同時,理想汽車2022全年累計交付量達到133246輛,比2021年增長47.2%以上。
其中,在理想汽車披露的交付數據中提到,目前理想L9和理想L8兩款車型的交付量均超過了10000輛,理想L9從9月-12月連續四個月成爲中國大型SUV銷量冠軍,理想L8也成爲12月中國中大型SUV銷量冠軍。在熱銷車型帶動下,理想汽車能否在2023年的二級市場打個翻身仗,顯然值得投資者關注。
當股價“跟不上”交付量
“新能源車的未來在于純電,只有等純電完全替代了傳統的燃油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人類才能擁抱未來。”
如今,在對新能源車的討論中,不乏這種格局超大,高瞻遠矚的論調,然而在現實當中卻無論如何很難回避在純電車使用中的兩大痛點——令人焦慮的續航裏程,需要漫長等待的充電時間。
所以在“燃油—純電”發展的過渡期,另一種新能源驅動形式——增程式電動技術正逐漸受到關注並持續不斷發展,並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新能源車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在造車新勢力中,基本以發展純電技術爲主,而理想汽車一開始便主要專注增程式電動技術。而其這一技術路線也在當前得到了市場銷售的驗證。
例如,去年4月份因疫情影響,汽車行業整體銷量幾乎腰斬,但新能源汽車增長依然保持韌性。隨着5月份行業回暖,新能源汽車行業率先快速反彈,造車新勢力銷量基本都翻倍。
其中,理想汽車5月銷量11496輛,同比增長165.9%,重新站上萬輛關口,並躍居造車新勢力銷量榜首。但彼時,相較其他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在售的僅一款品牌即理想ONE。但其自交付以來,累計交付量超過17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ONE是一款過渡性車型,售價在35萬元左右,該車型剛推出時,由于品牌度低、銷量緩慢爬坡,但經過幾年的市場及品牌推廣,其2022年前五月平均每月銷量幾乎破萬。由此也帶動理想汽車季度收入實現翻倍增長。數據顯示,理想汽車在2022年Q1營收爲95.62億元,同比增長167.45%。
在理想ONE之後,去年6月和9月,理想汽車相繼發布第二款産品理想L9和全新六座中大型SUV理想L8系列和五座中大型SUV理想L7系列。同年12月,公司實現月交付破2萬的同時,L9和L8也雙雙實現交付破萬,其中L8穩態月銷約爲1-1.5萬輛。
不過,對于理想汽車而言,整個2022年,其汽車交付趨勢整體上呈低開高走之勢,交付量到去年11、12月份才大幅上揚;但公司股價卻表現出“高開低走”態勢,在去年6月港美股市場分別達到年內高點165.30港元和41.49美元後,其股價一路下跌,並相繼在10月底和11月初達到年內股價低點12.52美元和52.05港元。
另外,根據理想汽車在去年12月9日發布的2022年Q3業績:淨虧損急劇擴大至16.46億元(上年同期爲虧損2150萬元),創下單季虧損新高;核心指標毛利率爲12.7%,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0.6個百分點;期內,營收和汽車交付量的同比增速亦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也正是因此,財報發布當日,理想汽車收盤跌超12%。
抓住新能源“過渡期”紅利?
實際上,市場對此有所反應並不奇怪。一直以來理想汽車都看重成本管理,從産生收入到現在,毛利潤一直正,且毛利率處于持續上升的趨勢,在2022年Q1,公司毛利率爲22.6%,在汽車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在此背景下,Q3季度的理想車輛毛利率僅爲12.0%,而去年同期爲21.1%,上季度爲21.5%,接近同期特斯拉25%的毛利率水平。
不過,理想汽車CFO李鐵在Q3業績電話會提到,車輛毛利率在第叁季度之所以出現下滑,主要是因爲公司對理想ONE的供應商做出了原材料購買方面的承諾,並在當季財報中計提了這部分損失。若剔除以上影響,理想汽車Q3季度車輛毛利率爲20.8%,也就是說,理想L9在投産的首個季度取得的車輛毛利率依然較爲健康。
當然,隨着新車上市和交付推高了平均銷售成本,理想在22Q3的銷售、一般和管理費用達到15.1億元,同比增長47.6%。
另一方面,理想還在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從此前理想港股上市所募資金用途及新車型規劃來看,公司對于高壓純電平台及高階自動駕駛研發有着較大的資金投入預期。
而從公司2020年以來的各李度研發費用來看,單季研發費用呈現明顯的逐季度環比向上的趨勢,自2022年以來,單季研發費用占比營收穩定在15%以上的水平,並在22Q3達到19.3%。
橫向對比來看,對比蔚來、小鵬來看,理想的研發費用率位于較低的水平,對比特斯拉來看,公司的研發費用率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考慮到理想在2023-2024年將有高壓純電平台推出,預計短期內研發費用率仍將維持在10%+的水平。因此機構預計理想在2022年全年研發費用將達到70億元,並考慮到2024年投資項目,公司研發費用預期支出或達100-120億元。
除了整車研發外,自建産能、走向下沉市場也是理想應對新能源汽車激烈環境的重要策略。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理想在2018年以6.5億元收購重慶力帆,從而獲得汽車生産資質。目前公司已有常州制造基地,年産能10萬輛,廠區內設有沖壓、焊接、塗裝、總裝車間,且正在建設新車間,完工後預計將達到20萬輛的年産能。此外,由北京現代第一工廠改造升級的理想汽車北京綠色智能制造基地已于2021年10月正式開工,改造後規劃年産能達10萬輛,計劃2023年末投産。
而從門店情況來看,截至2022年年末,理想在全國已有288家零售中心,覆蓋121個城市;售後維修中心及授權钣噴中心318家,覆蓋223個城市。從理想零售門店數據來看,其二線城市的門店占比最高達44%,長叁角地區的門店占比最高達24%。可見公司對于二線城市營銷渠道的滲透率較高。
不過對于理想來說,未來能否守住具備先發優勢的下沉市場或許還是個未知數。因爲自2023年1月1日起,對消費者購買插混和增程式電動車不再享有綠牌政策。相比其他純電車企更早出現補貼政策退出風險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後續估值增長,也意味着理想接下來或許需要更好的銷售業績來驗證其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