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斷臂自救,百年瑞信能不能熬過這一關?

發布 2022-10-28 下午10:02
© Reuters.  斷臂自救,百年瑞信能不能熬過這一關?

面對最近兩周的輿論壓力,擁有166年歷史的瑞士信貸(CS.US在發佈2022年9月財季業績的同時,接連宣佈了多項舉措。

先來看瑞士信貸的最新一季業績。

單季賬面虧40億瑞郎

2022年第3季,瑞信的季度收入同比下降30.03%,至38.04億瑞郎,其中投行業務跌幅最嚴重,季度收入大跌56%,而財富管理、Swiss Bank(SB)以及資產管理業務都錄得不同程度的跌幅。

第3季股東應佔淨虧損達到40.34億瑞郎,而去年同期為淨利潤4.34億瑞郎,主要因為期内收入銳減,加上各項支出高企,令虧損進一步擴大。

若扣除非持續款項,包括資產減值、撥備、重組費用、訴訟支出等,瑞信第3季經調整經濟虧損為11.22億瑞郎,也遠高於去年同期的24百萬瑞郎。

2022年前三季,瑞信的收入淨額為118.61億瑞郎,同比下滑34.52%,其中投行業務前三季收入同比下滑49.61%,業務環境轉差以及瑞信的信譽受損,應是拖累其整體業務表現的主要原因。

前三季賬面虧損達59億瑞郎,相較去年同期為淨收益4.35億瑞郎。扣除非持續款項後的經調整經濟虧損為32.91億瑞郎,而去年為經調整經濟收益16.5億瑞郎。

瑞信的投資銀行(IB)表現糟糕,受到了極端市場環境影響,這包括波動加大、信用利差擴大以及一級發行活動下滑。所以,瑞信從交易到投資銀行和資本市場業務均受到了資本市場活動顯著收縮以及其去風險積累的負面影響所打擊。

由於客戶活動降低,資產管理規模和持續性收入下降,其財富管理業務的表現也備受挑戰。不過該業務得益於利率環境的改善,而增加了淨利息收入。

Swiss Bank(SB)受到了瑞士央行最近調整利率政策的負面影響,但期内業績尚具有韌。

資產管理(AM)業務則受到市場的不確定性影響。

瑞信的自救措施

2021年,瑞信受到比爾▪黃(Bill Hwang)及其家族理財室Archegos爆倉以及Greensill Capital破產導致其作為投資組合管理人的四個供應鏈金融基金(SCFF)遭受重創雙重打擊。

今年9月末,有媒體指瑞信或難以支撐下去,儘管後來文章被撤,但市場對於瑞信的信心一落千丈。

為自救,瑞信於2022年1月推出戰略重組,將業務劃分為四個部門——財富管理、投資銀行、瑞士銀行(Swiss Bank)和資產管理,以及四個地區部門——瑞士,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亞太區和美洲。

9月末的不利傳聞引發的信心危機,也促使瑞信加快應對。所以在公佈2022年第3季業績的同一日,瑞信發佈了多項舉措:

1)出售證券化產品:瑞信宣佈訂立了一項框架和獨家協議,轉讓其證券化產品集團(SPG)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的大部分資產予由阿波羅全球管理(APO.US)領頭的投資者團體,後者由阿波羅與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管理。有關交易將於2022年第4季簽訂最後綁定文件,但仍需在2023年上半年取得監管批準。

2)該公司將於11月23日舉行特别股東大會,審核兩項獨立的增資交易:第一項涉及向包括沙特國家銀行(SNB)在内的多名合資格股東發行新股,第二項涉及向現有股東鞏固。

沙特國家銀行已經承諾向瑞信投資15億瑞郎,以取得後者的9.9%權益。瑞信計劃通過這兩項增資計劃籌資40億瑞郎,以進一步增強其資本基礎,預計可令其CET1比率提高1.4個百分點。

3)公佈重組計劃:採取一系列措施精簡業務。

瑞信計劃在未來三年:

-徹底重組投資銀行業務,以大幅降低風險加權資產,包括:委託第三方經營高度關聯的市場業務和行業領先的投資者產品業務;將瑞信第一波士頓打造為獨立資本市場和顧問銀行;通過退出和大幅度削減證券化產品釋放資本;將風險加權資產和槓桿敞口分别削減40%。

-加快成本削減的步伐:將該集團的成本基數降低15%,約合25億瑞郎,至2025年的145億瑞郎;其中2023年的目標是削減成本12億瑞郎,並會在2022年第4季裁減2700名全職員工,相當於員工總人數的5%,隨後通過裁員和自然流失將員工人數控制在2025年底的4.3萬人,相比2022年第3季末的5.2萬人,減少9000人。

瑞信表示會通過重組手段,包括縮減非核心部門和業務重構、簡化機構、人員管理和第三方成本管理來實現成本削減目標。除了以上提到的裁員外,瑞信已定下於2023年削減50%的顧問開支和30%的承包商開支目標。

-推進以上提到的出售證券化產品集團交易

-通過出售證券化產品業務的交易和其他出售行為,提升CET1比率

-創建一個非核心部門(NCU),加快推進非戰略、低回報業務的出售交易,以釋放資本

-將資源投入到核心業務:在2025年之前,將近80%的資本投入到財富管理、Swiss Bank、資產管理和市場分部。

除了以上出售、增資和重組舉措外,瑞信還宣佈了一項人士任命計劃:委任來自來自高盛的老兵Nita Patel為首席合規官(CCO),直接向CEO匯報,接替因為家庭原因辭職的Rafael Lopez Lorenzo。

Nita Patel在高盛工作了18年,擔任從資產管理到市場部的多個高級合規職務,於2021年加入瑞信,在升任首席合規官之前,她是瑞信資產管理部以及英國投資銀行業務部的首席合規官。

瑞信的自救行為是要達到怎樣的目的?

瑞信希望通過這一系列舉措,於2025年實現以下目標:

1)核心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達到8%以上,集團RoTE達到6%

瑞信於2022年前九個月的有形股本回報率為-18.7%,而在2020年初爆發疫情以及2021年Archegos Capital爆倉及Greensill Capital倒閉之前的2019年,瑞信的有形股本回報率為8.7%。

2)將成本基數縮減至約145億瑞郎,其中在2023年縮減至約158億瑞郎。

從瑞信的業績數據計算可得,截至2022年9月末止的12個月,其合計運營成本為200.95億瑞郎。前文提到,瑞信會通過各種節省開支措施來降成本,包括裁員和縮減第三方支出。

3)2023年-2025年期間維持前巴塞爾III重組CET1比率至少13%,並預計2025年比率可在13.5%以上。

瑞信2022年第3季的CET1比率為12.6%,包括與其戰略審核遞延稅務資產減值的48個基點負面影響。該集團預計,其當天宣佈的措施,包括提升40億瑞郎的資本,應可支持其CET1比率由12.6%提高至14.0%左右。此外,減持證券化產品和其他出售計劃,以及削減非核心業務部門的風險加權資產規模和槓桿,預計可釋放巨量資本,支持戰略轉型的執行。

4)2022-2024年期間會少量派息,但2025年起將開始大幅增加派息

瑞信的短期前景並不樂觀

儘管其三年計劃很豐滿,但是瑞信仍難以克服短期之痛。

該集團預期,未來幾個月的前景仍不樂觀。

投資銀行業務方面,瑞信表示,儘管其渠道仍然暢通,但市場狀況或延緩交易的完成。

銷售和交易業務方面,客戶活動仍不活躍,也讓淡季更淡,預計該部門於第四季仍會產生虧損。

財富管理業務的客戶活動仍未見改善,預計資產管理規模縮小將繼續拖累持續性經營業務收入的增長表現。

在2022年10月首兩周對瑞信的負面報道,瑞信的存款和管理的資產出現巨額的資金流出,自此之後,這一趨勢穩定下來,但尚未扭轉。

瑞信預計,於2022年第4季會錄得75百萬瑞郎虧損,與全面出售Allfunds Group plc的持股有關,但瑞信精簡戰略的相關資本釋放應可抵消此影響。此外,該集團預計於2022年第4季會產生重組支出、軟件和房地產減值2.5億瑞郎,這是戰略轉型的一部分成本。加上退出非核心業務對其收入表現的負面影響,預計2022年第4季會產生淨虧損

總結

走過一百多年,瑞士信貸經歷了無數挫折,包括戰事、金融危機、資本市場的波動。

其同行匯豐控股(00005.HK花旗(C.US、德意志銀行(DB.US)等,近年也出現諸多問題,例如匯控前幾年進行了重組,剝離部分表現欠佳的歐美業務,聚焦於更具增長動力的新興市場業務,裁員超萬人;花旗也是一樣,重組全球個人銀行業務,而將資源集中在具有規模效益的業務上;德意志銀行的大規模重組亦涉及裁員1.8萬人,將核心業務從投行轉為交易銀行服務及私人財富管理。

所以,瑞信的危機並非唯一,也並非最後。隨著加息環境對全球資金市場的影響,投行業務的整合將持續,風險釋放的負面影響將持續影響到其他金融機構,切勿掉以輕心。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