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市值跌穿80億,被市場遺忘的綠葉制藥(02186)如何翻身?

發布 2022-10-6 上午01:07
© Reuters.  市值跌穿80億,被市場遺忘的綠葉制藥(02186)如何翻身?

近年來,港股創新藥企市值屢創新高、融資不斷,一時風頭無兩。但在這個明星賽道中,卻也有公司默默被投資者遺忘。

同爲創新藥企,綠葉制藥(02186)卻沒能蹭上資本市場的熱度,其股票的市場反響一直平平。2022年以來,公司股價已從最高價3.83港元跌至2.19港元,跌幅超四成,持續創下新低。而由于2021年業績表現不佳,瑞信、花旗等機構也紛紛下調目標價。

截至10月5日,綠葉制藥總市值已不足80億港元,而2022年上半年業績也不太樂觀。創新“成色”不足的綠葉制藥,究竟何時才能走出低谷?

營收、淨利雙降 資産負債率居高不下

綠葉制藥的産品主要聚焦于中樞神經、腫瘤、心血管等疾病領域,同時在微球、脂質體、透皮釋藥等先進藥物遞送技術領域進行創新研發,並布局了新分子實體、生物抗體、基因治療等領域。在2012年公司完成私有化、從新加坡退市後,公司于2014年轉而登陸港交所。

公司股價方面的平淡顯然受到了近年來不太樂觀的業績的影響。據財報披露,2019-2021年,公司營收連年下滑,從2019年的63.58億元下降至2021年的52億元;歸母淨利潤波動較大,于2021年止盈轉虧。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51億元,同比下降3.42%,歸屬母公司淨利潤2.97億元,同比下降23.17%,基本每股收益爲0.09元。

在盈利能力指標方面,公司毛利率也呈現出下降趨勢,在2019-2021年間分別爲76.74%、72.03%和65.32%。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爲71.71%,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回升。

2022年上半年,公司銷售及分銷成本爲8.38億元,同比增長8.69%;行政開支爲2.66億元,同比減少5.67%。

而在財務結構方面,近年來,公司的資産負債率持續居于高位。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資産負債率爲58.13%,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期末余額爲33.73億元。2021年年底,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爲1.82億元,投資現金流淨額則爲-34.36億元,現金流明顯短缺的狀況,表明抗風險能力偏弱。

截至最新報告日期,公司研發團隊擁有839名雇員,包括醫學、制藥及其他相關領域72名博士及407名碩士。公司在中國共獲得超過248項專利並有超過82項專利處于申請階段,在海外共獲得超過615項專利並有超過126項專利處于申請階段。2022年研發投入並未披露。

醫保控費與集采的雙重打擊,讓不少醫藥公司業績都遭遇“陣痛”:各項挑戰將使得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藥企話語權下降,銷售費用則大增。越來越嚴峻的市場環境,將對藥企的新品研發能力、創新轉型的速度都提出更多考驗。

核心品種利潤承壓,何以爲繼?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目前綠葉制藥及其子公司通過四大分部運營:腫瘤藥物分部、心血管系統藥物分部、消化與代謝藥物分部和其他分部。公司已上市産品組合超過30種産品,覆蓋全球80個以上國家及地區,主要産品包括用于癌症的化學治療的紫杉醇類制劑,用于實體腫瘤的放射治療的注射用化合物,用于治療二型糖尿病的阿卡波糖膠囊以及用于治療老年癡呆症的利斯的明透皮貼劑等。

從細分業務來看,2022年上半年,腫瘤藥物收入10.25億元,增加10.6%,營收占比約爲叁分之一;心血管藥物收入7.87億元,減少1.7%;消化與代謝用藥收入3.23億元,減少29.6%;中樞神經系統藥品收入6.52億元,減少6.1%。

多品類藥物收入下滑,似乎正預示着公司急需一批新産品來挽救整體疲軟的業績。目前,公司的主要産品如力撲素、希美納和麥通納均已上市超過10年,隨着集采等醫療改革提速,這些核心産品未來能爲公司貢獻的利潤將越來越小。

力撲素是截至2022年6月30日首款及唯一獲准于全球銷售的紫杉醇類脂質體産品,也是爲公司貢獻營收的主力。2020年10月,力撲素進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乙類範圍,據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談判成功的119種藥品平均降價達到50.64%。受降價影響,力撲素的銷售額有着明顯下降。

公司的另一主要産品貝希是用于降低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藥物,且爲2022年上半年中國第二常用國産口服糖尿病藥品。該産品也被納入國家第二批帶量采購,降價幅度約爲60%。

在2020-2021年舉行的第叁輪、第四輪全國藥品集中采購中,公司共有6個仿制藥品種以約60%的降幅中標。這無疑將進一步壓縮公司利潤空間。

而在新産品方面,公司進展似乎不盡如人意——早在2008年就開始立項的瑞欣妥,終于2021年1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並已被納入國家醫保名錄。該藥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症,截至最新披露日,該産品是在中國唯一銷售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

另一新産品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博優諾)則于2021年5月獲批上市,是國內第叁個安維汀類似藥,用于治療晚期、轉移性或複發性非小細胞肺癌和轉移性結直腸癌。貝伐珠單抗是膠質母細胞瘤治療中最重要的治療藥物之一。

瑞欣妥和博優諾主打國産化替代,不過,兩類産品在各自領域內都面臨很大競爭壓力:麗珠集團(000513.SZ)、齊魯制藥等多家企業均擁有在研微球項目,而隨着安維汀專利期的到期,貝伐珠單抗也已成爲藥企的熱門仿制産品,僅國內已至少有20多家企業布局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

利培酮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用藥,但其在中國的市場規模並不大。據中商産業研究院數據,利培酮近叁年在中國抗精神病用藥中約占13%-15%左右的市場份額,在我國精神障礙用藥中約占7%左右的市場份額。預計2022年,中國利培酮銷售額將增長至16.1億元。

並購“買買買”之路能否撐起業績?

縱觀這些年綠葉制藥的海外並購,可以說是讓人眼花缭亂。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2015年,僅成立兩年的綠葉醫療就以44億元的天價收購了澳大利亞第叁大私立醫療集團HealtheCareAustralia(Healthe Care),同年又並購了新加坡基因檢測公司Vela Diagnostics、成爲新加坡體檢和診斷服務品牌Asia Medic的第一大股東;2019年年底,公司再度豪擲14億元並購山東博安。

與此同時,公司的大多數核心藥品也是通過並購所引進:核心産品力樸素、血脂康、貝希、卡巴拉汀、思瑞康及思瑞康緩釋片等均是通過並購獲得,如此依賴並購的發展方式不僅將加劇資金流壓力,也不由得令人對公司自身的研發能力存疑。

盡管並購能在短期內帶來公司市值和業績的提升,但也存在並購不成功、並購對象被高估等方面的風險,且並購後的資源整合、管理難度較高。而在目前市場對醫藥板塊情緒悲觀、融資額縮水的環境下,綠葉制藥亦將面臨更多考驗。

整體來看,核心産品利潤已承壓,而大多數新品的商業化變現尚需時間。公司常年依賴並購的發展方式也使得這個“創新藥企”的名頭含金量存疑。對于綠葉制藥來說,欲獲得投資者青睐,或許還需在核心競爭力上多下功夫。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