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股價觸新低,嘉和生物-B(06998)價值難尋?

發布 2022-10-1 下午09:46
股價觸新低,嘉和生物-B(06998)價值難尋?

今年6月,嘉和生物-B(06998)宣布與艾博生物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具有全球創新性的mRNA産品及相關藥品。6月27日,嘉和生物早盤高開,盤中股價一度大漲超36%,達到5.95港元,創下當時近4個月來的市值新高。

但昙花一現的高漲股價並未改變市場對嘉和生物的估值判斷,往後3個月,公司股價一路下跌。尤其在8月30日嘉和生物發布中期業績後,公司股價分別在9月5日、6日和19日“叁級下跳”,股價跌幅分別達到9.74%、10.79%和21.25%。9月22日,嘉和生物盤中股價跌至每股1.57港元,創下其上市以來新低。

誠然,嘉和生物的股價下跌,與近期恒指大盤及國內醫藥行業結構性調整等宏觀因素變化有一定相關性,但其中期業績反映出的內在因素,同樣不容忽視。

前景不太明朗的核心産品

對于上半年的嘉和生物來說,最重要的事莫過于核心産品英夫利西單抗獲批上市。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2月28日,NMPA發布最新批件,嘉和生物英夫利西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成爲國産第3款英夫利西單抗生物類似藥。

英夫利西單抗是強生/默沙東研發的一款特異性阻斷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人鼠嵌合型單克隆抗體。該産品在1998年首次獲FDA批准在美國上市,次年在歐洲獲批上市,2006年在國內獲批上市,商品名爲類克®。

數據顯示,上市後,類克的銷售額一路高歌猛進並于2014年達到峰值銷售額92.40億美元。但近年來,受制于專利到期後生物類似物的相繼上市和多款白介素抑制劑的挑戰,類克的全球市場銷售額持續下跌,2020年全球銷售額僅37億美元,較峰值已下降60%。

國內市場方面,從市場規模來看,英夫利西單抗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在2019年爲人民幣6億元,預計到2023年將增長至32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75億元。

不足百億的市場規模與其他熱門單抗賽道顯然存在較大差距,但這個賽道的國內競爭激烈程度一點也不亞于其他賽道。除了原研藥外,國內首款英夫利西單抗生物類似藥在去7月獲批,來自泰州邁博太科藥業。同年9月份,海正生物的英夫利西單抗獲批上市,而嘉和生物是隨後的第3家。

但就在嘉和生物的英夫利西單抗上市後2個月,邁博太科藥業的注射用英夫利西單抗(規格:100mg/瓶,商品名:類停)挂網價從1288元下調至1268元,刷新國內注射用英夫利西單抗的最低價格。

毫無疑問,英夫利西單抗賽道內的競爭對于嘉和生物後續的産品商業化已經“不太友好”,而同爲TNF-α藥物的阿達木單抗及其生物類似藥的市場沖擊同樣不容忽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獲批上市TNF-α藥物40家,其中獲批最多的TNF-α藥物爲阿達木單抗,其次爲英夫利昔單抗。

以阿達木單抗作爲參照,原研藥修美樂降價83.02%、以1240元納入醫保後,首款上市的阿達木生物類似藥(格樂立)定價爲1160元/支,價格爲修美樂的90%。隨後上市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進一步讓利,海正藥業的安健甯、信達生物的蘇立信均報出1150元/支的售價,而略微落後的漢達遠售價則已低至899元。

而據今年5月6日雲南省政府采購和出讓中心發布的《關于國家醫保談判藥品同通用名藥品挂網交易的公示(二十)》公示信息,嘉和生物的注射用英夫利西單抗定價1280元/瓶,其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程度可見一斑。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嘉和生物的總收益約295.6萬元,主要通過按服務收費合約向客戶提供研究及制造服務産生收益。很顯然,才挂網銷售不久的英夫利西單抗産品尚未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並且從今年2月獲批上市,到5月才正式銷售,嘉和生物的後續的生産和銷售問題也值得投資者保持關注。

mRNA抗癌疫苗“難救主”

今年4月14日,嘉和生物總裁、執行董事周新華宣布辭職。雖然,嘉和生物未披露周新華離職的原因,但行業猜測,其或許與嘉和生物經營不善相關。

在此前3月,作爲嘉和生物股東之一的沃森生物發布了其2021年年報,財報顯示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57.36%。對于淨利降幅超50%,沃森生物早在其1月的業績預告中被給出了答案:當期研發費用大增;公司持有嘉和生物股票期末價格下跌,致報告期內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較上年同期減少約199%。

實際上,市場對于嘉和生物後續發展的信心不足,與其管線研發進度慢同樣有一定關系。

上市之初,嘉和生物的在研管線十分豐富且頗具競爭力,但兩年多過去了,其管線進展十分緩慢,此前的競爭力也喪失殆盡,目前僅有一款英夫利西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PD-1、CDK4/6抑制劑原計劃的獲批時間也一再推遲。

從最新的研發進度來看,今年1月,嘉和生物CDK4/6抑制劑GB491(Lerociclib)達成聯合來曲唑一線治療HR+/HER2-晚期乳腺癌3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用藥;3月18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受理嘉和生物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GB261(CD20/CD3)新藥臨床試驗申請,並于5月23日獲得I/II期臨床試驗默示許可。可見,目前嘉和生物在英夫利西單抗後缺乏能夠立即商業化的産品,整體管線的商業化進度不容樂觀。

現有管線的研發進度不盡如人意,選擇新的賽道或許能取得成功。在這一策略的驅動下,今年6月,嘉和生物宣布與艾博生物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具有全球創新性的mRNA産品及相關藥品。

不過,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在國內的mRNA抗癌疫苗版圖中,以艾博生物、斯微生物、新合生物以及嘉晨西海爲首的研發企業,其mRNA抗癌疫苗研發大多處在臨床前/臨床I期階段。例如,今年2月12日,斯微生物研發的編碼新生抗原mRNA個性化腫瘤疫苗,在澳大利亞取得了正式批件,宣告正式進入海外注冊臨床I期階段;3月25日,嘉晨西海宣布其自主研發的JCXH-211已獲批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新藥臨床試驗(IND)批件。

而此次與嘉和生物合作的艾博生物,目前除了一款與沃森生物合作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處在臨床III期,其余在研産品多數都處在臨床前階段。但從成功研發到産品獲批上市依然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對于目前産品商業化前景不算明朗的嘉和生物而言,顯然遠水解不了近渴。

另一方面,財報顯示,嘉和生物期內研發開支爲2.95億元,而2021年上半年則爲2.72億元。並且報告期內,公司的經調整虧損約爲3.81億元,相較去年進一步擴大29.6%,而期末現金儲備還有18.58億元。

然而,在核心産品商業化前景不明朗以及研發進度堪憂的背景下,逾18億元的現金儲備顯然難以在短期內轉化爲公司增長的估值,在這個越來越強調差異性創新能力的醫藥市場,嘉和生物後續能否跟上步伐還未可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