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安踏體育(02020)上市15周年:市值增長20倍“全球化”戰略進行時

發布 2022-7-11 下午05:43
安踏體育(02020)上市15周年:市值增長20倍“全球化”戰略進行時

2022年7月10日是安踏體育(02020)在資本市場的第15個“生日”。

作爲中國本土體育服飾第一品牌,也是港股體育用品板塊的“常青款”,安踏在過去15年中給資本市場留下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

時間撥回2007年7月10日,安踏在上市當天收獲了130億港元的市值。在早前的招股階段,僅公開發售部分就獲得183倍的超額認購,加上超額配售,安踏的IPO融資金額超過35億港元,創下當時中國體育用品行業融資金額最高紀錄,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2009年,安踏晉身摩根士丹利環球標准指數成份股(MSCI),集團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聲譽及地位進一步躍升。

2014年滬港通開通及2016深港通開通,安踏均獲納入爲首批合資格股票之一。2019年,安踏成爲國企指數成分股,在隨後的2020年又成爲恒生指數成分股,並入選24個可持續發展相關指數。安踏在上市15年間還累積獲得83資本市場相關獎項。

安踏爲什麽能長期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答案可以濃縮爲叁個字——“高回報”。

安踏曆史財報數據顯示,2007至2021年,集團營收從31.82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493.28億元,增幅爲14.5倍,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1.63%;同期歸母淨利潤從5.38億元增長至77.2億元,增幅爲13.35倍,複合年均增長率爲20.96%。

反觀本土品牌中安踏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李甯(02331)2007年的營收爲43.49億元,2021年增長至225.72億元,期間增幅僅爲4.2倍。李甯2007年的股東應占淨利潤爲4.74億元,2021年爲40.08億元,期間增幅爲7.5倍。

事實上,穩坐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第一把交椅後,安踏就已經開始更多的對標國際頂級運動品牌。據Euromonitor數據,安踏2021年國內運動鞋服市場份額(市場占有率)達到16.2%。排名由第3位上升至第2位,超越阿迪達斯(14.8%),與耐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隨着業績穩定增長行業地位持續攀升,安踏保持上市15年每年派付股息,2007至2021年累計派付股息超過人民幣200億元。更令人贊歎的是,截至2022年7月7日收盤,安踏的市值達到2691億港元,上市15年實現市值20倍漲幅跨越,市值複合年均增長率超過24%。

安踏股票市值的價值成長,在全球運動服飾賽道是現象級的。有數據顯示,VF市值達到400億美元用了120年,阿迪達斯用了68年,強如耐克也用了46年,而安踏僅用了29年。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安踏的市值成長是公司業績長期穩健增長和投資者認可相互作用的結果。安踏在運動服飾市場做出耀眼成績,可謂做了正確的事,又對投資者的“胃”。

何以見得?首先站在投資者的立場引入一個最常用的投資分析框架——杜邦分析。杜邦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財務指標的內在聯系,系統、綜合的分析企業的盈利水平,其計算公式爲:股東權益回報率=總資産回報率×權益乘數=利潤率×周轉率×權益乘數。

據杜邦分析,較高的股東權益回報率是投資者核心訴求,而企業要想提升這一指標就必須提高經營利潤率、提高資産周轉率以及使用適當的財務杠杆。其中,企業的收入狀況是利潤率和資産周轉率的核心變量,收入又是産品售價和銷量的乘積。因此,以盡可能高的銷售單價銷售盡可能多的産品,是企業的追求,也是提升股東投資回報率的根本。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安踏過去15年銷售收入的高複合增長,是産品銷售“量價齊升”的結果。這一點根據集團銷售毛利率的變化可以明顯覺知。2021年,安踏的銷售毛利率達到61.64%,而2007年的銷售毛利率是33.16%。自2012年以來,安踏的銷售毛利率實現連續9年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簡單地認爲安踏的收入增長源自大量的品牌營銷和跑馬圈地式的開店,因爲若一個品牌只做簡單的事,必然會湮沒在競爭的滾滾洪流之中。

“品牌+零售”變革夯實成長基本盤

進入21世紀,中國加入WTO後迎來經濟高速增長,大衆消費能力顯著提升,疊加北京奧運會等體育賽事帶來運動熱潮,爲運動品牌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土壤。

在運動服飾這樣高速發展勢頭下,頭部運動品牌借勢擴張門店、增加庫存,從供給及營銷端促進消費。

隨後,由于奧運熱潮消退、次貸危機對經濟造成負面沖擊等因素,中國運動服飾行業需求減少、增速放緩,加之由于前期業績的快速增長導致行業品牌商總體過于樂觀,部分運動品牌忽視轉型信號盲目擴張,加劇渠道過剩,導致行業進入去庫存周期。

當年運動服飾行業發生庫存危機,一個重要原因是大環境的變化,但如果安踏將企業發展的陣痛完全歸咎于大環境,可能很難塑造今日之輝煌。

消費領域曾流傳這樣一個觀點,真正的競爭對手是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而産品滯銷、生意蕭條的原因只有一個,即現在的工作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時代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如今從“後視鏡”中看,消費者對運動健身的偏好其實一直未改變。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運動鞋服市場規模達到3718.18億元,同比增漲19.06%。主要原因是,疫情狀況好轉,下遊需求恢複快速增長,消費者更加注重體育鍛煉。基于此,我們能更加笃定運動服飾市場一直未變,需要變的是從業者的經營策略。

再回到那個因高企的庫存令整個行業焦頭爛額的年代。李甯爲了扭轉局面開啓品牌重塑之路,轉戰高端市場,在一二線城市和耐克、阿迪達斯正面硬剛,結果無奈敗北,李甯也因此付出沉痛代價。2011至2013年,李甯銷售收入連續叁年下滑,其中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66.76億元,同比下滑25.22%,稅後淨利潤更是虧損了19.6億元。

反觀安踏,找准品牌定位,堅持聚焦大衆市場,以高性價比的産品注入消費者的心智,收獲了海量忠實用戶。更爲重要的是,安踏爲了降低庫存開始進行運營模式深度變革,在行業內率先建立一套以消費者爲導向的扁平化零售管理體系。2013年,安踏正式提出品牌零售戰略,取消部分中間層級以精簡分銷架構,全面貼近消費者。

安踏的變革直接奠定的集團在中國運動服飾行業的領先地位。2012年,安踏以76.23億元營收反超李甯,並實現稅後淨利潤13.56億元。多年後,當李甯醒過神來之時,安踏的“車尾燈”已經離他遠去。

安踏的變革無疑是正確的,因爲消費就是“心理戰”,商品流通的過程是企業和消費者互相了解的過程。消費者作爲個性化的個體,對服務的期望值不盡相同,對服務體驗的感受不經相同,就可能得出大相徑庭的結論。

安踏創始人丁世忠有一句名言,安踏不僅要做消費者買得起的品牌,更要做消費者想要買的品牌。在智通財經APP看來,安踏旗下的品牌實現高性價比到差異化蛻變,懂市場、懂消費者是必經之路,以需求爲導向打造打動人心的産品,解決的不僅僅是産品滯銷即資産周轉速度慢的問題,更爲安踏的“單聚焦、多品牌、國際化”之路鋪平了道路。因爲,當你真正懂得市場需要什麽樣的産品之後,不僅可以打造廣受大衆消費者喜愛的專業運動品牌——安踏;也可以打造出定位高端市場的時尚運動品牌——FILA;更可以打造有多個代表品牌的高端戶外品牌群。

專業塑造叁大增長曲線

時至2021年,安踏集團及亞瑪芬體育旗下共有10大主要品牌,已經打造出極具競爭力的叁條增長曲線。其中包括:以安踏品牌爲核心的“大衆、專業、新國貨”的創新增長曲線;以FILA爲核心的“時尚、高品質”的高增長曲線;以迪桑特、可隆體育等國際品牌爲核心的高潛力增長曲線。

分品牌看,2021年安踏品牌實現收入240.1億元,同比增長52.5%;FILA品牌收入同比增長25.1%至218.2億元,其他品牌收入同比上升51.1%到34.9億。形成安踏與FILA兩大增長引擎雙輪驅動,叁大增長曲線齊頭並進的局面。放眼全球體育用品市場,安踏和VF集團是目前唯二同時擁有兩個收入30億美元以上品牌的企業。

安踏取得這些成就,其中當然有行業成長的紅利。相較于其他服裝細分行業,運動鞋服行業具有更高的增速。另一方面,運動服飾行的進入壁壘也會其他服裝行業所難以企及,當行業跑出份額領先的企業時,頭部企業的“虹吸效應”也會隨之顯現。

運動服飾市場的進入壁壘之所以高,主要原因是運動品牌的“內核”是産品力,産品不僅是經營活動的起點,也是盈利能力的核心驅動因素。安踏品牌策略的成功,集團對産品力的打造居功至偉。支持安踏打造差異化的産品和品牌戰略的是集團長期高強度的研發投入。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安踏于2005年成立行業首家國家級運動科學實驗室,累計參與83份國際、國家、行業標准制修訂。截至2021年,安踏集團已累計投入超56億元用于自主創新研發,預計到2030年,累計研發投入將超過200億元,累計申請專利超2600項。

長期以來,安踏十分注重在研發創新上對基礎學科的投入,深耕運動科技研發與創新設計領域,成立國內行業首家獲國家認定的國家級運動科學實驗室,擁有中、美、日、韓、意五大設計研發中心,已搭建覆蓋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創新研發網絡,吸納了200多名來自2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科科研工作者。

作爲行業龍頭,安踏還率先推動運動科學基礎性創新。先後與清華大學成立了“清華安踏運動時尚聯合研究中心”,與行業內的專業高等院校北京體育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進行産學研的深度合作。目前,安踏已經擁有60家大學、科研機構研究所的全球合作資源。安踏不僅在科技創新層面持續突破,應用層面也紮實推進。據悉,安踏已連續8屆和中國奧委會合作,合作時間長達12年。在過去十余年中,安踏爲28支中國國家隊打造奧運裝備,爲同行中最多。

以研發驅動産品力,以品牌贏領運動服飾賽道,安踏已連續叁年入選Brand Finance全球最有價值服飾品牌Top20,連續兩年入選 BrandZ™ 2022最具價值全球品牌服飾類TOP10,排名第一的中國體育品牌。

全球化+“共贏共生”決勝未來

上市15年以來,聚焦體育用品賽道的安踏,踏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即便如此,討論安踏成長的“天花板”還爲時尚早。

2021年7月,安踏品牌曾發布未來5年戰略目標,致力于在未來5年,實現流水年複合增長18-25%;線上業務年複合增長30%以上,2025年占比達到40%;鞏固多層級優勢渠道,持續加強一至叁線城市布局,流水占比超過50%;加強購物中心布局、店數翻倍;總體市場份額增加3到5個百分點,保持中國運動品牌領導者地位。

安踏品牌的5年戰略規劃是集團2016年提出“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戰略的延伸,表明集團在國內市場的發展仍然有廣闊的空間可以深度挖掘。

然而,正在既定戰略目標上穩步前行的安踏,並未滿足于此。《孫子兵法》推崇的“主孰有道”持續在安踏的成長中發揮作用。據了解,安踏創始人丁世忠一直有一個夢想——“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丁世忠的眼界可以證明,單單安踏品牌的發展戰略,還只是整個集團的全局戰略的一個縮影。事實上,一張屬于安踏集團的“全球化”大網已經悄然鋪開。

2019年,安踏集團聯合多家投資機構,用46億歐元收購芬蘭體育巨頭亞瑪芬(Amer Sports),成爲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最大的跨國收購案。收購完成後,安踏集團持有亞瑪芬57.85%的股權,成爲控股方。

回顧安踏上市15年的曆程,其不僅從一家傳統的民營企業轉型成爲具有現代治理結構的公衆公司,也正在從一家立足于本土市場的中國企業發展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化企業。將2019年並購的亞瑪芬體育相關業務統計在內,安踏集團的海外業務占比已經達到40%。

目前,安踏集團在供應鏈、零售門店和創新研發設計網絡的布局上均已實現了全球配置,接下來再繼續將國際品牌引入中國市場的同時,也將致力于推動安踏品牌作爲中國運動品牌的代表走向世界,計劃在五年內將安踏品牌的海外業務占比提升至15%。

難能可貴的是,注重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安踏集團還在堅守“將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融入每個人的生活”的使命,面向未來,着眼“共贏共生”,與消費者、夥伴、環境、社會等利益相關方價值共生,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及共同富裕。

公司內部,安踏爲52,000多名員工提供廣闊的事業平台和健康的工作環境,完善全球化、多元及多層次的人才梯隊。2021年度,員工培訓覆蓋率達79.7%,女性高管占比達34.7%。作爲行業龍頭企業,安踏加強與在中國的357個供應商及22個海外供應商的緊密合作,並帶動産業鏈升級。

公益事業方面,安踏亦傾力回饋社會,2021年全年捐贈投入超3.3億元;持續5年的“茁壯成長公益計劃”支持鄉村振興,累計捐贈投入已超5.5億元,捐建150家“安踏夢想中心”,培訓2,817名體育教師,在中國9,137間學校的超350萬名學生受益。

此外,集團創始人家族宣布投入100億元現金及股票,成立“和敏基金會”,以實現社會共生。

“因上精進,果上隨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必然。安踏圍繞“科技引領,專業爲本,品牌向上”這一核心戰略,以創新驅動發展,服務最廣大的運動愛好者和國民,讓人們得到運動帶來的健康和快樂,爲社會創造出巨大的價值。

3年後的7月10日,安踏將迎來在資本市場的18歲生日,屆時安踏將給資本市場奉獻一場什麽樣的“成人禮”,值得消費者、投資者及社會各界共同期待。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