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投資價值不僅體現在對創新藥管線的持續投入上,還體現在公司新藥開發的關鍵性節點上。對于中國抗體而言,重磅候選産品SM17完成I期臨床試驗的首例健康受試者給藥,便是其順利研發走向國內商業化的重要一步。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6月15日,中國抗體正式宣布,治療哮喘的一類新藥(FIC)SM17(注射用人源化抗IL-17RB單克隆抗體)在美國順利完成其I期臨床試驗的首例健康受試者給藥,目前受試者情況正常。
盡管近段時間新冠疫情影響嚴重,但在今年3月SM17的新藥研究申請(IND)獲美國FDA批准後,中國抗體依舊迅速I期臨床試驗並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側面驗證了其在新藥研發方面的的高效執行力。
另一方面,繼旗艦産品SM03臨床III期病人入組完成,預計2023年申請新藥上市,核心産品SN1011適應症範圍不斷擴大並計劃今年開展多項適應症的II期臨床試驗之後,順利啓動SM17的 I期臨床試驗,也充分說明隨着産品管線逐漸豐富,中國抗體同時推進多項研發項目的能力正持續提高,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公司的成長確定性和不斷攀升的內在價值。
600億藍海在望,産品潛力可觀
在生物創新藥的研發與投資領域,創新藥物的研發和審評通常以臨床價值爲導向。作爲一款全球首創針對IL17-RB靶點的人源化IgG4-κ單克隆抗體,SM17的價值便在于切實解決全球範圍內包括哮喘及IPF(特發性肺纖維化)等多適應症患者龐大未滿足的治療需求。
以哮喘適應症爲例,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哮喘是一種影響肺部和呼吸功能的疾病,除了與遺傳相關之外,生活環境也是哮喘症狀表現的關鍵驅動因素,包括空氣汙染和生命早期微生物暴露。哮喘可能會給患者的日常活動帶來很多問題,疾病發作時亦可能威脅生命。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球哮喘患者人數高達7.46億例,往後患病人數預計一路走高,並在2024年及2030年分別達到8.01億例及8.58億例。在中國市場,2019年哮喘患者人數達到6360萬例,預期將于2024年及2030年將達到7040萬例及7810萬例。
然而,隨着全球哮喘患病數量的持續增長,市場上卻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傳統哮喘治療以吸入皮質類固醇爲主,但易産生嚴重的不良反應,特別是對青少年,其長期使用還會産生耐藥性。隨着未滿足治療需求的持續增長,全球哮喘治療産品市場也在迅速擴容。
從市場規模來看,預期全球哮喘産品市場于2023年前將達到251億美元,于2030年前將達到 346億美元;而中國哮喘産品市場將預期于2023年前將達到人民幣364億元,于2030年前將達到人民幣650億元。
正是因此,近年來,哮喘領域的藥物研發非常活躍,目前IL-4R抗體Dupixent銷售額已經達到60億美元。現有上市藥物的亮眼銷售業績,也讓市場對具有獨特作用機理且對氣道炎症相關的病理變化具有更廣譜作用的SM17更爲期待。
高效研發推動FIC先發優勢不斷擴大
不同于目前多數紮堆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開發以及主打腫瘤適應症治療的創新藥企,中國抗體頗具特色地選擇擁有先發優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作爲其戰略聚焦的主賽道,而實現全球首創新藥SM17臨床順利啓動,只是其高效研發推動FIC先發優勢不斷擴大的一個縮影。
正如上文提到,現有哮喘治療手段存在局限性,讓業界和市場對潛在的治療“更優解”SM17期待度不斷提高。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SM17是一類以IL-17RB爲靶點的人源化IgG4-κ單克隆抗體,IL-17RB則是屬于IL-17受體家族的一種I型單跨膜糖蛋白。
當SM17結合IL-17RB後,可抑制由一類被稱爲“警戒素”的細胞因子導致的Th2細胞相關免疫反應。目前“警戒素”已被證明與過敏性疾病的病理過程及氣道細胞的病毒感染反應有關。
作爲哮喘治療的新路徑,靶向Th2炎性細胞因子通路上遊介質(例如“警戒素”)療法的顯著優勢在于,其預計將對氣道炎症相關的病理變化産生更廣譜的作用,從而較現有療法更爲有效地控制哮喘症狀,改善疾病病情。而這一特性也在SM17的臨床前研究中得以驗證。
據公司介紹,SM17的潛在首款標靶抗體展示了對多種適應症可能具有的療效,當中包括哮喘及IPF(特發性肺纖維化)。
研究顯示,SM17母源抗體的施用可以顯著減少氣道中性白細胞增多及抑制鼻病毒加劇哮喘模型中的氣道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反應。在博來黴素誘導IPF模型中,該抗體亦顯著減少肺膠原沉積。此外,該抗體抑制ILC2s中炎性因子的釋放,這是引發哮喘和IPF成因。
可見,以上獨特的機制使SM17所覆蓋的適應症較爲多元,既能針對哮喘這類市場體量巨大的適應症,也能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這類致死率高的疾病,相較于其他目前獲批准靶向ILC2s下遊途徑的哮喘治療性抗體藥物,SM17在源頭上已具備差異化優勢。
除了作用機理優勢外,全球首創新藥SM17的另一大優勢還在于中國抗體深耕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形成的高效研發優勢。
從研發管線來看,中國抗體現階段基本圍繞自體免疫性疾病布局,主要研制以單克隆抗體爲基礎的生物制劑,目標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A),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哮喘,幹燥綜合症(SS),GVHD,天疱瘡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且開始逐漸在其他全新領域有所建樹。
從産品管線推進來看,公司核心産品SM03、SN1011及SM17的研發進程均有了全新的突破,不僅在新藥落地和創新研發的關鍵進度上實現跨越式進步,公司的臨床試驗項目、管線開發及商業化准備亦取得了重大進展。
目前來看,中國抗體旗艦産品SM03臨床III期病人已入組完成,預計2023年申請新藥上市;核心産品SN1011適應症範圍不斷擴大,不同適應症的新藥研究申請不斷獲得監管機構獲批,並計劃在今年開展多項適應症的II期臨床試驗。
而此次SM17的臨床研究,則是中抗在疫情反複的宏觀環境中實現了3個月內從IND批准到首例受試者給藥完成的高效推進,進一步擴大了SM17作爲全球首創新藥的先發優勢。
隨着後續臨床研究的深入,對氣道炎症相關的病理變化具有廣譜治療的特性讓SM17還有望配合公司即將步入商業化階段的SM03、SN1011等旗艦産品,爲患者構建一個非競爭性、互爲補充的治療方案組合。
綜上所述,隨着SM17順利開啓臨床階段,市場對中國抗體的估值判斷也有了一個明確的錨定點。未來SM03、SN1011等旗艦産品相繼落地、SM17順利研發,將成爲公司短期內兌現自身內在價值的重要起點。
而在中長期投資方面,投資者則需要密切關注公司不斷增長的持續研發投入能力,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管線研發的最新進程。通過把握公司在自免治療領域的巨大先發優勢,確定公司未來的不斷向上的價值成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