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瑞思教育(REDU.US)與能鏈智電(簡稱“NAAS”)的合並案終于敲下了“塵埃落定”的一錘。
具體而言,周一美股開盤,與瑞思教育合並的能鏈智電(NASDAQ:NAAS)正式在納斯達克進行交易。隨着NAAS登陸納斯達克,其也成爲“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
追溯瑞思教育和NAAS的合並,這一段跨時不到半年的合並案,可謂在資本市場賺足了眼球。
2月8日,瑞思教育與NAAS簽訂《合並協議》。根據《合並協議》,NAAS股東將用NAAS所有已發行的股本換取瑞思教育新發行的股票。交易完成後,NAAS將成爲瑞思教育的全資子公司,NAAS現有股東和瑞思教育現有股東將分別擁有合並後公司約92.9%和7.1%的已發行股份。
彼時,市場一致認爲這是一個“雙方滿意的結果”:一方面,此舉是未來國內優質企業重啓赴美上市的重要信號;另一方面,似乎反映出中美雙方針對中國企業重啓赴美上市,前期的磋商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4月29日,瑞思教育發布公告稱,在當日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與批准了公司與NAAS的合並,最終獲得了99.85%的高通過投票率。5月31日NAAS遞交了審計報告,爲兩者的合並打通了“最後一公裏”障礙。
至此,瑞思教育和NAAS的合並,在二級市場也獲得諸多認可。
從盤面上來看,2月8日至4月29日,瑞思教育股價從0.46美元上漲至1.29美元,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股價漲逾1.5倍。
6月10日,瑞思教育再一次錄得驚人的漲幅,股價大漲138.46%至3.41美元。相比2月8日,股價上漲6倍多,而這也或許是市場對于其合並案“塵埃落定”的最好肯定。
作爲中國唯一參與國際資本市場“選秀”的充電樁企業,市場給予的熱度與期待毋庸置疑,不過合並完成之前仍然是瑞思教育的“前身”已兌現了大部分此前持倉者的漲幅。筆者認爲,今天作爲NAAS第一個交易日,股價也將承受一定壓力,或出現天量換籌。不過,以回到合並完成前交易日均價1.4(換股後約7美元)來看,哪怕今天收盤價下跌50%,仍然具備後市上漲的強大預期。
而行文至此,也是時候探討一下了——NAAS是誰,爲什麽能驅動瑞思教育股價能夠錄得如此大的上漲空間?未來瑞思教育的股價是否還有更多的成長空間?
據相關資料顯示,NAAS錄屬于中國領先的能源數字化企業能鏈,其于2019年開始提供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而能鏈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能源産業物聯網及新零售公司,先後獲得貝恩資本、招商局資本、中金資本、招銀國際、華潤資本、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子基金、蔚來資本、洪泰基金旗下國調洪泰、小米集團等國有控股基金、國內外知名基金的注資。以此看來,NAAS背後的資本力量不容小觑。
從市場份額來看,NAAS被譽爲中國版“ChargePoint”,後者爲全球充電樁企業的龍頭。換言之,NAAS是國內充電樁企業的龍頭。目前,NAAS于中國市場所覆蓋充電樁數量達約29萬個,其中近70%爲直流快速充電樁,所服務電動車駕駛員達190多萬名。2021年中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量中約有18%是通過NAAS完成。
強悍的市場地位下,也促使NAAS的業績步入“快增長”通道——以營收表現爲例,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總收入約爲2400萬至2500萬美元,比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總收入約爲500萬至600萬美元有大幅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車“大勢所趨”的發展背景下,NAAS不僅現在的業績步入快速增長通道,未來業績成長確定性也十分之高。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電動汽車銷量爲340萬輛,約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53%。據乘聯會最新預測,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市場滲透率在22%左右——已提前到達20%的拐點。
此背景下,充電樁市場也將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加速擴容:據CIC統計數據披露,預計到2030年,公共直流快充的數量將增長到794萬個。2016年、2020年和2021年,中國的公共直流快充分別占公共充電樁充電量的59.6%、83.5%和90.1%,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95%。由此可知,在充電樁行業迅速擴容的利好下,NAAS未來業績成長確定性極高。
綜合上述種種,考慮到市場的發展,NAAS的兩大屬性:平台型經濟——互聯網科技的估值;成長性——2022年營收有可能實現100%甚至更高的成長。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合並後的瑞思教育(已更名爲“能鏈智電(NAAS)”)將迎來估值上行的新起點。
而6月10日“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式的大漲,或許就是瑞思教育上行周期開啓的一個開始。後續其估值將迎來一個怎樣的上行空間,我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