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中國不斷監測、檢測和隔離其公民以防止冠狀病毒傳播的“零新冠病毒”政策已經打擊了該國大部分經濟,卻也同時在醫療、科技與建筑業制造了大量泡沫,但是卻有一部份與疫情相關的企業在這段時期賺了大錢。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在新冠病毒檢測、新醫療設施、監測設備和其他抗擊措施COVID-19上的花費將超過520億美元(約合3500億人民幣)。
美國智庫對外關系委員會 (CFR) 的全球衛生專家Yanzhong Huang說:“在中國,提供檢測服務和其他相關行業的公司正在賺大錢,因為政府專注于以遏制為基礎的方法來對抗COVID-19。”
中國政府決定在大城市設立大量常態性核酸檢測點,讓居民在步行15分鐘的距離內就能接受核酸檢測。總部位于香港的太平基業證券估計,這為核酸檢測試劑生產商和供應商創造一個年產值超過15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政府正在為其中的絕大多數買單,要么購買測試套件,要么支付公司費用進行測試。盡管自 2020 年初冠狀病毒爆發以來,檢測價格已經下降——每次檢測低至50美分——但這種持續的需求幫助了許多公司。
浙江迪安診斷(300244.SZ)集團有限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潤增長超過一倍,其營收增長超過60%,達到6.9億美元,其中近一半來自檢測COVID-19服務,這些收入幾乎百分之百來自中國政府財政開支。
中國《證券時報》報導,上海潤達醫療科技公司在上海封城的4月份當中,每天所做的新冠病毒測試多達40萬個,一個月下來收入超過3000萬美元(合臺幣8.7億元)。這類經營檢測器材的公司目前的大幅收益可以持續多久還很難預料,因為防疫措施顯然會與政府財政開支緊密相關。
在監控設備方面,武漢高德紅外公司和杭州海康威視公司在內的數十家監控和熱成像攝像機制造商,也都從中國政府追蹤新冠病毒感染疫調的設備需求中獲益,武漢高德在2020年光是加班趕制人體測溫儀就讓當年營收翻了一番。
今年中國企業也申請了至少50項與新冠疫情有關的專利,這些專利發明大多與改造現有的監控攝像頭和平臺有關,它們用于追蹤密切接觸者并識別潛在的陽性病例。
另外,為減輕醫療機構負擔,中國還興建數百家隔離中心與臨時醫院。分析人士估計,今年3月和4月間,由于感染率激增,中國各地總共建造了大約300家臨時的方艙醫院,總共花費超過40億美元。這些方艙醫院當中有1/3是在上海和周邊地區建造的,最近官方媒體還提出要規劃建造永久性方艙醫院,表明對這類建筑的需求將長期存在,估計光是今年內這項支出就可能達到150億美元。
中國中鐵是一家橫跨建筑、制造和房地產的企業集團,今年在中國各地建造了方艙醫院,并在上海和東北等受新冠疫情重創的地區尤為活躍長春市。在過去兩年中,其利潤穩步增長,至少部分得益于COVID-19相關的項目,分析師預計這種情況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其股價在5月份創下三年新高。
路透社報道稱,中國中鐵未回應置評請求。
值得關注的是,投資者并不確定疫情受益公司的繁榮將持續多久,這些公司的命運與政府支出密切相關。
中國捍衛其“零新冠病毒”政策對于挽救生命和防止其醫療系統超支至關重要。即使經濟損失增加,它也幾乎沒有回落的跡象。
最新指標顯示,中國經濟自3月以來已大幅走弱,原因是就業、消費者支出、出口和房屋銷售受到嚴格的封鎖措施的打擊,這些措施堵塞了高速公路和港口、工人滯留和工廠關閉。
許多私營部門經濟學家預計,4月至6月當季經濟將較上年同期萎縮,而第一季度的增長率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