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塞港重大信號!多家海運業者宣布加收“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 運價第四季有望維持高檔

發布 2021-11-3 下午02:05
© Reuters.  塞港重大信號!多家海運業者宣布加收“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 運價第四季有望維持高檔
2603
-
2609
-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鑒于今年第四季塞港狀況未解,多家海運業者宣布再度加收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GRI),市場傳國際海運知名企業長榮(TW:2603)和陽明(TW:2609)均宣布,將自12月起對遠東出口至美國及加拿大地區貨載加收GRI,有助第四季運價維持高檔。根據臺媒“鉅亨網”所稱,長榮與陽明皆不對加收GRI表達意見。

然而貨攬業者指出,11月起包括中遠、長榮和現代等大型航商均調整亞洲發往美國的GRI,普通運價調整費是今年以來遠東航線第21次漲價,而12月起再加上GRI,顯然塞港問題仍嚴峻。

報道援引分析所認為,過去幾個月市場擔憂的是,隨著歐美疫苗普及率持續提升,勞動力供給將增加,屆時塞港問題緩解,將使運價下跌,的確近一個月來已看到運價報價未能再創高。

但貨攬業者表示,塞港緩解造成的運價下跌,不見得是壞事,反而有利提升船舶周轉率,尤其目前運價仍處歷史相對高檔,有助海運業者的營收維持在高檔穩定的水平。

根據最新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遠東至歐洲運價每TEU(20呎貨柜)7693美元,單周上漲27美元;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7315美元,周跌20美元;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貨柜)6414美元,周漲71美元;遠東到美東每FEU1萬454美元,周跌90美元。

盡管指數連3周回檔,不過近期遠東線至美西、歐洲線運價回升,且進入第四季運量續增,運價持續維持高檔,表現淡季不淡。

觀望臺股的海運市場,貨柜航運股價上周就已轉強,本周初延續上攻力道,整體航運族群資金比重至約15%。其中,長榮扮演反攻要角,股價率先攻破臺幣百元關卡,高點至臺幣104元,上漲4.52%;陽明高點至臺幣101元、上漲4.6%;萬海高點漲臺幣6.5元,至臺幣166.5元。

全球最大海運業者馬士基日前已表態,至少在明年第一季前海運市況仍將吃緊,成長的速度仍會較預期快,但也直指,塞港最主要的問題其實是港口的勞動力不足。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全球最大貨柜航運集團馬士基(Maersk)指出,全球供應鏈危機還看不到盡頭。新冠疫情期間,馬士基卻迎來117年歷史獲利最高的季度,并斥資10億美元加速拓展航空貨運業務。馬士基也提到,目前局勢來看仍無法如愿快速卸貨。

馬士基首席執行官史高(Soren Skou)受訪說,隨著零售商與制造業者窮于應付爆量需求,洛杉磯與長灘港外的擁塞情形日益惡化。他補充:“港口的運作不如預期,所以我們無法如愿快速卸貨,很難精確看出情況何時改善,我們的客戶正應付超高的消費者需求,但他們的庫存卻非常低。”

報道指出,馬士基將斥資超過10億美元擴充航運服務,購入德國貨運承攬業者Senator International,并計劃在未來3年添購五架飛機,而旗下的貨運航空子公司Star Air已擁有15架飛機。但馬士基推估,旗下主要航運業務成長率恐會不如全球貨柜需求,盡管今年需求高于先前預估的6至8%,共成長7至9%,但隨著全球疫情漸漸趨緩,明年的貨柜需求成長率恐會降至2至4%。

另外看回美國港口走勢,作為美國最繁忙的兩大港口,洛杉磯港口與長灘港口重磅宣布,自11月1日起,將針對停留在海運碼頭的兩類進口集裝箱,向海運公司征收附加費。新政策發布后,屆時需要通過卡車運輸的集裝箱停留在港口9天或以上,以及需要通過鐵路運輸的集裝箱停留在港口3天或以上,海運公司將被收取附加費。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Gene Seroka)表示:“我們必須加快集裝箱貨物通過港口的速度,以減少停泊的船隻數量。如今港口約有40%的集裝箱,都屬于可能會被收取額外附加費的范疇內。”吉恩補充稱,如果能夠運走這些堆積的貨物,港口將有更多的空間接受并處理進出口集裝箱,并為使用港口的商家提高貨物的流動性。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