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監管細則出台,互聯網醫療行業“幾家歡喜幾家愁”

發布 2021-11-3 上午02:12
監管細則出台,互聯網醫療行業“幾家歡喜幾家愁”
0241
-
603883
-
603233
-
6618
-

智通財經APP獲悉,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下簡稱《意見稿》),對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務監管、質量安全監管、監管責任等方面列出了細致的規定。

多家券商分析師報告和媒體分析文章指出,《意見稿》的發布,將原本模糊、混淆的互聯網醫療概念清晰厘定,亦劃清了醫療、醫藥和技術服務之間的邊界, 使得“醫歸醫、藥歸藥、AI歸技術”,推動互聯網醫療行業形成叁條細分賽道。

同時,行業內均關注到《意見稿》中關于互聯網診療要與實體機構提供的診療服務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質”的要求,及其回歸“嚴肅醫療”的價值導向,認爲這一價值導向將對各類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的各類平台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線上線下同質”、“以健康爲中心”定義醫療服務

對于處在嚴肅醫療賽道上的企業,監管新規的落地將結束“魚目混珠”、“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中金公司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爲,對已具備完善合規監管體系、完備診療購藥流程手段的頭部公司是長期利好。彭博社的報道稱中國互聯網診療監管新規將利好微醫等嚴肅醫療服務平台。

《意見稿》提出的“醫療機構電子處方、處方審核記錄、處方點評記錄應當可追溯,並向省級監管平台開放數據接口”,“醫療機構應當有專門部門管理互聯網診療的醫療質量、醫療安全、藥學服務、信息技術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等要求。

分析人士指出,意見對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主體的數字化能力和醫療服務的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互聯網醫院是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礎上,醫保的接入是進一步檢驗互聯網診療服務“含金量”的“金標准”;而互聯網醫聯體,更是需要相關企業有能力連接、賦能醫療價值鏈上的多方。

以微醫爲例,公開資料顯示,其在中國已擁有31家互聯網醫院,其中18家打通醫保支付。同時,其所開展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參與到了地方醫改當中,在山東、天津等地落地的互聯網醫聯體,通過分擔大醫院壓力,提升基層醫院能力,並爲醫保等支付方提效,實現了對區域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賦能。

《意見稿》進一步推動了中國互聯網診療體系的完善,充分考慮了互聯網診療的特殊性和實體醫療機構的管理原則,是對行業的一次“大浪淘沙”。此外,《意見稿》意味着互聯網診療將進一步標准化、規範化,便于支付方考核互聯網診療的效果,有利于更廣泛、及時地將更多互聯網診療服務納入支付保障範圍。

高盛研報認爲,意見稿並未超出市場理解範圍,大體上符合政策演變方向,而互聯網醫院商業模式持續發展,市場近期關注處方外流,長期關注慢病管理、醫共體和保險相關增值業務。

行業實踐表明,能否享受監管帶來的政策紅利,取決于企業是否具備相應的互聯網醫療基礎設施,及相關的技術能力和運營管理經驗,以確保“線上線下服務同質”。與此同時,符合“以治療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的國家戰略,並與原有醫療服務體系實現融合發展,也是數字醫療平台被業界看好的重要原因。

封堵“以藥養醫”線上化,推動醫藥電商歸位

此次《意見稿》提出,“禁止統方、補方等問題的發生”,“醫療衛生人員的個人收入不得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相挂鈎”,“醫生不得指定地點購買藥品和耗材”等要求,將互聯網診療與藥品銷售行爲進行“隔離”。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指出,細則的出台將令行業中部分不規範的線上問診行爲出清,短期內或不利處方藥銷售放量。受政策影響,資本市場對醫藥電商發展前景的擔憂情緒開始發酵,近日來包括阿裏健康(00241)、京東健康(06618)在內的醫藥電商股價普遍承壓走低。

據各家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年,阿里健康2021財年內收入155.2億元人民幣。從具體收入構成來看,醫藥相關業務收入占比達97.8%。京東健康2021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上半年京東健康總收入爲136.4億元,其中京東大藥房收入占比達86.2%。

據最新數據顯示,阿里健康 (HK:0241)和京東健康(HK:6618)的市銷率(P/S)維持在7.5倍左右。而比如豐大藥房、老百姓大藥房(SS:603883)和大參林大藥房(SS:603233)等從事藥品銷售業務的公司,其市銷率維持在2倍左右。可以看到,雖同爲醫藥商品貿易平台,互聯網平台的加持讓其市銷率遠遠高于傳統連鎖藥店。

此次《意見稿》的發布,推動了醫藥電商回歸藥品流通的原本屬性。這種價值回歸,短期內看似利空,但從長期來看實則打開了行業健康發展的新局面,讓市場看清醫藥電商平台借助開展診療服務拉高估值的現狀。

“以患者爲中心”杜絕風險,AI問診被限

對于《意見稿》反映的互聯網醫療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和監管方向,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表示,今年以來媒體重點報道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幾個問題,包括機器人模擬問診開方、先賣藥後補方、藥品回扣線上化等,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此次《意見稿》明確提出,“醫師接診前需進行實名認證,確保由本人接診。其他人員、人工智能軟件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接診。” 對AI技術在互聯網醫療中的應用作了規範性限定,限定AI用于導診、輔助診斷等醫師輔助層面的工作,而非替代人工服務。

結合監管細則來看,AI輔助軟件應用于分診、導診以及輔助診療上,離實際診斷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細則針對的也是部分平台在互聯網診療外衣下,將AI技術用作降低人工成本、導流以及營銷的工具的行業亂象。這對于定位模糊、違背“以健康爲中心”導向的企業來說,無疑將面臨一次市場的出清。

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次意見稿加入了醫生在線上如何依法執業,如何保證治療質量等規定,另外還加入了醫生醫德醫風,滿意度的考核,整體監管思路是正確的。從整個行業看,意見稿如果落實,會對行業發展起到正面引導作用,監管意圖很明確,就是避免診療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風險,讓診療回歸到科學性,回歸到以患者爲中心的方向上。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