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肌肉秀到海外去,這是當下新能源車企緊鑼密鼓描繪的一項戰略版圖。歐洲新能源政策好,消費群體土豪多,市場蛋糕大,撬開歐洲市場,意義當然非同小可。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19年出口新能源汽車達到25.4萬輛,同比增長72.8%。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仍有22.29萬輛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到海外。
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17.33萬輛,同比增長達151%;除去特斯拉中國上半年約為5萬輛出口量,也就是說國產車的出口量應該為12多萬輛。
無論是國内剛剛站穩腳跟的造車新勢力,還是老牌車企,都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但,出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要歷經哪些磨難?取得了哪些階段性的成就?哪些車企在海外最能打,中國的第一家全球化的車企將會花落誰家?
01 「新勢力」搶灘「新大陸」
就在前不久的9 月 10 日,哪吒汽車發佈針對海外市場的哪吒 V 右舵版車型,並正式宣佈「出海」,進軍東盟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時,哪吒 S 車型將在 2022 年上市後全面進軍歐洲市場。
5月份,蔚來正式發佈挪威戰略,進軍挪威市場;蔚來宣佈將於今年9月在挪威開啓首款車型——智能電動旗艦SUV全新 ES8的交付,另外新車型 ET7將於明年正式進入挪威市場。並且蔚來在明年進入至少5個歐洲市場。
剛剛在國内站穩腳跟,海外擴張的野心就暴露?並非是蔚來囫囵吞棗,其實,蔚來出海的種子早就已播下,如今是到了發芽期。
蔚來出海專利佈局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如今已超600件,根據2015-2021年蔚來海外專利申請的目標市場國排名發現,蔚來的海外專利申請目標國主要是美國,佔比82.25%;其次是英國,佔比10.54%。
並非只是當地「賣車」,蔚來的出海策略更多的是通過直營的方式,輸出品牌理念、管理機制、商業模式、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價值體係,也就是說,蔚來輸出的不光是一台車,還要把國内孵化成熟的特色服務體係復制到海外,簡而言之,是ALL IN 全球。
愛馳汽車,在國内名不轉,到了海外卻轉了起來。
雖然身處國内新能源市場推廣困難重重,但愛馳卻是最早打入歐洲市場的新勢力車企,最早也是目前大批量拿到歐盟WVTA認證的造車新勢力,並且成績不錯。
「亞歐穿越是一種愛馳精神:敢為天下先的勇氣、用戶為先的創新、不忘初心的長徵、同心並力的協同,兩年了,無論在哪里的戰友們,在這個時刻都收到了他們當之無愧的榮譽。」愛馳的高管,曾這樣形容愛馳出海。
8月4日,愛馳今年出口的第六個批次——60輛愛馳U5在上海碼頭發運以色列。這已是累計發運以色列超350輛愛馳U5。
8月10日,愛馳宣佈與德國汽車訂閱服務公司finn.auto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未來十個月内,愛馳計劃向finn.auto陸續交付至少500輛愛馳U5,用於在德國開展固定月費租車業務,其中首批150輛愛馳U5將於9月份發運德國,隨著該模式的成功實踐,後續也將陸續推廣至歐洲其他國家。
截至2021年8月,海外出口量為2663輛。繼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丹麥、以色列之後,愛馳將不斷擴大海外市場覆蓋區域,進一步拓展南歐及EFTA國家市場。
我們可以看到,儘管愛馳在海外玩的是非零售的to B業務,但依然是風生水起。
小鵬汽車的「出海」進程也已按下啓動鍵,相對於蔚來與愛馳,小鵬的策略比較傳統且務實——結合當地經銷商售賣的方式,先把車賣出去。
截至2021年6月底,小鵬出口至挪威的G3已近500輛,另一款車型P7也已在8月末發往挪威,最快將於10月份交付當地市場。並且P7已經獲得歐盟整車型式認證,標志著這款車型被準許進入歐盟境内各個國家上牌銷售。
2020年11月,威馬汽車已經與Uber簽署了意向性協議,威馬EX5 將出口至歐洲,成為Uber旗下司機的可選車型。
2020年12月,威馬又宣佈與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旗下領先能源科技企業——Enel X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威馬汽車將依託Enel X覆蓋全球8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網絡佈局,推進智能電動汽車整車出口及相關業務落地,加速開拓海外市場。
但是,截止目前,威馬的出口數據暫無披露,恐怕是進展緩慢。
02 老牌車企續寫「出海故事」
在燃油車時代,老牌車企就書寫過一些出口故事,如今在新能源汽車轉型之際,續寫出海篇章。
比亞迪已是新能源汽車出海的老牌玩家,不過,此前打頭陣的一直是商用車。目前,比亞迪在全球累計交付的各類純電動客車已經超過了6.5萬輛,並在遍佈美(50%以上的份額)、英(60%以上的份額)、日、澳、法、印等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個城市,包括洛杉矶、倫敦、京都和吉隆坡等。
2021年6月,比亞迪首批100輛搭載刀片電池的2021款唐EV從上海港起航發運挪威,並在8月份交付當地客戶。按比亞迪計劃,其將在年内向挪威交付1500台唐EV。
2021年兩會期間,長城總裁王鳳英、吉利董事長李書福都提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出口方面的建議,為新能源汽車出口清楚絆腳石。
吉利旗下的領克汽車2020年9月在線上正式發佈「歐洲計劃」。2021年伊始,數百輛領克01 PHEV車型發運比利時,領克品牌陸續登陸歐洲汽車市場。
2021年8月,領克汽車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體驗店正式開業,這是繼2020年10月荷蘭阿姆斯特丹體驗店、2021年1月瑞典哥德堡體驗店之後,領克一年内在歐洲開設的第三家線下體驗店。
領克海外的這三家體驗店不是傳統的汽車展廳,重新定義了「體驗式汽車零售」,強調沉浸式的體驗,而不是單純的賣車。用戶可以到店看車、試駕、注冊會員、訂閱式短租、長租或者直接購買車輛,體驗店設置了會員活動室、咖啡休息室。截至上半年,在歐洲已經有超過15000位用戶成為了領克「訂閱制」的會員。
除了新店,領克還計劃在年底前再開設4家體驗店,分别位於德國柏林、西班牙巴塞羅那、法國巴黎以及意大利米蘭。
我們可以看到,吉利出海的策略有點像蔚來,採用直營模式,並不急於把車賣出去,而是結合汽車打造了一種社區文化。
眼看比亞迪、吉利都紛紛出海搶市場,長城汽車當然也不甘落後,2021年9月6日,在德國慕尼黑車展上,長城汽車旗下魏牌與歐拉等車型隆重登場,並發佈歐洲市場戰略規劃,正式宣告進入歐洲豪華汽車市場與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啓長城汽車全球發展的新徵程。
截至目前,長城汽車海外歷史累計銷量已突破70多萬輛,但這一數字主要還是以坦克等燃油車為主。
上汽集團也是出海方面的老玩家了,2020年上汽在歐洲市場首次實現整體盈利。2021年上半年,上汽旗下自主品牌名爵和大通在英國、挪威、荷蘭、丹麥、冰島等國細分市場中位居前列。在名爵和大通的帶領下,上汽集團在半年出口量企業榜中位居首位,上半年實現海外銷量26.5萬輛,同比增長112.8%,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03為什麽是歐洲?
在燃油車時代,本土車企整車出口主要集中在拉美、西亞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今,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出海第一站都不約而同地瞄準全球汽車市場大本營——歐洲。
從上半年汽車出口的不同市場來看,歐洲市場佔比最高,出口量為8.0萬輛,其次是亞洲市場,出口量達7.3萬輛。
在眾多國際市場中,歐洲為何會成為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
其一是,相比中國新能源市場,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成熟,包括嚴苛的排放標準、力度較大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減免購置稅和道路稅及給予新能源汽車路權優先權等,使得新能源汽車具有更好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EV Sales Blog數據顯示,2020年,歐洲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暴漲至136.7萬輛,同比增長142%,首次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在整個歐洲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已達11%。
其二是,歐洲人的環保意識更強,消費能力強,消費理念比較理性且前瞻,對外來品牌具有一定的接納意願,只要產品過硬,不愁打不開銷路。
儘管奧迪、奔馳、寶馬等豪華車深受歡迎,那是因為這些品牌的汽車產品確實過硬,而非消費者們執著於此類品牌,他們往往更看重汽車的性價比。
其三是,歐洲的市場一旦打開,品牌形象自然就樹立了,那麽其餘地區的市場自然就容易打開了,撿最難的骨頭啃,先難後易。
歐洲市場的蛋糕大,競爭也就異常激烈,全世界的汽車都匯聚於此,同場競技,能打開銷路、能生存下來的,自然說明產品過硬,歐洲本身就是汽車的試金石,老外的眼光是很挑剔的。
國内車企搶灘歐洲第一站基本上都定在了挪威。挪威國内沒有汽車廠商,百分百依賴進口,而且是目前全球電動車滲透率最高的國家。2020年,挪威新車銷量14.14萬台,其中7.67萬台為電動車,電動車銷量佔比達到54.3%,超過傳統燃油車。
挪威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禁售燃油車計劃的國家之一,為了發展電動車,挪威政府不但積極發展公共充電設施,並且還對電動車免徵25%的增值稅、免徵進口關稅以及免徵養路稅。
此外,挪威國内水電資源供大於求,是全世界電價最低的國家之一。挪威的低電價,讓電動車的用車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於電動車的推廣,是不小的利好。
在挪威之後,瑞典、德國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分别達到34.8%、20.7%,法國、英國的滲透率均在13%左右。
新能源汽車一旦來到歐洲,如魚得水。
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之所以能快速擴張,得益於嚴苛的政策驅動。歐盟提出,從2021年開始將推行更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更要求汽車製造商在2021年的基礎上,到2030年將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7.5%,達不到歐盟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允許售賣,否則就要接受巨額罰款。
伴隨嚴格的碳排放政策實施和日漸逼近的燃油車限售時限,大型跨國車企大眾、奔馳及寶馬等也加快了轉型新能源的步伐,也正是在這些大巨頭轉型喘息之際,國内的車企紛紛加快腳步搶灘歐洲市場,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在燃油車年代,因為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核心技術被壟斷,中國汽車品牌確實一直扮演追趕者的角色,歐美國家的燃油車發展了130多年,而中國僅有40年左右,依靠燃油車出海確實沒啥底牌。
然而,當下的新能源汽車拼的是電動化與智能化,競爭邏輯發生根本性變化。
電動化指的就是電池、電機、電控這「三電」方面,中國沒有任何劣勢。電池方面,寧德時代在全球數一數二;電機的復雜程度不如内燃機高,而且我們國家有成本優勢;電控方面,除了里面的芯片可能還比較弱,從供應鏈體係到產能、成本控制都是全球領先的。
在‘智能化’方面,國内的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領域都可以很好的給智能化賦能,中國在這一方面也不弱。
因此,這一輪出海,國產車的底氣是有的,只要把產品打磨好,撬開歐洲市場,指日可待。
把車賣出去這只是第一步,在全球建立分廠,調動當地的勞動力與資源,集合全球化的人才精英給國產汽車賦能這才是出海的長久之計。
出海之路,漫漫遠兮,尚需過五關,斬六將,中國的第一家全球化的車企將會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