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1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規劃提到,到2025年,湖北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實現倍增,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0%。到2025年,湖北力爭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2個萬億級支柱産業,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節能環保、數字創意及科技服務産業4個五千億級優勢産業,新能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2個千億級特色産業。
文字實錄如下: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各位記者朋友們:
上午好!
爲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引領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極,省發改委發布了《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大家的關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規劃》主要內容。
參加今天發布會的有:
省發改委主任陳新武先生;
武漢市委常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委書記汪祥旺先生;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張新亮先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先生。
首先,請陳新武先生解讀《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主要內容及亮點。
省發改委主任陳新武: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
大家好!戰略性新興産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培育,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領、先進制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産業體系,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進一步提出構建“51020”現代産業體系,特別是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爲落實好省委、省政府相關要求,近期省發改委組織編制了《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這是“十四五”時期推動我省戰略性新興産發展的路線圖和任務書。下面我簡要的介紹下《規劃》的編制背景、主要內容、特色亮點。
一、編制背景及主要內容
總體來看,“十四五”湖北有優勢、有需求、有動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
(一)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湖北有優勢
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教優勢爲湖北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提供強力支撐和保障。我們擁有包括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在內的高等院校129所,各類科研機構100多所,擁有兩院院士73人,居全國前列。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先後落戶湖北。湖北現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國家工程實驗室5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37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69家。同時,武漢科教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國第叁,武漢及周邊擁有脈沖強磁場、精密重力測量等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了P4生物安全高等級實驗室,還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陸續建設。
(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湖北有需求
湖北的經濟轉型,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是必然選擇。尤其是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戰略轉型升級提出很高要求,要求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從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生物醫藥産業發揮自身優勢,開展科技攻關,在病毒分離、病例解剖、滅活疫苗和恢複者血漿臨床方面實現四個“率先”。無論從湖北發展需求還是從湖北産業的需求,作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對湖北十分重要。
(叁)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湖北有動力
近年來,湖北戰略性新興産業,尤其是“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産業、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等取得了很大進展,也突破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但是,我們仍然面臨産業鏈、供應鏈的風險,需要統籌規劃“十四五”各個産業的發展路徑。同時,我們戰略性新興産業也面臨來自沿海先進發達地區的激烈競爭。因此“十四五”時期,我們必須練好內功,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構築産業體系的新支柱。
《規劃》以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爲目標,堅持創新引領、集聚發展、自主可控、合作共贏四大原則,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産業鏈,打造産業創新生態,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着力發展價值鏈高端環節和關鍵配套環節,破解産業發展“卡脖子”問題,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及科技服務等8個重點領域37個細分行業,超前布局未來産業,全面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形成接續有力、相互支撐、融合互動的産業梯隊。
到2025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2個萬億級支柱産業;形成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節能環保、數字創意及科技服務産業4個五千億級優勢産業;形成新能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2個千億級特色産業,將我省建設成全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排頭兵,跻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使湖北成爲全球創新創業網絡的重要節點,爲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主要特點
《規劃》有五個特點:
一是科學擘畫“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藍圖。《規劃》對標“51020”現代産業體系,提出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實現倍增,達到5萬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0%,高于國家規劃3個百分點。同時,還提出打造“兩都七基地”的發展目標,即世界存儲之都、世界設計之都,全球光電子産業基地、全國“新汽車”産業基地、大健康産業基地、生物育種基地、航空航天與北鬥産業基地、網絡安全産業基地、未來産業策源地。
二是細化實化産業協同發展空間布局。將“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在産業層面進一步細化實化,提出“一主、兩翼、全域”的空間布局。“一主”即武漢和武漢城市圈,主攻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等領域,打造引領我省新興産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兩翼”即“襄十隨神”城市群作爲北翼,主攻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等領域,“宜荊荊恩”城市群作爲南翼,主攻生物農業、先進化工材料等領域,打造我省新興産業重要發展區。“全域”即市縣,建設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促進我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全域發展。
叁是全面彰顯科技創新元素支撐。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離不開科技創新。結合我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重點領域,《規劃》聚焦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的科技強省“四梁八柱”,設置了15個專欄,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強鏈補鏈延鏈、高端裝備産業提質增效、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原始創新能力提升等12大工程,促進創新鏈與産業鏈精准對接。
四是精准繪制産業鏈産業集群圖譜。基于湖北省産業地圖,對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細分領域的産業鏈圖譜、産業集群圖譜進行了初步繪制,列出了56個典型圖譜,直觀展示了細分産業領域的287家重點企業、198個重大項目、146個重大創新平台等信息。
五是創新産業發展政策保障。《規劃》聚焦主要問題和企業訴求,從組織領導、改革創新、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配套措施。比如在深化改革方面,將科技成果轉化經濟價值作爲職稱評定重要指標。在資金支持方面,提出完善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在聚集優秀人才方面,探索建立資助企業和資助人才的“白名單”機制。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把《規劃》貫徹好、落實好,爲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我的介紹就這些,謝謝。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下面,請汪祥旺先生介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情況。
武漢市委常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委書記汪祥旺:
各位記者朋友:
按照今天新聞發布會安排,由我來介紹一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情況。
東湖高新區又稱“中國光谷”。近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光谷時的殷殷囑托,深入學習貫徹“摒棄幻想靠自己”的重要指示,認真履行“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的職責使命,奮力建設創新光谷、富強光谷、美麗光谷,全區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去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2000億元,綜合實力位居387個國家高新區(169家)和經開區(218家)百強榜第六。特別是今年來,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以東湖科學城爲核心的光谷科創大走廊”部署要求,大力推進“一城主導、兩廊支撐、叁板發力、四方協同”的創新發展布局,着力打造創新、富強、美麗“叁個光谷”升級版,勇擔科技創新“領舞者”、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突破性推進東湖科學城規劃建設,形成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突圍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地區生産總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1095.65億元),同比增長34.1%,較2019年增長19.3%,其中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突破300億元、占工業投資的98.9%、占全區固投的57%,充分反映出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和無限活力。
光谷30多年的創新發展曆程就是一部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培育史、集聚史和發展史,就是我省堅持不懈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集中體現和直觀展示。光谷始終以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爲己任,以集聚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爲導向,叁十年如一日聚焦發展光電子信息産業,十五年前白手起家發展生物醫藥産業,十年磨一劍聚力發展集成電路産業,逐步形成了以“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爲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和生物醫藥4個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聚集、競相發展,國家存儲器基地、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加快建設、初顯成效。
2019年,以東湖高新區爲核心承載區的武漢市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等4個産業集群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數量與北京、上海並列第一。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影響的大背景下,光谷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逆勢增長、強勁發展,全區營收超百億企業達到9家,營收5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9家,營收1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3家,企業總數超過10萬家。
今年上半年,集成電路産業營收210.23億元,同比增長49.5%,目前已集聚企業200多家(其中規上21家);新型顯示産業營收562.83億元,同比增長72.6%,已集聚企業400多家(其中規上40家);下一代信息網絡産業營收620.28億元,同比增長44%,已集聚企業3600多家(其中規上44家);生物醫藥産業營收184.13億元,同比增長14.3%,已集聚企業2800多家(其中規上144家)。這些戰略性新興産業已經成爲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先鋒隊”。
下一步,東湖高新區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爲目標,以湖北東湖科學城爲核心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爲牽引,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産業鏈,立足産業規模優勢、資源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以科技賦能的創新鏈、精准賦能的政策鏈、資本賦能的資金鏈、效率賦能的服務鏈、智慧賦能的人才鏈,“五鏈”統籌全面賦能産業發展生態,推動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爲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切實以科技創新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十四五”末經濟規模向5000億元沖刺,將光谷建設成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的“排頭兵”,爲武漢市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爲全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光谷貢獻。
一是打造全球頂尖的“光芯屏端網”産業集群。拉長做強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下一代信息網絡産業鏈,推動光電技術泛在化、融合化、智能化發展,強化光通信、激光、空間信息服務等優勢領域領跑地位,加快布局和拓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5G移動通信、軟件與信息技術、物聯網等戰略領域,以創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爲契機,加快布局發展智能制造、智能終端等新興業態。
二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命健康産業集群。以創新藥物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爲重點,布局基因檢測、細胞治療、健康管理等精准化、融合化、智能化的生命健康全生命周期産業鏈,發展新藥檢測、生物技術、臨床前服務、醫學臨床服務、疾病診斷等服務産業。
叁是打造策源能力突出的未來産業集群。搶抓爭創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有利機遇,充分利用湖北實驗室以及大科學裝置、各類創新中心等開放共享平台作用,圍繞前沿技術與高新技術交叉融合、顛覆性技術突破等催生的未來領域,加快培育腦科學、區塊鏈、量子信息、基因工程、生物醫學成像、氫燃料電池等未來産業,加快壯大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新興産業。
最後,誠摯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多到光谷實地采訪,多爲光谷的創新發展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下面,請陳煥春先生從生物産業發展、企業成長角度解讀《規劃》。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
大家上午好!
《規劃》正式發布,聽後非常振奮人心,我從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角度來解讀。
一、人才立省、科技強省、産業興省
人才立省:在當今社會激烈競爭,高速發展的新時代,要想取勝,人才是根本。湖北是以科教大省而著稱,怎樣把科教大省變成人才大省是其關鍵。《規劃》中提出了實施“人才興鄂”計劃,完善高端人才在鄂工作、科研、交流保障政策,持續深化校企協同,建立省級産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建設校企合作創新聯合體。實施高層次科技人才定向培養機制,爲特殊人才以及引進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開辟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建立市場導向的人才吸引和認定機制,探索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准。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通過“揭榜挂帥”方式遴選行業領軍人才,爲“十四五”和將來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科技強省:科學是把錢變成知識,技術是把知識變成錢。怎麽做好科學與技術的良性循環工作是其關鍵,換句話說是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良性循環同等重要。《規劃》中提出了進一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增強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後勁,積極創建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建設若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支撐原始創新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分批推進精密重力測量、生物醫學成像、脈沖強磁場優化提升、作物表型組學、深部岩土工程擾動模擬等設施建設,謀劃武漢光源等大設施建設。在光谷科學島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對接國家部署,進一步優化重點實驗室布局,強化重點實驗室科研能力和産業服務能力,加快推進湖北實驗室建設,爭創國家實驗室或國家實驗室在鄂重要基地。圍繞人類發展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去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爲我省戰略新興産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實現科技強省的奮鬥目標。
産業興省:有了高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技,最終要落腳到産業上,因爲産業是社會的主體,也是爲社會創造財富的。人才、科技支撐産業的發展,反過來産業又支持人才和科技的發展。《規劃》中布局了八大産業37個細分領域,每個都明確了目標和實施路徑,將引領湖北高質量發展,使我省由制造大省變成制造強省。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是産品的創新和質量,是名牌和品牌的形成。
二、做好科學、做好技術、做好産品、領先別人
未來我省的發展,尤其是新興産業的發展,應該從科學、技術和産品叁個方面的發展去做好設計、布局和落實,目標是要在這叁方面走到前面,領先別人,才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以我熟悉的生物産業爲例,《規劃》中指明了我省生物産業發展方向,湖北擁有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在全國生物産業布局和創新體系建設中具有較強的實力和特色。在生物醫藥領域,我們將突出優勢技術領域,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廣闊市場前景的生物藥、新型疫苗與診斷試劑。圍繞國內外市場需求,擴大我省新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産業規模,打造我國中部的化學原料藥和中間體産業基地。加速實施“荊楚藥材”中藥材品牌工程,建立覆蓋中藥材主要品種的全過程追溯體系。在醫療器械領域,我們將發揮東湖高新區在激光、影像、自動化控制等領域的技術優勢,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産品,不斷推動基因測序等技術應用。在生物農業領域,我們將依托湖北洪山實驗室,以東湖高新區高農生物園和南湖農業園爲核心打造“中國種都”、“生物育種基地”,形成武漢、荊州、荊門、襄陽、恩施等5大生物育種産業集群,推進發展生物獸藥及獸用生物制品疫苗。當前,大國競爭實際是産品競爭。産品分爲軍用産品和民用産品。科技競爭的實力也是體現在産品上,誰産品領先,誰就掌握了發展主動權,“十四五”戰略新興産業發展的關鍵也是要落實到産品上。
叁、認真落實《規劃》,優質快速發展好本土企業、吸引全國、全球企業落戶湖北武漢
企業是社會的主體、財富的主體、創新的主體,可見企業發展對國家和地方及老百姓的重要性。因此,優質、快速發展好本土企業,創造和發展企業氛圍、文化、實力、規模、質量、效益和誠信,對吸引更多的外來企業落戶武漢非常重要。《規劃》中提出了以龍頭企業爲牽引,科學布局上遊原材料和設備,夯實中遊産業實力,拓寬下遊應用場景,不斷完善本地産業配套。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深入推進行業准入、市場監管等領域改革,強化彙聚知識、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創新要素的制度建設,營造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的良好生態環境。發揮各類産業投資基金作用,重點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希望我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在規劃引領下,帶動全省各行各業又好又快的發展,爲湖北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謝謝大家!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請記者提問前通報所在的媒體機構名稱。
湖北日報記者:請問,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了“科技創新能力保持領先、現代産業體系基本建立”等目標,《規劃》就産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作了哪些布局?
省發改委主任陳新武:
非常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規劃》重點從增強産業創新能力、提升平台支撐力、推動産業集群化發展等方面進行部署安排。
一是增強産業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加強産業前沿技術研究。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鄂央企的科研中堅作用,集中優勢科研力量,瞄准世界前沿技術方向,在新型存儲器、未來網絡、生命健康等領域加強前瞻布局,培植先發優勢,重點解決共性基礎問題。另一方面,突破産業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圍繞“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等領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推動關鍵技術産業化,增強産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提升平台支撐力。主要包括叁個方面,第一,超前布局基礎創新類平台。積極創建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若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支撐原始創新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點是有序推進精密重力測量、生物醫學成像、脈沖強磁場優化提升、作物表型組學、深部岩土工程擾動模擬等設施建設,提升現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功能和開放度,在光谷科學島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第二,高水平打造創新創業類平台。加快建設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籌建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國家研究中心等一批國際一流的重大研發平台。持續推進國家先進存儲産業創新中心、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等平台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等領域謀劃建設國家級産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第叁,統籌建設應用基礎設施類平台。統籌規劃大數據平台等新型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武漢超級計算中心、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省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應用平台等建設。
叁是推動産業集群化發展。依托武漢科技創新資源高度聚集的優勢,推進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和生物醫藥等4大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建設,同時圍繞“一主兩翼”統籌布局,引導建設跨市域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重點支持襄陽、宜昌、潛江、黃石等地,爭創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先進化工材料等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加快形成接續有力、相互支撐、融合互動的産業梯隊。
此外,在産業鏈圖譜中,對每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創新平台進行了全面系統梳理,助推産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謝謝。
中外新聞社記者:湖北提出打造以“光芯屏端網”爲重點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萬億支柱産業,您認爲在這方面應該重點發展哪些方向?光谷實驗室在助力“光芯屏端網”産業發展中有哪些計劃和打算?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張新亮:
結合湖北實際,建議重點圍繞“光芯屏端網”、以及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量子信息等8個細分領域。
1.光通信及激光(光)。全面推進湖北光谷實驗室建設,提升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功能,加速構建全球光電子産業基地。加快研制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長距離的光傳輸設備,以及高功率超快激光器、光纖激光器等産品,不斷拓展應用領域。
2.集成電路(芯)。以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湖北江城實驗室、湖北九峰山實驗室建設爲抓手,以武漢東湖高新區爲核心區,重點依托國家先進存儲産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世界存儲之都,形成以芯片制造爲引領,芯片設計、封裝測試爲支撐,設備、材料爲配套的較爲完善的集成電路産業鏈。
3.新型顯示(屏)。加快推進省級新型顯示産業創新中心建設,協作推動核心材料及關鍵設備的國産化,攻克一批新型顯示共性技術,拓寬4K/8K高清視頻等下遊應用場景,不斷完善新型顯示本地産業配套,打造全國規模最大、性能最優的高端顯示面板研發生産基地。
4.智能終端(端)。依托湖北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範産業基地,圍繞信息娛樂、運動健身、醫療健康、公共服務等應用領域,研發時空位置終端、新一代移動智能終端及可穿戴裝備,促使移動智能終端向規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和服務化方向推進。
5.下一代信息網絡(網)。依托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培育特色網絡安全中小企業,加速建設網絡安全衆測平台,搶先布局6G新一代通信領域。提升武漢工業互聯網國家頂級節點的數據彙聚、分析、應用服務能力。支持省內工業企業對工業現場“啞設備”進行網絡互聯能力改造。
6.人工智能。依托武漢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優勢院校,建設若幹一流的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在智能核心算法、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領域攻克一批核心技術,孵化一批創新型企業,推動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7.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重點支持基礎軟件的開發應用,布局智能化軟件,面向智能家電、智能終端、汽車電子等領域研發嵌入式操作系統及相關應用軟件。
8.量子信息。加快推進“漢廣幹線”建設,加強量子通信裝備研制。加快建設長基線原子幹涉精密測量設施,發展精密光譜、冷原子與物質波幹涉、模擬與算法等前沿技術與方法,引領量子技術在集成電路、交通、金融、醫療等重點行業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光谷實驗室將進一步整合了湖北省光電信息領域的優勢平台、優勢學科、優勢人才、優勢産業,采取“1+N”的組織模式,依托華中科技大學,聯合優勢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建設,形成“核心+聯盟+生態圈”的創新格局,聚焦下一代通信網絡器件與芯片、高端醫療影像裝備、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高效鈣钛礦太陽能電池等四大任務,建設光電芯片微納制造及測試平台等叁大平台,着力提升光電信息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打造我省光電信息領域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光谷實驗室還將探索新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形成千余人規模的科研隊伍和科研條件設施,力爭到2025年建成全省光電領域的激發原始創新、創造高端成果、彙聚創新人才、引領新興産業的創新高地。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張修富:
謝謝各位發布人!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本文選編自“湖北省人民政府”,智通財經編輯:熊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