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一地雞毛

發布 2021-6-14 上午12:53

今年的疫情,似乎比去年來的更加突然,更加慘烈。

2020年4月,印度的一場大壺節,讓疫情迅速爆炸惡化,新冠病毒的變異和蔓延不僅讓印度全國陷入絕境,更直接帶崩了全球。由於變異病毒株的強大存活和傳播率,兩個月以來,南亞和東南亞各國先後失控,各國產業鏈接連崩潰,人們的經濟、生活都遭到了嚴重打擊,且現在仍沒有明顯可控的跡象。

全球疫情恐慌之下,中國台灣也從零星的感染變為大規模的爆發,死亡率飆高、民眾抗議、疫苗焦慮、股市閃崩……台灣就這樣,從抗疫優等生逐漸走向失控。

死亡率再創新高,超全球均值

最新數據(台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公佈)顯示,台灣新增287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包括286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輸入個案,已連續28天本土確診超百例。確診個案中新增24例死亡。

目前台灣死亡率已達3%,再現新高,遠高於全球平均值2.16%。而這也是台灣連續17天新增死亡病例兩位數,累計死亡病例已達385例。

從上圖數據可以看到,自五月中旬以來,台灣確診和死亡數就始終居高不下。每日新增確診數一直在百例以上,甚至一度超700例,全台疫情似乎已經到了一個高峯期,從軌跡上看已經非常不樂觀。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當局卻宣佈6月6日起不再公佈校正迴歸個案,而這也是近幾日新增確診數迅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此決定直接引發了大量吐槽和質疑。自校正數據概念出現以來,就一直可以與每日新增確診平分秋色,以最近幾日為例,確診和校正迴歸數都在200例左右。如此龐大的確診數不再公佈,數據在哪裏體現呢?

而所謂的校正迴歸,是台灣自己研發出來的。簡單來説,就是昨天以前的沒拿到結果或沒上傳系統,就不算當日新增的裏面了。

這一文字遊戲的意圖也非常明顯,就是隱藏真實的確診數字。而最近,台灣當局竟然連這一數字也選擇不公佈,那麼最近的每日確診數據與真實數據的差距可想而知了。

即使這樣,台灣的疫情數據仍讓人擔憂。從死亡數據上看,台灣死亡佔比又再創新高,且發病死亡時間較短。五月中旬至今的近三百個個案中,60歲以上長者佔了超90%,發病到死亡中以8到14天佔多數,約40%在這個區間。還有一部分發病到死亡很短時間,三天內就過世了也佔了18%。

對比全球僅2.16的平均死亡率,不得不説台灣的疫情已經非常嚴重了。

因此,台灣也宣佈了第三級疫情警戒管制期再次延長,至6月28日。

具體包括:

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和社交聚會;

民眾外出須全程佩戴口罩,對違反者直接開罰;

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呼籲民眾少去多買,一次購足;

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

宗教集會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暫不開放民眾進入等;

為配合三級警戒管制延長,全台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至暑假。

然而,仔細來看,這項管制期卻仍沒有到封城停工的程度,只是關閉了一切休閒娛樂場所,上班族還是要正常上班的,有些企業甚至還出現了差別對待。這樣説來,疫情能控制住才奇怪。

台灣抗疫了嗎?

這麼嚴重,台灣是怎麼抗疫的?

由於台灣優越的海島地理環境便於隔絕境外,去年以來,一直都是抗疫模範生,疫情從沒有大規模爆發過。

那麼這次疫情怎麼搞的?主要還是台灣當局的鬆懈和懶政導致。

早在2月,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就收到民眾檢舉諾富特酒店違規混住,也就是島內機組和過境機組沒有嚴格區分。但是指揮中心與桃園市當局交流兩個半月,仍然沒有處理這個違規隔離點。

今年4月20日,華航兩名貨機飛行員在入住隔離酒店諾富特後,被檢測出英國變種病毒。而由於酒店管理混亂,不需要嚴格隔離,也沒有外航機組的檢測環節(原因竟然是怕飛機飛不回去?),導致多方人員接觸到這兩名貨機飛行員,隨即引爆台灣本土疫情。

爆發以來已有兩個月,疫情不僅沒有減緩之勢,反而愈演愈烈,瀕臨失控。

這麼説吧,台灣的篩檢、收治、封鎖、疫苗在疫情之前一樣都沒準備過,而爆發後的兩個多月以來,依舊是一團亂。

由於核酸檢測人員門檻高、核酸檢測費用昂貴,導致台灣檢測速度較慢。直到5月中旬,台北市篩檢人數還停留在日均700多人的水平,對比每天確診五百多的數據,可想而知,這次的感染人數有多龐大。

面對疫情,醫療資源吃緊,空病牀即將用完,民進黨當局仍繼續選擇“不普篩,不封城”的鴕鳥政策,逼得台灣民眾“自行封城”,然而力量也是杯水車薪。

疫情爆發疏忽,隔離措施薄弱,檢測能力低下,確診數據還隱瞞……這些也就算了,目前抗疫最有效的疫苗也被當局拿來兒戲。

台灣最新民調顯示,有高達85.7%的民眾希望儘快接種疫苗,超過九成民眾擔心染疫。然而截至5月31日,台灣地區只有不到1.8%的人口接種了新冠疫苗。

那麼台灣在幹嘛?一直以來,大陸都願意為台灣免費提供疫苗,然而台灣當局卻始終抹黑大陸疫苗,認為大陸別有用心,拒絕接受。

隨着台灣疫情的失控,國台辦表示上海復興願意將其代理的BNT疫苗服務於台灣民眾。也就説拒絕大陸的疫苗沒關係,想要什麼疫苗都可以提供,只要能救台灣人民的命。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和美國也坐不住了,一改此前拒不幫忙的嘴臉,紛紛表示願意提供疫苗。然而美國的幫忙是趁機勒索,大幅溢價50%;日本更絕,提供了124萬支副作用巨大、當地人不願意接種的AZ疫苗。即便這樣,台灣當局也依舊錶示接受。

至於台灣地區自產疫苗,尚未完成二期臨牀試驗,實驗數量少到甚至無法瞭解例如免疫指數這樣的關鍵數據。即使一切順利,這些疫苗在未經二期試驗的情況下緊急使用,也得7月中旬開打。

面對疫苗的遙遙無期和死亡率的飆升,台灣民眾絕望到在“總統府”周邊按喇叭聚集哭訴,然而當局依舊毫無作為,拖延政策執行到底,枉顧人民利益的醜惡嘴臉暴露無遺。

最近,島內機場湧現大量出境人潮,其中有不少人是要前往大陸接種疫苗,數量一點都不少於此前專門飛美國打疫苗的,但是大量普通居民如何自救仍未可知。

據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三週後,台北的情況可能會發展到整個台灣,島內疫情未來可能面臨惡化。整個台灣地區現在都籠罩在恐慌的情緒下,疫苗無法保證,生命安全就無法保證。

受傷的不只芯片

一面是居高不下的確診數和死亡數,另一面就是崩潰的各行各業。

不管疫情發生在哪個地區,只要爆發,隨之而來的經濟問題都會非常嚴重,台灣更不例外。

目前,台灣最受全球關注的就是芯片產業鏈。在晶圓製造領域,亞洲擁有最大市佔率,2020年全球有超過70%芯片製造來自亞洲,其中中國台灣市佔率為22%。此外,10nm以下的先進芯片製造技術目前掌握在台灣和韓國手中,其中台灣佔據92%的份額。

2020年,中國台灣地區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中市佔率高於60%,遠超佔比18%的第二名韓國。

全球有9成以上的高端芯片來自台灣,在全球“缺芯”日益嚴重的今天,台灣疫情的爆發,更是市場對芯片的擔憂加劇。而疫情之下,台灣的芯片產業鏈的確遭到了重創。

目前,台灣已有3家電子公司廠房暴發羣聚感染,其中,全球半導體封測大廠京元電子爆發的員工羣聚感染事件最為嚴重。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5日,京元電子公司共計182例確診 (24名台灣人、158名外來移工);超豐電子公司共計12例確診 (均為外來移工);智邦科技公司共計12例確診 (2名台灣人、10名外來移工)。此外,鴻海集團旗下的一家工廠也因新冠疫情而暫停運營。

此外,6月7日,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也傳出新增一名員工確診的消息,是京元電子員工的家屬。台積電對此迴應稱,該名員工過去幾天並未進入廠區,並不影響運營。

此前,京元電子已經宣佈停工2天,預計將使得6月產量減少4%-6%,但隨着疫情愈發嚴重,京元電子再度公吿稱,因公司外籍員工全面停工,預計6月產量將減少30%-35%,6月營收也將同步減少30%-35%。

從芯片產業鏈來講,設計、製造、封測三大關鍵環節,一旦哪個環節停滯,都會影響產業鏈。目前台灣疫情下的芯片產能下降,不僅給大陸相關產業鏈廠商帶來更多產能的“負擔”和隱患,同時也打破了全球半導體的供應平衡,未來的缺貨潮、漲價潮可能也會越發嚴重。

除了製造業,台灣的服務業也慘重蹂躪,住宿、餐飲、實體零售、旅遊等紛紛躺槍。

據報道,從4月15日至5月28日期間,台灣零售業和休閒設施的人流減少48%、雜貨店和藥局少7%、公園少46%、大眾運輸站少57%、工作場所也少了26%,住宅區則增加19%人流。

台灣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指出,三級警戒下,觀光餐飲業產值接近歸零,換算起來每天差不多是44億元新台幣。而根據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最新統計,近雙北三級警戒後,超過7成連鎖品牌業績業績腰斬,而且持續惡化中。

學者預估,6月底將成為“經營生死線”,守不住的話,就是龐大的倒閉及裁員潮。

台灣官方數據也顯示,預估零售業5月營業額為年減4.5%至年減1.5%、餐飲業為年減18.5%至年減15.5%。

此外,旅遊業方面,雖然沒有封城,形勢也不容樂觀。以台灣雄獅旅行社為例,在去年重心全放到島內旅遊的情況下,仍虧損4.13億元新台幣,賠掉超過半個股本。暑假前的這次疫情的爆發更讓企業陷入坐吃山空的絕境。

台灣地區此前已經擁有高度成熟的產業結構,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比重分別為1.82%、30.16%、63.15%,因此疫情之下,工業、服務業的停工停產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絕不容樂觀。

結語

生命面前,一切都需繞道。

現在台灣疫情的混亂失控,與當局沒有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有很大關係。從印度疫情的爆發,到東南亞的團滅,再到如今台灣的失控,可以發現,疫情防控始終不容鬆懈。一旦爆發,經濟、產業、生活甚至生命都會遭到巨大威脅。

而對於現在的台灣來説,任何國際認證過的疫苗此時都是彌足珍貴的救命稻草。

時間就是生命,控制枱灣疫情的唯一辦法就是儘快普及疫苗,拒絕一切拖延。否則局面將更加不可收拾。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