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港股生物科技:2020年「藥明雙雄」挑大梁,2021年生物科技方興未艾

發布 2021-1-11 下午10:55
特稿|港股生物科技:2020年「藥明雙雄」挑大梁,2021年生物科技方興未艾

生物科技興起的背景

毫無疑問,2018年港交所上市新規的出台,開啓了生物科技發展的新時代。為我國生物科技長遠發展帶來至關重要的作用,亦加速資本不斷加持生物技術、創新藥研發,醫療信息化和前沿醫療技術等領域的創業公司,尤其是涉足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遺傳病治療、細胞治療及激發自體免疫等創新型製藥公司投資非常大。各路資本助推之下,生物科技公司資產證券化的步伐明顯加快,「生物科技赴港上市潮」也成為近兩年港股市場被提及最多的詞。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降臨,讓無數創業者陷入擔憂和迷茫,亦讓不少投資者靜下心來審視自身的投資組合,並對更長遠的投資策略做好規劃。在此背景下,擁有更長的技術創新週期,更廣的創新空間及龐大醫療服務需求市場的生物科技,成為各路資本最青睐的投資標的。

資本的紛至沓來,加速了生物科技股赴港上市的步伐,2020年全年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情不減,這也助推了港股生物科技板塊成為2020年度港股全市場終最受歡迎的板塊之一。

2020年生物科技板塊市值破萬億,「藥明雙雄」挑大梁

2020年全年,包括諾誠健華-B、康方生物-B、永泰生物-B、歐康維視生物-B、開拓藥業-B、再鼎醫藥-SB、嘉和生物-B、沛嘉醫療-B在内15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在港交所掛牌上。15家新上市生物科技企業上市首日漲幅平均值為約26%。按上市價計,15家新上市生物科技股2020年全年股價累計漲幅平均值高達36.1%。

隨著15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成功上市,再結合AASTOCKS的生物科技板塊數據,港股生物科技板塊成份股增至41家。

以股價表現計,港股生物科技板塊(由41家生物科技股組成)2020年全年股價漲跌幅為31.9%,遠高於同期恒生指數漲跌幅的-3.40%。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盤,港股生物科技板塊市值高達17,955億港元,較2019年同期有不少的提升。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看上去,似乎都在暗示2020年投資港股生物科技板塊會有不錯的投資收益。但從個股表現來看,投資港股生物科技並非穩賺不賠,跑赢恒指的概率也只有56%。

從41家生物科技2020年全年漲跌幅表現來看(圖表1),包括中國再生醫學、藥明生物、信達生物、康希諾生物-B、藥明康德、君實生物等在内的23家企業2020年全年漲跌幅是跑赢恒生指數漲跌幅,約佔總數的56%。跑輸恒生指數漲跌幅的包括金斯瑞生物科技、三生製藥、嘉和生物-B、永泰生物-B在内的18家生物科技股,約佔總數的44%。

從市值角度來看,排名前十大生物科技股基本佔據了九成以上的市值(圖表1)。市值前十大生物科技股分别為藥明康德、藥明生物、百濟神州、泰格醫藥、信達生物、再鼎醫藥-SB、榮昌生物-B、君實生物、康希諾生物-B及康方生物。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前十大生物科技股累計市值高達16,745億港元,約佔港股生物科技股板塊2020年總市值的93.3%。其中藥明生物及藥明康德是唯一兩家市值破3,000億港元大關的生物科技股。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藥明生物及藥明康達市值分别為3,878億港元及3,967億港元,兩者佔據整個港股生物科技板塊市值的43.7%。由此可見,港股生物科技萬億市值是靠「藥明係」支撐著。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是赴港上市潮及港股生物科技板塊的主力軍,但是從漲跌幅來看,未盈利生物科技股並未受到投資者們的青睐。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港股生物科技股板塊中,未盈利生物科技股有22家,約佔54%。其中2020年全年漲跌幅跑赢恒生指數的企業有12家,約佔2020年全年漲跌幅跑輸恒生指數18家的66.7%。這也反映出2020年未盈利生物科技股並未像2019年一樣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這背後的影響因素,或許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物科技公司赴港浪潮持續,上市數量不斷創新高,投資者可選標的明顯增加。出於風險考慮,多數投資者會選擇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作為首選的投資標的,而非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另一方面,未盈利生物科技股都處於高風險的早期發展階段,投資者很難有可靠的標尺來判斷公司發展前景和投資風險,股價往往存在較大波動風險。而股價波動與公司研發管道臨床進度有關。基於此,上市後股價表現往往都是兩極分化,或喜或悲。


2021年:生物科技赴港上市熱度不減

近年來,我國針對創新藥研發激勵、臨床試驗產能、申報審批時間等多方面進行醫改,執行力度空前,效果明顯,國產1類新藥的NDA申報及獲批數均有顯著增加。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鼓勵藥品創新的政策不斷落地,我國迎來了一個新藥研發的黃金發展期。在行業政策環境開啓了醫藥創新的大潮之下,生物科技得到更多資本的關注及青睐。

在此背景在下,2021年生物科技掀起赴港上市潮的熱度將不減。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月8日,包括昭衍新藥、百奧泰及賽生藥業在内14家製藥、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學的企業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書。

隨著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增加,生物科技股股價波動的可能性會更大。散戶投資者面對生物科技如此大投資機遇也應當審慎行使,切莫盲目跟炒。畢竟價值投資是細水長流之事,並非靠短期熱點炒作。生物科技暴增暴跌在全球資本市場是時有發生的,如美國、歐洲和台灣金融市場都有數不儘的案例可以參考。

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生物科技板塊始於2018年,經歷市場洗禮和磨練的時間非常之短,對於未盈利生物科技價值衡量標準及可參考數據有待完善。對於了解有限的散戶投資者,可以「靜候」的方式認清生物科技的投資邏輯,並等待生物科技股之間互相博弈,形成穩定的價格趨勢之後再做定奪。此外,若出於對生物科技股價格波動而擔憂的散戶投資者,可選擇通過投資生物科技相關的指數型基金將風險進行分散。

2021年生物科技雖方興未艾,但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