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總在下一個盲盒裏,這是所有盲盒愛好者心照不宣的共識。不過,對于泡泡瑪特(09992)近幾日的遭遇而言,驚嚇或許也可能存在下一個盲盒裏。
12月25日,泡泡瑪特背後存有的隱患被新華社的一紙刊文揭露。具體而言,新華社刊文表示,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瘾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不少盲盒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正所謂“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同時,還建議到,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對此,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韋文琦也在文中表示,“對待燒錢的愛好,還是應當保持正確的消費觀念。我們可以爲快樂買單,但不該爲沖動買單。”
隨後,泡泡瑪特便“這一針”給戳出血了。周一開盤,泡泡瑪特股價迅速下跌,盤中一度暴跌于15%,截止收盤,其股價下跌9.92%至77.65港元,較曆史高位96.45港元跌去近20%,目前最新市值爲1088.6億港元。
(行情來源:智通財經)
跌入“二次銷售”漩渦,信任值蹭蹭下降
除了背後負面效應引起官媒發文批評之外,剛上市不久的泡泡瑪特還因“二次銷售”事件陷入輿論漩渦中。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聖誕節前夕,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在泡泡瑪特濟南萬象城店買到了被拆封的盲盒,質疑店員二次銷售。該網友回到店裏,發現店裏的其他盲盒也存在這種情況。12月24日淩晨,泡泡瑪特官方回複該網友表示,此事爲5名店員自行拆開11個盲盒,拿走了想要的以後才結賬,涉事相關店員已被開除。
該事件曝光之後,“泡泡瑪特二次銷售”這一話題迅速沖上微博熱搜榜。而在這一熱門話題榜下方,多名來自北京、上海的網友都表示自己也曾碰到過“二次銷售”——一位來自上海的網友表示,其曾經也遇到過二次銷售的問題,包裝紙完全不用拆娃娃就從裏面掉出來了。
(圖片來源:微博)
隨後,關于泡泡瑪特的産品質量問題也陷入爭議中——多位網友表示,泡泡瑪特不僅線下門店存有“二次銷售”的問題,線上産品也頻頻出現質量問題。其中一位網友表示,泡泡瑪特的産品質量也很差,拆開還有難聞的味道。
(圖片來源:微博)
而值得一提的是,關于泡泡瑪特産品質量引發的“信任危機”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該公司高速成長的實際上一直存有一些若隱若現的信任問題。
一是,泡泡瑪特屢因産品問題被消費者送上黑貓投訴、315消費保等投訴平台。據黑貓投訴顯示,截至5月7日,關于泡泡瑪特的投訴量已達1297條,投訴原因主要集中在“質量差”、“退貨退款進程慢”兩大問題。此外,今年1月,泡泡瑪特還因平台投訴解決率爲0%,而登上了“315消費保”的黑榜。
二是,泡泡瑪特還曾被指出涉嫌抄襲的問題。今年2月,泡泡瑪特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被消費者指出涉嫌抄襲。隨後在2月18日,泡泡瑪特官方發布致歉微博,承認AYLA動物時裝秀系列個別款式設計過程存在問題,與“DollChateau”産品設計相似,全渠道下架該系列産品,已售出的則退款並召回。
在消費場景中,有一個詞語叫做“信任溢價”。簡單理解就是,當一家公司獲得了顧客的信任之後,客戶就會認准這一品牌,從而形成了相應的品牌溢價。這一模式類似于提起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大衆就會想起格力、美的這些龍頭企業;提起白酒,外界就會想起茅台、五糧液這些頭部企業。所以,對于那些靠信任構築起商業心理長城的企業來說,信任帶來的品牌溢價是非常重要的。
而如今,泡泡瑪特因“二次銷售”“産品質量差”等問題,引以爲傲的用戶影響力正在慢慢消失,這也意味着該公司因爲信任而産生的品牌溢價也正在逐漸消失。那麽,一旦維系顧客和泡泡瑪特的信任之牆倒塌,泡泡瑪特的盲盒還剩什麽呢?
燒錢的愛好VS暴利的生意
不得不說,泡泡瑪特的崛起離不開“盲盒經濟”這一風口助力。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泡泡瑪特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潮流商品銷售、藝術家經紀、衍生品開發與授權、互動娛樂和潮流展會主辦于一體的潮流文化娛樂公司。該公司于2017年登陸新叁板,後因連續叁年虧損(2014年-2016年)于2019年從新叁板退市,直至2020年才重新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
在連續虧損的那叁年,泡泡瑪特創始人王甯“叁顧茅廬”,拿下設計師王信明手中的MOLLY獨家IP版權,並以此爲契機轉型,成爲了一家自主開發IP的潮流玩具品牌,直至目前形成了以盲盒爲主,手辦、BJD及衍生品爲輔的産品線,而這一套打法也頗受中國年輕群體的喜愛。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據悉,有些癡迷玩家爲了收集到自己想要的娃娃,不惜賣房盲抽,而一些稀缺娃娃被二手交易平台閑魚,甚至轉炒至天價。而在天貓等電商平台上,盲盒火爆程度則更加驚人——今年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的最終銷售額爲1.42億,成爲大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
年輕人瘋狂喜愛的背後,也造就了潮玩市場近乎千億級的市場規模。
據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披露,中國潮玩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 6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34.6%,預期 于2024年將進一步增加至76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29.8%。此外,疊加國外潮玩市場,至2024年全球潮玩市場規模預計達3000多億元。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泡泡瑪特也開始爆發出“印鈔機”的潛質。
2017年至2019年,營收分別爲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後兩年增幅分別達225.4%及227.2%;淨利潤分別爲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後兩年增幅分別爲98.4%和78.6%。今年上半年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其線下門店雖受到一定沖擊,但仍保持較快的增速——收益同比增長50%至8.1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5%至1.42億元。
不僅業績增速逆天,泡泡瑪特的盈利能力更是驚人:2017年至2019年,公司毛利則達到7530萬元、2.98億元及10.9億元;同期的毛利率分別爲47.6%、57.9%及64.8%。
當然,如果對應到具體産品上,或許更能窺出泡泡瑪特相關産品的吸金能力。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公司運營93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 及56個非獨家IP。期內,該公司自有IP、獨家IP、非獨家IP的毛利率分別爲73.4、70.3%、67.9%。就拿泡泡瑪特最具代表性的自有IP“Molly”來看,同期平均售價爲51元,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其每賣出一個Molly系列産品,就能淨賺37元。
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泡泡瑪特的線下門店也“遍地開花”。截至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在33個一、二線城市的主流商圈有136家零售店,在全國62個城市有1001家機器人商店;批發渠道則包括25家國內經銷商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和美國等21個國家及地區的22家經銷商。
這樣的一個“香饽饽”,自然也頗受資本市場的追捧。12月11日,上市當天,泡泡瑪特股價開盤大漲100.26%,隨後漲幅有所回落,但也錄得了79.22%的漲幅,市值爲953億港元,差點邁入千億級別。
懸在頭上的“達摩克裏斯之劍”,落下了嗎?
不可否認,盲盒商品的稀缺性及盲盒經濟的千億紅利,促使泡泡瑪特成爲港股市場不可多得的“新股明星”。
但說句實話,泡泡瑪特商業模式真的沒有漏洞嗎,高達193倍的動態市盈率又真的合理嗎?
深究泡泡瑪特背後的營銷套路,你會發現答案就在其中。
盲盒,指的是在一個非透明的盒子中,裏面裝着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但是玩偶的樣式無法從盒子的外觀判斷,只有買完後拆開包裝,才知道自己買到的是哪一款。它的營銷邏輯有點類似于扭蛋機——當你投入硬幣旋轉開關,就會從機器中滾出裝有不同玩具的扭蛋,而只有打開扭蛋才能最終確認得到的是哪個玩偶。
看起平平無奇的營銷邏輯,實則套路滿滿,因爲它深刻利用了“上瘾性”“以小博大”等人性弱點。
一是,未知誘惑容易使人上瘾。一般而言,未知的東西是最具有誘惑力的,盲盒、福袋也是如此,在你沒有打開它之前,你永遠不知道裏面藏了什麽東西,而這種不確定性可正以滿足消費者的期待,爲消費者帶來驚喜和滿足感。而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瘾的存在。
二是,“饑餓營銷”制造稀缺性。在消費心理學中,人們把“物以稀爲貴”引起的購買行爲提高的變化現象,稱之爲“稀缺效應”。許多品牌推出的盲盒是限量版,無法通過常規渠道購買,這其實就類似于饑餓營銷,造成了稀缺性並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同理,星巴克和喜茶推出的限量版主題杯,使用的也是饑餓營銷的手法。
叁是,賭徒心理更容易使人深陷其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盲盒是帶有一定程度的賭博色彩,以小博大的“賭徒心理”則刺激着消費者的購買欲,就像買彩票一樣,大家都期待着中大獎。而當沒有達到預期心理後,愛好者則會抱着“下一個肯定會中”的心理不斷購買,撲空之後繼續購買,最後無法從中抽離。
而也正是抓住了上述人性的弱點,才使得盲盒愛好者深陷其中,欲罷不能。這一營銷套路中的“不透明中獎率”和“涉及有獎銷售”等特點是也是外界诟病最多的地方。
《中國經濟網》此前曾發文稱,“盲盒理論上有可能被《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認定爲有獎銷售,這要求商家必須明示規則、不得以內定等方式作弊,盡管目前很多商家會在盲盒包裝上簡單標注規則,但實際中隱藏款、限量款的真實“中獎”率會否低于宣傳,仍有待進一步監督驗證。
而如今隨着越來越多的官媒揭露“盲盒熱”背後的負面效應, 懸在盲盒經濟頭上的“達摩克裏斯之劍”或許即將落下。
當然,這也只是擺在明面上的風險,泡泡瑪特的招股書中實則還藏有其它風險。最爲明顯的一點就是——蛋糕大了,搶食的“人”也多了。
據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年,按零售價值計,前五大品牌分別占中國潮玩零售市場份額的8.5%、7.7%、3.3%、1.7%及1.6%。其中,排名第一的泡泡瑪特市場份額僅有8.5%,可見市場有多分散,競爭有多激烈,而一些諸如名創優品、酷樂潮玩、52toys等強勁對手也正在伺機搶奪更多蛋糕。
在這其中,名創優品作爲全球規模最大的自有品牌綜合零售商,通過旗下的TOP TOY 品牌入局潮玩市場,恐怕會對泡泡瑪特形成較爲強勁的沖擊,分流走那些對品牌黏性不強的客戶。具體而言,相對于泡泡瑪特,名創優品擁有以下優勢:
一方面,名創優品的渠道遠比泡泡瑪特廣得多,截至2020年10月,名創優品在在全球擁有超過4200家門店,其中國內超過2500家,海外地區則擁有超過1680家門店。反觀泡泡瑪特,僅在國內33個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開設136家線下直營零售店,以及在62個城開設1001個創新機器人商店,兩者之間的差距顯而易見。
另一方面,名創優品的盲盒價格相對于泡泡瑪特而言也便宜得多,容易對購買能力有限的低齡學生産生較大的吸引力。在京東商城上,名創優品的單件盲盒的價格普遍在20元到30元這一區間,而在泡泡瑪特的自營店中,主要IP 産品的單件盲盒價格普遍在59元這一水平附近。
最後則是,盲盒營銷從潮玩向包括手辦、裝飾品、文具等其他消費領域的擴展趨勢明顯。“盲盒營銷”的泛化出圈,會導致盲盒心理效應的稀釋。
曾有人質疑稱,泡泡瑪特如此高的估值,不免存有過于高估的風險,但也有人反駁稱它是靠概念、靠商業模式、考賽道賺錢的,潛力不可限量。如今隨着官媒發文直指商業模式的風險,泡泡瑪特的估值泡沫可算是被戳破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