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不單是一場嚴重的公共衛生和經濟危機,更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投資者當然亦需重新審視理財目標及方式。
瑞銀最新的投資者調查,發現全球75%的富裕投資者預料疫後生活方式將出現永久變化,直接影響他們的理財觀念。究竟是什麼樣的變化?有什麼值得參考的地方?
富裕投資者理財的3大範疇 瑞銀這項調查在今年5月進行,訪問了全球包括香港在內的3750名富裕投資者。富裕投資者定義與年齡層相關, 25至30歲投資者的可供投資資產最少須達25萬美元, 31至39歲至少50萬美元, 40歲以上至少100萬美元。
在人生價值觀方面,有75%的投資者認為疫情後的世界將從此改變,對家庭、工作、健康及金錢的看法也隨之徹底改變。
至於投資行為,則可從3個角度分析,包括流動性 (liquidity)、長久性 (longevity)及傳承 (legacy)。
流動性:擔心沒有足夠存款應對未來 有56%受訪者擔心自己的存款,不足以應付未來再爆發大規模疫症,有51%則擔心醫療費用會增加。
連富裕投資者都有如此憂慮,普羅大眾更不用說。擔心錢不夠花,而經濟發展又不明朗,即時反應必定是增加儲蓄,減掉各種不必要的開支。一向是「大花筒」的美國人,儲蓄率在今年4月就創下了33%的歷史新高。
香港人儲蓄習慣一向比外國人強,未來短線的重點在於持盈保泰,重新評估非必要的大額消費。長遠來說,可能有需要增加手頭緊急現金至最少24個月的生活開支,以應付全球政經環境越來越大的波動。
長久性:退休規劃受影響 有65%富裕投資者表示退休儲蓄受到疫情影響,58%更擔心需要延後退休來彌補退休儲蓄的損失。
如果單看強積金6月的表現,香港打工仔其實又不用太擔心,雖然上半年度按年仍有少許損失,6月份已接近修復失地;理柏亞洲數據顯示,超過400隻強積金基金6月平均升3.27%。所以這裏的重點,是熊市牛市都必須維持投資 (stay invested)。
對於退休的新增憂慮,除了來自投資表現不穩定,相信是由於擔憂經濟前景將影響未來收入。這亦是無可厚非,疫情加速某些行業的衰退,要轉型亦非短期做到的事。延遲退休年期固然是一個方法,另外亦須確保自己的投資與時並進,雖然個人不能突然變身成IT新貴,投資新經濟股相對仍是輕易做得到的事。
傳承:擔心沒有給後代留下足夠財產 財富傳承一向是富裕投資者關注的問題,有54%受訪者就擔心沒有給後代留下足夠的財產。另外,亦有60%受訪者擔心生病會給家人造成財務負擔;相信不只富裕投資者,這是普羅大眾都會憂慮的問題。
除了多注重健康,保持身心樂活,有足夠的醫療保險亦是減少這方面憂慮的方法。自從新冠病毒爆發後,絕大部份保險公司已在現有保單增加了相關的保障;另外,別忘善用2019年推出的自願醫保扣稅計劃,不單納稅人本身,配偶及家屬亦可受惠,最高保費扣除額為8,000港元。
病毒後的世界當然會走樣,波動增加但機會也增加。投資者只要認清大勢,隨機應變,仍是可以安心迎接未來的。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Wendy So(筆名) 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