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週二(6月20日),隨美元指數在低位整固,在岸人民幣兌美元連續兩日明顯下跌。中國5年期LPR降幅不及預期,引發後續宏觀寬鬆可能也不及預期的猜測。
去美元化浪潮成爲全球關注焦點,但人民幣最終能否取代美元,專家們各有不同看法,摩根大通分析師最近發佈的報告提到,就算中國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元霸權的地位還是很難被取代,且人民幣只有在中國放鬆資本管制的狀況下才有機會升值,但目前看起來不太可能。
小摩分析師的看法爲,市場可能會看到美元的主導地位開始減弱,即全球經濟部分去美元化,但這不代表美元有被人民幣或其他競爭貨幣取代的風險,就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這種演變通常是很緩慢的。
分析師表示,雖然美國在19世紀後期超越英國成爲全球最大經濟體,但人們普遍認爲美元是等到二戰之後才取代英鎊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儲備貨幣,換言之,如果大陸在2030年超越美國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但美元的主導地位似乎能保持到21世紀後期。
報告中也提到,部分去美元化仍有可能發生,且可能會因對美元的信心減弱或美國以外的國際情勢發展,而增強另一種貨幣的可信度,進而加速部分去美元化。
英國金融集團Eurizon SLJ執行長、經濟學家Stephen Jen則預測,美元未來可能會與其他兩種貨幣並駕齊驅,進而形成「三極」貨幣體系,應該會是歐元、人民幣及美元,經濟也會因此分成三大集團。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上週表示,美國應該預期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將緩慢下降,但她認爲,目前還不存在可以完全取代美元的替代品。
她說:「美元在世界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是有充分理由的,這是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複製的。」
在被問及美元的國際地位是否正在下降時,耶倫指出,儲備資產的多元化程度正在提高,這在全球經濟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是可以預見的。
她表示:「我們應該預計,隨着時間的推移,其他資產在各國外匯儲備中所佔的份額將逐漸增加——這是一種自然的多樣化願望。但美元無疑是占主導地位的儲備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