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3月份,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與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均環比下滑,其中PPI的降幅超出預期。儘管整體GDP增速突破5%,惟第一季度的GDP平減指數(反映經濟整體價格變動的指標)卻下滑了1.04%。
由此引出一個問題:中國的通縮壓力是否正在對外輸出給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
美國銀行(BoFA)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通縮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以及供應鏈緊張狀況的緩解。
中國向歐洲和亞洲出口的部分商品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當地的通脹,然而,分析師指出,鑒於中國商品在這些出口市場中佔據的實際最終消費份額較小,因此對中國出口對這些地區通脹的影響較為有限。
此外,中國出口目的地國家正在應對服務價格的上漲,而這部分價格上漲幾乎不受中國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
至於亞洲地區,也不會輕易受到中國通縮的顯著影響。
美銀分析師進一步闡述,儘管中國與亞洲各國的貿易關係緊密且地理位置相近,但中國通縮對亞洲整體通脹的影響同樣有限。中國進口商品在亞洲最終消費者消費結構中的占比相對較小。
過去一年,亞洲地區的通脹率確實明顯下降,但這主要歸因於食品價格的回落,而中國並非食品出口大國。同時,能源價格的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亞洲的通脹壓力,但這更多是全球油價波動的結果,而非中國出口商品價格疲軟所致。
美銀分析師補充說明,鑒於本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抵銷了來自中國的潛在影響,中國通縮不太可能對鋼鐵、汽車等受嚴重影響的行業造成較大衝擊。
以中國香港為例,美國銀行分析師展示了中國大陸難以有效傳遞通縮壓力的現象。儘管香港在地理位置和經濟聯繫上與中國內地極為接近,但在內地近一年來與通縮抗爭的過程中,香港的通脹水準始終保持相對穩定。
***
害怕股票買高了?掌握美股多種估值,避免高買低賣。
以蘋果公司為例,瞭解詳情:https://hk.investing.com/pro/NASDAQGS:AAPL
數據來源:InvestingPro。點擊這里直接訂購(Pro兩年計畫),每天不到3港元。
瞭解更多:https://hk.investing.com/pro/pricing
(記得使用優惠碼:HKNEWS1,價格再減10%)
編譯: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