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產品即將商業化,細胞凋亡管線研發取得全面進展。2019年財報透露出的這一信息讓市場目光再次聚焦於亞盛醫藥(06855)。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3月29 日,亞盛醫藥公佈了其2019年年報。財報顯示,2019年亞盛醫藥研發開支達到4.64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在強有力的研發投入下,公司當期研發管線取得全面進展,核心候選藥物HQP1351商業化臨近。
身爲中國細胞凋亡領域的領頭羊,亞盛醫藥曾以逾20年的研發資歷和超購751倍的成績驚豔業界和資本市場。如今,隨着研發投入的不斷加大以及核心產品商業化的臨近,亞盛醫藥的成長確定性正在不斷提高,當前的投資前景已經十分明朗。
核心產品商業化在即 規模變現指日可待
核心候選產品商業化在即,這是亞盛醫藥2019年財報中披露的最直觀的信息。
瞭解創新藥公司的投資價值,把握其未來的升值潛力,除了需要對其核心創新力有足夠深入的認知外,還要通過公司持續的研發投入能力判斷其未來價值的增長空間。如若公司能夠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全面推進其創新管線的研發進程並順利實現產品落地,自然就擁有較高的成長確定性和中長期投資價值。
亞盛醫藥之所以值得期待,正是在於公司擁有強勁的投入實力和全面推進的管線落地進度。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亞盛醫藥憑藉在藥物結構設計及創新藥物研發領域的實力,已構建包括8項處於臨牀階段的小分子候選藥物在內的豐富產品管線。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共有21個臨牀批件,在美國、澳洲及中國正進行30多項I或II期臨牀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亞盛醫藥的內在價值還體現在公司的高效研發上。以Bcl-2抑制劑研發爲例,艾伯維爲了研發Venetoclax耗時近30年,研發費用高達數十億美元,並且其在研發過程中,曾於2013被FDA叫停臨牀試驗,直到2016年才實現新藥上市。相比之下,亞盛醫藥在APG-1252的早期研發過程中,便成功解決外周血小板的毒性問題,從而可以使其安全地用於實體瘤的治療,使得該藥具備了best-in-class的潛能。
通過在新靶點的開發進程中研發時長與研發投入的對比,不難看出與同類生物藥公司相比,亞盛醫藥的研發和資本效率更高。
目前,在公司豐富的產品管線中,研發進展最快的便是公司的核心候選產品HQP1351。
HQP1351作爲一款針對格列衛耐藥研發的第三代Bcr-Abl/KIT抑制劑,能夠靶向不同種類的Bcr-Abl突變體,可以有效克服一代、二代BCR-ABL抑制劑的耐藥缺陷。初步數據顯示,HQP1351耐受性好,療效顯著,特別是對T315I突變的CML患者具有突出的療效。
在中國,HQP1351現已獲得“一次性傘式批准”。公司正研發HQP1351作爲單一療法治療TKI耐藥性或伴有T315I突變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和TKI耐藥復發/難治性胃腸道間質瘤GIST患者;兩項伴有T315I突變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和加速期關鍵II期臨牀試驗也正在進行中,現已完成該等兩項研究的患者招募。公司計劃於2020年在中國遞交新藥上市申請(NDA)。
此外,在2019年7月,FDA審批通過公司在美國開展治療伴有T315I突變或TKI耐藥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Ib期臨牀試驗申請。首名患者已於今年1月開始用藥。
根據當前的研發進度,HQP1351今年在國內申報的確定性非常高,短期內有望快速實現商業化。因此對HQP未來市場空間和商業化潛力進行研判有助於投資者深度瞭解亞盛醫藥投資價值的增長空間。
從市場規模的角度來看,全球範圍內的CML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增至58億美元,而在中國的CML藥物市場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預計增長至142億元。
從市場競爭來看,目前與HQP1351存在潛在競爭關係的藥物之一便是首款第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劑ponatinib(帕納替尼)。
不過與ponatinib相比,HQP1351表現出更強的或同等的抗增殖活性。智通財經APP瞭解到,HQP1351對細胞集落形成,細胞遷移和侵襲,細胞週期停滯和細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更強。此外,HQP1351還比ponatinib更高程度地抑制p-KIT、p-AKT、p-ERK1/2和p-STAT3,在源自伊馬替尼耐藥的GIST細胞系的異種移植腫瘤模型中,HQP1351表現出優於ponatinib的抗腫瘤活性。
目前,武田的ponatinib每年銷售額水平都有數億美元,在全球CML藥物市場影響力較大。不過一旦毒副作用更低的HQP1351獲批上市,將具有更加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勢必會搶佔跨國藥企CML藥物市場份額。隨着未來市場空間不斷提升,HQP1351定將爲亞盛醫藥帶來持續且豐厚的利潤回報。
在全面推進研發管線的進程以及核心產品商業化準備的同時,亞盛醫藥也在積極進行技術合作和專利申請。
技術合作方面,2019年4月,公司與君實生物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就治療實體瘤與血液腫瘤,開展APG-1387與特瑞普利單抗聯合用藥;同年11月,公司與復宏漢霖達成戰略合作,就治療CLL開展APG-2575和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聯合用藥。
專利申請方面,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已在全球擁有80項授權專利及200餘項專利申請,其中約67項專利已在海外授權。
除了臨近商業化的HQP1351外,亞盛醫藥的中長期投資價值還體現在深耕研發逾20年的細胞凋亡管線上。全面推進的細胞凋亡管線爲亞盛醫藥未來中長期發展提供的強有力的技術儲備和商業化預期,也是公司未來提升估值空間的核心要素。
細胞凋亡管線研發全面推進 未來成長確定性增強
深耕細胞凋亡靶向新藥研發逾20年,擁有全球最全的細胞凋亡藥物管線,亞盛醫藥曾憑藉這一研發資歷在上市階段贏得衆多投資者青睞。而隨着細胞凋亡管線研發的全面推進,公司的未來成長確定性正在逐漸增強,投資價值曲線也在不斷提升。
由於完成細胞凋亡路徑的抗癌藥物成藥擁有很高的技術門檻,因此能取得全面推進研發進程的成果,往往意味着公司具有充實的技術儲備和強大的創新實力。2019年亞盛醫藥在細胞凋亡領域取得的研發進展,則向投資者展現了自身較高的投資潛力。
以亞盛醫藥的APG-2575爲例,APG-2575作爲一款新型口服 Bcl-2選擇性抑制劑,其主要作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在2020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大環境下,APG-2575研發卻實現逆勢加速,目前已有階段性進展。
財報顯示,APG-2575現已在美國及澳洲啓動作爲單藥治療血液惡性腫瘤患者的開放性、多中心I期試驗。截至2020年2月,公司已完成六種劑量爬坡(從20mg至600mg),同時公司還在中國進行的I期臨牀試驗,第三劑量試驗正在進行中;公司已獲美國FDA批准,可進行APG-2575作爲單一藥劑給藥及與其他藥劑聯用治療CLL/SLL及華氏巨球蛋白血癥(WM)患者的Ib/II期臨牀試驗,目前該臨牀試驗已完成美國首例患者入組;此外,公司還獲批在中國對AML開展Ib/II期臨牀試驗,預計將在2020年計劃啓動血液腫瘤(包括MM和NHL)的若干臨牀試驗。
APG-2575的階段性研發進展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公司細胞凋亡管線的落地,也讓投資者對其未來的市場潛力充滿期待。
2016年,Bcl-2靶點的首個抑制劑Venetoclax在上市後市場表現較佳,在證明該靶點的可成藥性的同時,還爲這一賽道打通了變現通路。而這也就意味着,APG-2575的未來市場空間同樣廣闊。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在Venetoclax適應症範圍擴大以及新藥上市的推動下,細胞凋亡標靶治療的全球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3億美元預計增長至2023年的49億美元,到2030年進而增至220億美元。而從銷售的角度來看,Venetoclax在2018年和2019H1的收入分別是3.4和3.2億美元,體現出了Bcl-2抑制劑賽道較高的增長空間。
從市場競爭來看,作爲艾伯維的Venetoclax在全球範圍內唯一可與之競爭的同靶點藥物,APG-2575和Venetoclax一樣同屬Bcl-2選擇性抑制劑,但在體外試驗中,APG-2575對人源CLL細胞的抑制比Venetoclax更加有效,毒副作用更小,顯示出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優勢。
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範圍內的CLL藥品銷售峯值將超過100億美元。而有HQP1351的商業化探索,一旦APG-2575實現落地將明顯地加快該產品的商業化進程,從而增強公司規模化變現能力。
除了APG-2575,在細胞凋亡領域,亞盛醫藥還有APG-1251、APG-115以及APG-1387等產品在研。目前這些關鍵候選產品也已在臨牀試驗階段取得突出進展。
去年亞盛醫藥在ASCO公佈了APG-115和APG-1387的最新研究進展,併成功入選“20家2019ASCO表現突出企業”榜單。這兩個產品的一大亮點是在尋求IO聯合治療,亞盛醫藥正在美國開展與K藥聯合用藥治療研究,在國內與君實的PD-1展開合作,由於細胞凋亡通道的靶向藥物稀缺,這種聯合用藥在全球都是極爲少見的。而這也將幫助公司未來與艾伯維展開差異化競爭。
綜上所述,亞盛醫藥無論是在與核心候選產品的商業化上,還是在細胞凋亡管線的落地上,均展現出公司突出的創新能力以及成長性。而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公司短期變現能力可期,且未來成長確定性較高,待HQP1351正式實現商業化,公司的內在價值定將得到進一步的釋放,向投資者兌現豐厚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