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散戶展望2023年,黃金會走向多頭/空頭?

發布 2022-12-16 下午02:23
© Reuters.  散戶展望2023年,黃金會走向多頭/空頭?
XAU/USD
-
GC
-

24K99訊 幾乎沒有人認為,在經歷兩年由新冠大流行導致的邊境關閉、封鎖和全球供應鏈混亂之后,2022年帶來更大的沖擊。那來到2023年,黃金會走向多頭,還是朝著空頭前進呢?

歐洲戰爭引發的地緣政治動蕩,以及隨之而來的能源危機使2023年更加動蕩,隨著投資者買入黃金作為避險資產,黃金價格在3月份飆升至每金衡盎司2000美元以上的歷史新高。這正是金甲蟲們所預測的。然而,金銀市場并非如此簡單。隨著一年時間的推移,黃金的光彩逐漸消失,因為旨在對抗飆升的通貨膨脹的加息促使機構投資者拋售黃金,因為政府債券的較高收益率變得太誘人了,不容錯過。

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將利率從接近零上調至4.25%至4.5%的區間,包括本周的加息之后,黃金目前的交易價格約為每金衡盎司1780美元。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也一直在加息。盡管如此,這仍使黃金價格高于其9月低點1600美元和2010年代平均價格1350美元。

RBC商品策略師Christopher Louney將此稱為在通脹和/或風險時期拉低金價的負面金融因素與金屬作為保值工具的吸引力之間的“長期拉鋸戰”。但2022年即將結束,包括零售儲戶在內的投資者需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樞軸還是無樞軸?

對于2023年,黃金多頭和空頭正在研究一系列復雜的因素,從創紀錄的央行黃金購買量到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和地緣政治風險,包括歐洲戰爭、政治沖突以及中東緊張局勢。但最激烈的爭論集中在通貨膨脹與央行干預之間的相互作用上。

“對金價影響最大的是美聯儲利率政策和美國實際收益率,一切都與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有關,”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高級商品分析師 Bernard Dahdah提到說。“最大的問題是,的美聯儲是否會轉向?”

美國政府債券收益率上升推高美元,因為投資者出售以其他貨幣計價的債券,以從美國國債更高的溢價中獲利。這反過來又導致黃金失去光彩,而黃金往往與美元走勢相反。Close Brothers Asset Management全球基金董事總經理Giles Parkinson表示:“在利率為零時持有黃金是一回事,在利率為4%時持有黃金則是另一回事。”

投資者正在評估本周加息的影響。盡管美聯儲僅加息0.5個百分點,但在連續加息0.75個百分點后,金價在會后下跌,因主席鮑威爾警告稱,他無法保證美聯儲對峰值利率的預測不會上調再次。

然而,美國市場的共識仍然是央行將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降息。專注于貴金屬的資產管理公司Sprott市場策略師Paul Wong表示,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具有吸引力,因為在“大規模加息和美元飆升的風險已經過去”之際,經濟衰退和金融不穩定的風險。

他認為,在美國通脹報告好于預期之后,美聯儲已經發出加息放緩的信號。周二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上個月下跌至7.1%,低于經濟學家預測的7.3%,推動金價突破1800美元,因預期美國央行可能不那么激進地擠壓經濟以抑制通脹。

根據Wong的總結,這些轉變導致貴金屬成為11月份相對于股票、美元和債券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然而,支持美聯儲將繼續努力抑制通脹的相反觀點的一個證據是,美國短期和長期借貸成本之間的差距已達到40多年來的最大點。

本月,兩年期國債收益率為4.2%,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4%,兩者之差達到0.84個百分點。這種被稱為收益率曲線“反轉”的模式在過去50年的每一次美國經濟衰退之前都出現過。

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機構瑞士銀行瑞銀(UBS)大宗商品分析師喬瓦尼·斯陶諾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現在呼吁美聯儲轉向政策還為時過早,現在還不是購買黃金的時候”。

但他補充道:“我們相信到2023年,當市場開始聞到美聯儲將降息時,將會有一段時期購買黃金很有趣。”

債務危機和持續的通貨膨脹

金甲蟲凸顯市場對事情可能比美聯儲希望的更糟的擔憂,根據行業組織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黃金在以往的經濟衰退中證明了其價值,自1973年以來的七次衰退中有五次實現了正回報,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沖擊。

淘金者認為,全球巨額債務可能迫使央行盡早改變貨幣政策方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全球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47%,遠高于2007年之前的200%以下。除了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后果期間產生的債務之外,還需要為大流行病支出借款。

許多債務以美元計價,美元的強勢使得這些貸款對其他貨幣的借款人來說更大,而隨著利率上升,還本付息變得更加昂貴。

最近陷入收購戰的加拿大金礦公司Yamana Gold董事長彼得·馬龍表示,面對較貧窮經濟體不斷增加的債務負擔,央行不能繼續提高利率,世界銀行重申這一點本月的警告。“當美元上漲、當地貨幣貶值和利率上升時,所有這些債務會發生什么變化,”Marrone說。“維持這一點變得站不住腳,在某個時候央行將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Marrone進一步警告說,很可能會回到1970年代式的“劇烈通脹”,因為定價壓力是由貨幣政策無法解決的勞動力短缺和投資不足等系統性問題驅動的。

Marrone補充實際上,歷史最高金價實際上是在1980年創下的,當時金價超過每金衡盎司800美元。調整后的美元現值將接近每金衡盎司2700美元。他認為,這為現在的金價走勢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CQS Natural Resources Growth & Income基金經理羅伯特·克雷福德(Robert Crayfourd)更謹慎地表示:“事情確實有可能崩潰。我們認為黃金是相對便宜的保險。”

然而,盡管承認在預期美聯儲轉向時將黃金加入投資組合具有短期吸引力,但一些基金經理認為黃金的長期作用不大。

貴金屬集團MKS PAMP的金屬策略主管Nicky Shiels表示,由于對加密貨幣更感興趣的年輕西方投資者知之甚少,以及在綠色轉型中沒有任何作用,它面臨著“代際逆風”。

它也沒有產生收入,在這個時候,投資者,尤其是大型機構,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廣泛的創收投資組合資產選擇。“黃金的詛咒和祝福是它沒有任何收益,”Close Brothers的帕金森說。他補充,即使經濟衰退來襲,許多股票的盈利前景依然強勁。

如果美國和歐洲出乎意料地順利擺脫高通脹,進入穩健的經濟復蘇,這種論點會更加有力。Natixis的Dahdah表示,這樣的環境“比黃金更有利于股票”。

與此同時,世界黃金協會(WGC)首席市場策略師John Reade表示,中國在新冠疫情后成功重啟經濟也可能利空金價。“通脹回升可能對黃金不利,因為美聯儲可能會更快收緊貨幣政策。這可能來自中國的重新開放。”

價格支撐的支柱

但黃金多頭的軍械庫中還有其他大炮,支撐黃金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央行購買的創紀錄水平。根據WGC的數據,各國央行在第三季度購買了近400噸黃金,這是自200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數量。2022年前九個月央行的黃金購買量超過1967年以來的任何一年。

在西方盟友凍結了俄羅斯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后,黃金公司的高管推測中國和俄羅斯是這些購買的幕后推手,因為他們分散了持有量。

上周中國人民銀行報告其黃金持有量在11月增加32噸,這是三年多來的首次增加,這部分證實了這一點。

此外,在央行購買黃金的同時,散戶投資者也熱衷于購買黃金。根據WGC數據,出于對通貨膨脹可能比專業基金經理認為的更持久的擔憂,他們搶購了金條和金幣。他們或許更擔心地緣政治風險,無論是烏克蘭戰爭還是臺灣緊張局勢升級。

BestBrokers分析師Alan Goldberg表示:“美國散戶投資者似乎堅持認為,金條和金幣投資可以在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和經濟不確定的時期提供保護。”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和印度消費者推動的珠寶購買量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而金條和金幣的需求是自2011年以來最強勁的,同比增長36%。

此外,黃金可能會受益于交易所FT崩潰后的加密貨幣危機。“隨著加密貨幣的低迷,我們認為黃金是唯一不可貶值的最后手段資產,”RBC的Louney說。

但中央銀行和散戶投資者并不是整個市場。迄今為止,最大的金融投資者機構。一直不相信牛市的論點。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黃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已連續七個月出現資金流出。一些基金經理表示,隨著對投資組合的審查以及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黃金ETF的撤離可能會在年底加速。

帕金森說:“如果投資者購買大量黃金并在 10 年后打開那個盒子,他們仍然會有一塊黃金。”

多頭反駁說,當經濟前景穩定時,一切都很好。但事實并非如此。金屬金融公司Triple Flag Precious Metals首席執行官Shaun Usmar表示:“你認為2023年的世界會比2022年更瘋狂還是更不瘋狂?”

他可能是對的,然而2022年也表明,投資者可以從容應對更大的沖擊。他們為什么不能同樣應對2023年的意外情況呢?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