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美國加息]最後一口槓桿前的最後忠告

發布 2022-2-23 下午03:09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最近會議紀要表明,官員們對於在相鄰兩次會議上連續加息,感到是可行的,這可能會在3月、5月和6月引發一系列加息。彭博分析稱,美聯儲可能會在5月份開始縮表。」。而本欄的讀者應該不感意外,因為本欄由2020年指最後一口槓桿講完又講,而當全球上演去槓桿,美國加息將會開始,可惜散戶仍然是加槓桿。


我們在這一期回顧一下對上一次美國收水加息縮表的情況,美國聯儲局上一次的緊縮是這樣: (1)縮減購債 taper,也就是每個月印鈔越印越少,最後停止;(2)之後開始加息;(3)縮表 quantitative tightening (QT),也就是開始把當初來印出來的錢慢慢收回去。


2013 年中時,當時的聯儲局主席 Ben Bernanke 開始向市場溝通,他們準備要縮減購債,當時引起了市場一陣恐慌,這也就是著名的 2013 年退場震撼(taper tantrum)。最後 QE3 在 2014 年 10 月結束,當時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維持在約 4.5 兆美金的水準,在 2008 年金融海嘯前,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大概是 8,000 億美金。


2014 年,耶倫上台成為新的聯儲局主席後,隨著就業市場的回溫,耶倫的聯儲局在 2015 年 12 月首次升息,2016 年 12 月第二次升息,2017 年 3 月第三次升息。 他們首度提到「2017 年可能是又要開始縮表的一年」。2017 年 6 月,他們升息了第四次。若當月到期的美國國債超過當時縮表的上限,多餘的部分他們就會繼續再投資。後來,2017 年的 9 月 FOMC,聯儲局沒有升息,但公布了他們決定從 10 月正式開始縮表,就照當初 6 月公布的計畫。最後 12 月他們又升息了一次。在 2017 年下半年這段時間,市場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一方面也是因為,初期縮表的幅度其實非常小。這段時間發生最大的一件事,是在 11 月時,川普宣布明年將不續任聯儲局主席耶倫,反而是任命 鮑威爾從2018 年起擔任聯儲局主席。


聯儲局在2017-19年縮表期間,允許手上一定額度的債券到期後不再投入。當時聯儲局一開始是允許每季100億美元的公債及不動產抵押證券(MBS)到期不再投入,然後把上限逐步拉高至500億美元。聯儲局當時的縮表行動在2019年因全球經濟轉弱而軋然中止,最終縮表的幅度僅6,000億美元。當時美股在2018年年初下跌至2018年年底,最多跌了約5000點,並在2019年反彈。而港股大家都應該知道見了2017年牛市高位33000點,而樓市亦見下跌。


而回到文章,聯儲局三月會完成收水(taper),之後三月開始加息,聯儲局可能會在5月份開始縮表。如果是真,那對上一次分開三個階段的事,將會一年之內做曬。如果你記得我訪問講:「周期上2023-2024年QE將會完全完結」。而這一次最後的槓桿前最後的忠告。但可惜每個人都在共業中有他的角色。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