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40%折扣優惠
最新!💥 獲取ProPicks查看哪些策略擊敗標普500指數1,183% 領取40%折扣優惠

告別“古典時代”,AI開始擁抱接地氣的商業模式

發布 2021-12-16 上午08:44
更新 2023-7-9 下午06:32

1956年8月,以香農為代表的一群科學家在達特茅斯學院,圍繞著“用機器來模仿人類學習以及其他方面的智慧”這個主題,創造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個影響深遠的概念。

可惜,在後來探索過程中,AI玩家們無法像當初的科學家們一樣,可以肆無忌憚地暢想和嘗試。在商業社會裡,沒有造血能力的產業很難興旺發達,商業化一度是AI的“生死之問”。

60多年後的今天,AI投融資再度興起,也逐漸有玩家上市。在繼續探索機器如何更好地與人類需求相交融的同時,AI玩家們有沒有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AI告別“古典時代”

2016年起,DeepMind旗下的Alpho系列人工智慧驚豔世界,但對現實而言,一個下棋和玩遊戲舉世無雙的AI僅僅起到了點燃AI領域關注之火的作用。在沒有商業化成果的基礎上,投融資大潮兩年便由盛轉衰,除了不怕燒錢的頭部大廠,以商湯、曠視、依圖、雲從為代表的“AI四小龍”式的公司仍困於變現。

2016年AI熱潮消退後後,“應用難、盈利難”成為行業主導思維,大批公司中小公司消失,大公司的AI業務一度被束之高閣。這短短兩年可以稱為AI自成為確切行業以來的“古典時代”:玩家們的技術技驚四座,可能隨便拉出一個研發人員都是某全球TOP 20高校博士,論文發了N篇,但就是沒有賺錢的路子,也沒有和人類的現實需求產生足夠的互動。

不過,今年AI行業的一些動態,給外界帶來了不一樣的認知。

“AI四小龍”傳出上市消息,其中曠視科技等公司招股書展示了更貼近消費端的解決方案;今年下半年以來,AI行業融資超200起,集中在追覓科技、地平線等將AI與消費家電、智慧駕駛相結合的應用領域;12月初,Meta (NASDAQ:FB)(Facebook母公司)宣佈將AI團隊併入負責XR軟硬體的Reality Labs部門,讓AI與元宇宙業務發展方向深度融合。

大部分線索都指向,AI在經歷了一系列對於商業化的拷問之後,開始以應用層而非單純的技術進步為核心。2018年,商湯科技CEO徐立說:“商湯科技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未來將以技術為核心,賦能更多行業。”現在,腳踏實地的賦能融合成為了AI行業的共同追求,AI正期待著告別靠技術出圈、只掙名聲不掙錢的“古典時代”。

有別于獨立的AI創業公司,一些領域的頭部公司對技術的應用有更多需求,也有相應的場景供使用。所以,AI的對外賦能早已有了更確切的例子。圍繞著AI與人類關係的演化,對人類的更深層次“模仿”,AI應當和需求共鳴,從不食人間煙火的技術高地,俯身向更接地氣的實際業務。

AI商業化要善於“接地氣”

技術要深入到每個行業的“毛細血管”裡,才能感知到需求的流動,才能啟動商業化的生命力。很多細節往往被忽視,比如當我們使用淘寶掃一掃找同款時,當用戶在微信長按識圖、翻譯時,當我們在抖音、快手拍攝動態特效和打開直播美顏時,幕後的執行者都是AI。

2020年初,全球雲通訊行業龍頭Twilio曾經有過一個判斷: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將主導2020年。對Twilio所處的行業而言,AI能與以CPaaS為基礎的一系列雲通訊業務形成良好的互動,在智慧呼叫、智慧客服方面提高效率。

這不是特例,今年11月23日,容聯雲在其主辦的“新商業·新AI”大會也釋放出“通訊、音視頻平臺+AI原子”能力。Twilio首席產品經理Gurudevan認為:“通過專注於通過AI擴展當前系統和流程,而不是取代它們來實施轉型策略的企業,將是最成功的。”包括阿里巴巴-SW (HK:9988)、騰訊 (HK:0700)、抖音、快手 (HK:1024)在內,主流公司的做法正是如此。

那麼,AI是如何具體對特定公司的業務流程進行系統性地擴展和賦能,借此實現商業化價值的?這可以從完善業務基礎+拓展業務邊界兩個層面去考慮。

基礎層面,AI的作用相對容易理解。比如阿裡騰訊旗下產品的細節,往往是對用戶體驗的優化。AI能説明識圖、翻譯這些流程在一個APP內實現閉環。

對以雲通訊業務起家的容聯雲而言,其基礎業務是 CPaaS語音和短信,這項服務需要承擔一定運營商成本,提升毛利率存在一些難度,破局之道藏在CC+UC&C業務裡。

容聯雲AI的聚焦方向在NLP和智慧決策,AI在一個雲聯絡中的生效機制是這樣的:通過細細微性的意見挖掘,融合預設知識圖譜,更加理解客戶在說什麼、想要什麼。人工智慧客服不再是一問一答的機械環節,擁有了更好的對話策略。

因此,那些重視客戶交流的行業,比如銀行、保險、大消費、汽車等,會更願意選擇容聯雲的CC產品,因為AI説明它們提高了溝通客戶的效率,又盡可能保證了用戶的體驗。在Q3,容聯雲毛利更高的CC+UC&C業務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63.9%,CC雲聯絡中心業務同比增長125.4%。這個增長過程,本身就是AI技術商業化的過程。

Twilio的看法也是出於類似的原因,當智慧客服足以應對使用者的普通需求,人工力量才能留給更精細和更高附加值的需求。同時,拓展業務也才有了更多的可能。

對Twilio、容聯雲而言,AI客服只是業務流程的一個開始。容聯雲CEO孫昌勳將容聯雲向CRM和SCRM延伸和演進視為解決客戶行銷問題的核心一環。

溝通——獲客——留客——提升滿意度,這個服務閉環裡,AI解決第一環很有效,但第一環增值潛力不夠,融入全生命鏈條,AI才有更高價值。所以容聯雲既有深耕客服領域的容聯七陌,也在容聯雲七陌行銷雲SCRM中植入了AI知識庫、AI標籤分析。

本質上,電商的阿里巴巴 (NYSE:BABA)、短視頻的抖快、雲通訊的容聯雲,都是在將AI技術圍繞用戶需求展開。容聯雲“新商業·新AI大會”的主題是“AI有心,決策有智”,“有心”二字其實點明了,過去AI商業化困難重重表面原因是場景,深層原因是缺乏接地氣的思維,活在實驗室裡的AI,永遠不會懂人間的煙火氣。

AI四小龍裡,曠視科技是C端業務營收占比最大的一家,這包括移動終端、CIoT,它也是不少手機廠商設備安全、計算攝影方案的提供商。不得不說,這是對AI應用化的一種確切實踐。

在發展視角上,AI的終局是資料與智慧的高度融合,它在場景上存在無限可能,擁有AI技術的玩家們,不應該提前用想像力的上限,封住向更廣闊應用領域探索的腳步。

數智化,AI場景應用的終局?

在知乎“人工智慧的商業化落地到底是靠 B 端還是 C 端?”這個問題的回答下,有一位答主提到了很重要的一點:B端和C端和傳統分歧在於,前者考慮有沒有用、有多大用,後者在乎是否好用。還有另一個觀點是,不要單純考慮人工智慧技術,而是考慮怎麼用它們來做事。

我們可以得出一種結論,人工智慧始終是商湯科技CEO口中賦能式的存在,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應該是對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起到有效的推進作用。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而AI不應該趕風口,AI應該是造風者。

AI應用是對傳統場景的深度挖掘。今天的智慧穿戴、智慧家居在交流上更加智慧,不再只會一問一答。華為和賽力斯推出的AITO新品牌智慧汽車,喊出了“Adding Intelligence to Auto”的口號,用HarmonyOS系統+操作、AI語音的交互,把智慧“打在了公屏上”。而在騰訊AI Lab手上,其遊戲AI已經用在了藥物研發、顯微鏡領域。寶馬、賓士這些頂級主機廠,都在用AI和3D引擎訓練自動駕駛。

這是大規模資料的智慧化利用,同時又回饋出更多有效的測試資料。越是與現實相連接,AI展現的可塑性才越強。

同樣是智慧客服,容聯七陌的著眼點可以高到智商、情商、知識,因為容聯雲確定,AI應該是幫助企業數智化轉型的工具,而其核心應該是人。怎樣更好地與人連接是容聯雲發力和擅長的領域,在容聯雲的領域之外,更多玩家也在嘗試創造新體驗。比如從百度獨立運營一周年有餘的小度,已經基於AI技術打造了客單價超過4000元的健身鏡爆品。

曾執掌穀歌的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認為:現在是投資人工智慧的黃金時代。瑞銀的建議是:人工智慧是未來10年的首要投資主題。

原因或許可以從這個角度理解:在“新商業·新AI”大會上,容聯雲CEO孫昌勳表示,容聯雲的使命一直是“提升人類組織的溝通體驗與經營效率”。這將讓AI的資料與智慧得到充分的釋放。AI玩家們繼續以人為本的追求卓越,將開創一個更值得期待的商業化未來。

商業化最終會形成一種文明,文明的核心特徵就是自我完善和進化,至少在AI相關的領域,我們看到了這種曙光。

結語

《失控》作者、有“互聯網預言家”之稱的凱文·凱利曾經說,最深刻的技術是那些看不見的技術,他們將自己編織進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之中,直到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這或許是對AI放下應用風向的一種提前總結。從前,AI最高光的時刻,它在大眾心中的印象是一系列高大上的名詞。但今天,AI幾乎在生活中做到了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當AI進入生活,它的價值才能得到,更深刻的撰寫。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