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路徑正在急劇背離,給投資者帶來了難題。因為新冠病毒變異給本已不平衡的全球復蘇蒙上了陰影,並有可能加劇熾熱的通脹。
北京時間本週四,三家有影響力的中央銀行——美聯儲、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的政策制定者都將公佈利率決議,為未來利率提供指導。預期它們將以不同的速度行動,反映出對這新冠變異的不同反應,以及對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不同看法。
在歐洲,經濟復蘇尚未完成,政府為遏制疫情感染而實施了嚴格的新限制,Omicron的到來降低了未來幾個月的增長預期。與此同時,如果疫情爆發加劇供應鏈瓶頸及勞動力短缺,則可能會進一步推高價格。所有這些都使一些央行在如何逐步取消數萬億美元的刺激計畫,並轉向加息方面的決策複雜化。
週四,歐洲央行預計將發出信號,表示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購買債券,明年不會加息。儘管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4.9%,這是自1997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如果加息會影響消費者和企業信心,那麼Omicron變異可能會進一步推遲預期的加息時間表,儘管它對通脹的總體影響仍不確定。
在英國,經濟學家和投資者直到最近還預計英國央行將在週四的會議上加息,以遏制10月份4.2%的通脹率,這是近10年來的最高水準。但一些經濟學家表示,Omicron在英國的迅速傳播,以及政府上周決定重新對疫情實施限制措施,意味著該行可能會推遲加息。
相比之下,美國經濟正在迅速擴張,通脹率在主要經濟體中最高,預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將暗示加快縮減債券購買計畫,這可能為美國明年的加息奠定基礎。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上週五公佈,11月份美國通脹率飆升至6.8%,創39年新高。
新興市場被夾在中間,承受著不斷上升的借貸成本、飆升的美元以及飆升的食品和燃料價格的連鎖反應。這種新變化讓一些央行陷入了兩難境地:它們是應該靜觀其變,還是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
今年大部分時間裡,主要央行都在告訴投資者,消費者價格的飆升只是暫時的。最近幾周,隨著通貨膨脹率飆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美聯儲對於通脹的態度已有所變化。全球供應鏈瓶頸是價格上漲的一個原因,目前預計這一瓶頸將至少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Iain Stealey表示:“我擔心通脹回落的速度不會像人們感覺的那樣快,美聯儲需要做出反應。”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對全球一些大型企業的調查,多數企業預計全球通脹在明年之前不會見頂,近三分之二的企業在過去一個月裡對全球增長前景變得更加悲觀。調查是在Omicron變異出現後不久進行的,目前約五分之一的企業預計,供應鏈中斷對它們的影響將持續至2022年之後。
如果各國央行在遏制通脹方面行動過快,則有可能阻礙尚在進行中的經濟復蘇。但如果他們等得太久,則可能需要在未來大幅加息,進而引發未來經濟衰退。
投資者預計,美聯儲明年將加息兩到三次,此前的通脹資料增強了加息的理由,而歐洲央行官員已暗示,該行在2022年根本不可能加息。經濟學家們說,歐洲央行的謹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歐洲負債累累的南部國家的擔憂。由於投資者預期歐洲央行將放緩債券購買,南歐國家的政府借貸成本正在小幅上升,從而危及經濟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