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到一周,股價動輒兩位數的百分比漲幅,但下跌缺口一開也是近20%,這就是“特斯拉勁敵”Rivian (NASDAQ:RIVN)。
這家定位于電動皮卡的美國造車新勢力可謂經歷輾轉,亞馬遜和福特支持,又因為無車交付但估值沖上800億美元被馬斯克多次“嘲諷”。如今上市後光速達成千億市值,一舉成為全球第三大車企。
不過,Rivian交付遲緩,擴張計畫還有多重不確定性。市場有聲音指出,Rivian的泡沫終將破裂,這一次大跌會是一個信號嗎?Rivian又能拿出證明自己價值的成績嗎?
皮卡當道,瞄準“反特斯拉”人群成優勢
在上市之前,Rivian一度擁有800億美元估值的身位,而且是在一輛車都沒有交付的情況下。這使得馬斯克數次在推特出言“嘲諷”,畢竟特斯拉的Cybertruck屢次難產,交付期已經拖到了2022年。
IPO之後,情況更甚。美國時間11月10日,帶著“特斯拉殺手/勁敵”名號的Rivian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IPO首日瞬間高開約37%,盤中漲幅一度超53%,發行價78美元沖到每股最高價119.4美元,市值一躍超1000億美元。
IPO五天內,Rivian股價持續飆升超118%,其創立只有12年歷史,但市值一路超越通用、戴姆勒、大眾,坐上了全球車企市值第三的寶座。直到11月17日暴漲踩下刹車轉為暴跌,依然保持了超過1200億美元的市值,略低於大眾、比亞迪。
只看基本面,Rivian真的有優勢嗎?根據市場情況,它確實有可圈可點之處。
Rivian獲得了亞馬遜和福特的投資支持,這是其發展基礎,IPO前總計融資金額超過了百億美元,而美國車市電動皮卡的缺位無疑給了它大展拳腳的機會。
皮卡一直是美國消費者最愛的車型之一,2020年美國汽車銷量分車型排行榜中,前三名福特F系、雪佛蘭索羅德和道奇RAM全部是皮卡。J.D.Power研究公司分析師Jominy表示,近年來SUV和卡車一直在美國市場發展良好,兩種車型占10月份美國汽車銷售總量的80%左右。GCBC的資料也顯示,皮卡在美國市占率持續穩定在20%左右,SUV則逐漸穩定在50%左右。
另外,Rivian 還有一個相對特殊的核心武器——滑板式底盤平臺,創始人R.J 曾稱之為“Rivian 旗下所有電動汽車的核心”。
滑板式底盤理念類似於汽車發展史上的“非承載式車身”,底盤架構一體化,可將電池、電動傳動系統、懸架、刹車等部件提前整合在底盤上。國內比亞迪推出的e3.0平臺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滑板式底盤平臺具備開發成本低、週期短、互用性高的特點。可共用的開發方式,大幅降低不同車型前期的研發和測試成本;上裝、下裝雙邊獨立開發,加速車輛研發過程;基於滑板式底盤,Rivian可以快速打造不同車型,還可以將其開放授權給協力廠商製造商使用。
有了生產優勢,Rivian還自誇在美國市場上正在瞄準不用特斯拉,甚至是反特斯拉的人群(皮卡與轎車的受眾需求、心理差異都比較大),因此對特斯拉也具有獨特優勢。
此外,美國已確定投入75億美元用於建設一個全國性的插電式電動汽車充電器網路,有助於減輕新能源車企的基礎設施建設負擔。
Rivian在9月開啟了首批交付,雖然大部分給了自家員工,但截至2021年9月30日,美國和加拿大有大約4.8萬輛R1T皮卡和R1S型號SUV的預購訂單(起售價格分別為6.75/7萬美元,定金為1000美元,可全額退款)。並計畫計畫到 2025 年向亞馬遜交付10萬輛EDV送貨車(將於2021年12月和SUV同步開啟量產)。
Rivian的市值泡沫問題也出在這裡:既然一切訂單都只是預期向好,但是當價值沒有落地,股價的高漲或許只是鏡花水月而已。
落地效果無法保證,泡沫重演還是價值投資?
當前無論Rivian還是其他交付未走上正軌的新勢力,二級市場表現更多是靠“展望”在支撐。
Rivian在全球擁有約8000名員工,主要工廠位於伊利諾州的Normal市,是三菱汽車公司的一個前工廠,Normal Factory生產能力約為每年 15 萬台,市場預計明年Rivian銷量為6萬輛(R1 T&S 5萬輛+送貨車1萬輛)左右。
截至6月30日,該公司手頭有約37億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足以支撐日常運營,所以它也在全球尋找合適的工廠和目標市場,並計畫先以緊湊型SUV進入中國。
儘管如此,Rivian計畫投資50億美元左右,在德克薩斯州建造第二家工廠。今年8月,Rivian還選址英國布里斯托爾作為其首個海外產線,預計投資10億英鎊。無論哪個角度,Rivian都必須用第一批產品打開市場,才能獲得足以支撐後續發展的資金。
通用汽車計畫在今年秋季上市GMC Hummer EV,福特和Lordstown Motors也計畫在今年內上市電動皮卡,Rivian的訂單優勢是否能轉化為長期優勢還未可知。
Rivian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收入低於100萬美元但是估值1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即使背景巨大,市場前景向好,除了興奮的投資者投機之外,幾乎沒有具體的消息來支援Rivian的價格暴漲,而這只是最近美股新能源市場的一個縮影。
11月17日,德國太陽能電動車初創公司Sono Motors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SEV”,首日暴漲154%,發行價15美元,收盤價38.2美元
11月16日,電動汽車初創企業Lucid Group股價大漲24%,市值超過福特汽車,達到899億美元。
11月16日,專注電動乘用車的Canoo股價暴漲23%,原因僅僅是首輛車生產日期提到了2022年Q4以前
Fisker、理想、小鵬等都經歷了明顯上漲
Miller Tabak首席市場策略師Matt Maley認為,Rivian和Lucid等虧損電動汽車製造商的股價出現了的混亂走向,暗示股市正在形成一個不健康的泡沫。
馬斯克都認為特斯拉的估值過高,但投資者依然用美元投票,買出了新能源最近一段時間的上升趨勢。這就像雅虎財經所評論的,十年前錯過特斯拉的投資者們,不願錯過另一個熱門的電動汽車的潛在先驅,哪怕僅僅是一種微弱的可能。顯然,對比走上正軌的車企們,Rivian和它尚未真正量產的同行們都能擠出大把泡沫。
Lucid Motors的首席執行官彼得·羅林森(Peter Rawlinson)對媒體表示,該公司在估值方面有望追趕特斯拉,“一切皆有可能”。
截至發稿,Rivian跌15.08%,Lucid跌5.35%,Fisker跌9.59%,特斯拉股價也已較月初高點回檔超10%。在國內投資者社區雪球及國外Reddit論壇相關版塊,不少人稱電動車二級市場已成為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重演。
結語
自從特斯拉 (NASDAQ:TSLA)突破萬億市值後,最近一段時間,美股新能源幾乎集體“打雞血”。Lucid Motors、Canoo、Fisker等公司股價紛紛躥升,“追逐下一個特斯拉”讓不少投資者興奮不已。
不過,具體到每家車企,無論生產交付還是實際體驗都還需要多幾分冷靜。雖然Rivian之流經常被冠上“特斯拉殺手”這一類的名號,但回顧特斯拉逐步成長為新能源市值“一哥”的歷程,後來的新勢力們無疑要面對市值泡沫的詰問,而市場也不會永遠無視這一點。
至於泡沫究竟有多大,只有等它們用業績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