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對沖基金大戰國企基金管理人

發布 2024-5-21 上午08:43

自1月以來,港股的招商局中國基金漲超60%,創2015年以來的最大漲幅。股價短期大漲的背後,隱藏著港資基金ASM連續掃貨狙擊管理層的精彩博弈。這也是港股少見的,大股東與小股東共同呼籲管理層回饋投資人的例子。

一、只買銀行,躺賺的管理人

首先,詳細介紹下招商局中國基金的背景,以便理解這次博弈的原因。

招商局基金是一家封閉式基金,由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投資公司作為管理人,管理人合約每3年續約一次,今年底迎來新一輪的續約,雙方已合作21年。

其中,招商局集團持有招商局中國基金約27.6%的股份,招商局集團間接持有管理人投資公司約55%的股份。根據細則,中國基金每年需要向管理人支付1.5-2%的管理費,以及8%的表現費。

若管理人能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費用是應得的。但從過去投資組合中看,招商局投資公司的管理人角色當的無憂無慮,只靠基金剛創立時的兩筆銀行投資,每年穩賺管理費。

招商局在1994年投資招商銀行,1997年投資了興業銀行。在1998-2018年間,基金的持倉主要為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雖然這20年間,基金進行了不少股權投資,但這些未上市公司不可變現,對於投資人來說算是“無效投資”。

因為未上市公司即不派息給投資人,對公司股價也起不到正面作用。另一點是,封閉式基金通常在市場上會有淨資產折價,招商局基金的淨資產折價常年在60-70%之間。

換句話說,作為一隻永久封閉性基金,估值溢價是沒有的,買招商局中國基金的股票,股息回報比估值溢價更現實,買這檔股票就等著收股息。

招商局基金從09年開始派息,2009-2018年,十年複合股息率為5.76%。

基金之所以有能力持續高額派息,是因為公司在2008年底開始,逐年減持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股權,當時說的目標是清倉兩家的所有持股。

根據2007年財報披露,按當年股本計算,招商局基金持有招行0.83%的股權,約1.84億股份。持有興業銀行1.68的股權,約1.83億股。

在2009年首次減持時,招商局基金減持5.77億人民幣的興業銀行,減持4.18億人民幣的招行,套現約10億元。在2018年時,公司完成清倉興業銀行,最後一筆所得淨款為7.75億人民幣。公司當時說的目標是將招行也清倉,但目前仍未完成。

粗略估算,招商局基金減持興業和招行至少套現約25億人民幣。由於兩家都是拿著原始股權進入的,加上每年招行和興業銀行都有派息,交易成本肯定到負成本了。

若從公司利潤表來看,作為一隻股價10年不會漲,只靠收利息的股票來說,這派息的錢太少了,這也是為什麼公司股價波動不大,常年淨資產折價在60-70%左右的原因。

2009-2018年間,公司總分紅金額為9.6億人民幣。最大一筆分紅是2018年,公司稱上市25周年大增分紅,公司較起那一年的0.58億元大增至1.77億元。

從利潤表上看,這十年間,招商局基金帳面盈利為24.8億人民幣,收益留存率常年高達70%以上,甚至個別年份都達到100-158%。



也就是說,基金大部分賣出招行、興業的錢都沒派出來。帳面盈利還有15.2億元,這些錢更多是被每年2-3%的管理費,以及8%的表現費所消耗了。

據統計:

● 2015年派息1.5億元,管理費1.44億元,淨資產63.5億元。

● 2016年派息6200萬,管理費1.24億元,淨資產56.13億元。

● 2017年派息5800萬,管理費2.1億元,淨資產70.5億元。

● 派息金額最大的2018年,共派息1.77億元,管理費1.36億元。

若算上公司的高管薪酬,每年管理費+管理層工資比股東回報的錢還要多,這就引出近期對沖基金逼倉基金管理人的博弈。



二、逼倉大戰

事情始於今年1月,一家名為Argyle Street Management簡稱“ASM”的對沖基金,披露持有公司6%的股份,為第三大股東。向招商局中國基金提出對於股東及管理人雙贏的方案,建議管理層向股東們釋放價值。

提出的原因是招商局基金股價與淨資產值的折價越來越大,即像上述所提到的,管理人每年收取費用已超過股東回報,結果股價PB僅為0.27倍,這如何解決呢?

根據介紹,ASM曾經通過一系列的方式令18家公司為股東創造價值。

ASM提出了幾個建議:



1、招商局基金出售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並向股東返還資金。

截止2023年報,招商局基金規模為5.58億美元,約43.55億港元。

資產占比:已上市的招商銀行占31.3%(13.57億港元),科大訊飛占6.4%(2.78億港元)。未上市的公司及股權投資占60%(26億港元),帳面現金為1.3億港元,占3%。



按23年報價值計算,招行和科大訊飛約可變現16.5億港元。以A股的流動性,招商局基金可以在幾天內輕鬆按市價出售這些股票。

ASM認可招行和科大訊飛為基金帶來了超額收益,但股東若有意投資招行和科大訊飛,可以自己在市場上購買,無需通過流動性較低的招商局中國基金來間接投資這兩家公司。
2、降低管理人的管理費率,較目前費率降低50%。



目前管理費率降低是全球的趨勢,例如,國內公募基金主動權益的管理費率統一降低至每年不超過1.2%。海外的Blackstone旗下的基金管理費率也降低至1.25%每年。

建議目前管理費率統一調低為目前費率的50%,也就是2-3%的管理費降低至約1-1.5%。但為了激勵管理人,建議保持目前8%的表現費率不變,但高水標金額應保持不變,不進行重置。



3、增設10%的特別派息費



為了彌補管理人的管理費減少,ASM提議向管理人增設一次性的特別派息費。

假設招商局基金在2025年Q1完成出售招行和科大訊飛後,並完成向股東分配這些資金的前提下,管理人可以得到派息金額中的10%。

若董事會通過以上建議,招商局基金股東的每股總價值可增加112%(按照1月時的股價計算),管理人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

按照目前的條款與管理人續約,管理人每年可獲得1040萬美元管理費,3年總收入為3120萬美元。而按照ASM的提案,清倉招行和科大訊飛後,加上派息金額,雖然管理人的管理費減少了,但加上每年可以收取333萬美元的額外派息花紅,3年合計收入3260萬美元,比原先條款還要多。



ASM提出的方案,的確是利於股東和管理人。但問題就在於,招商局中國基金本身也自身的考慮,例如清倉招商銀行適合嗎?

一是這是屬於清倉自家公司,雖然上述提到,在2012年時,基金管理人說要清倉招行和興業銀行給予股東回報,但最後只清倉了興業。另外,若清倉招行之後,公司未來通過什麼繼續給股東派息呢?

基於現在的投資環境,基金管理人有沒有能力找到更好的投資標的呢?從上文回顧過去20多年,管理人都沒投到過更好的上市公司,很顯然這對管理人是個挑戰。

因此,從管理人的角度考慮,接受ASM提議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以致於管理層一直沒回應ASM的提議。

今年3月,公司宣佈2023財年每股派息0.08美元。據ASM統計,招商局基金將收到約1.09億人民幣,減去運營開支後,現金儲備為2400萬美元,對應每股派息0.16美元,遠超本次派息的0.08美元。

管理層不回應ASM的提議後,派息金額也減少,更加激怒了ASM

ASM馬上向管理層質問:1、為何派息不對數?22018年清倉興業銀行後,派息了25周年特別股息,而今年30周年,是否也應該派出30周年特別股息呢?

面對ASM的質問,公司管理層願意拖延,每年開設股東大會的時間是4月26日,而現在5月中旬快過了,公司還沒消息,似乎有意回避ASM的提議。

有意思的是,招商局中國基金的總股本為1.52億股,可投票股數為1.07億股,投票率過50%可繼續連任。

根據股權架構,公司大股東不得投票,根據目前ASM持有8%,約1216萬股。第二大股東Lazard持有2421萬股,兩者持有共3600萬股出頭。第二大股東Lazard也與ASM有過合作。據報導,2015年Lazard和ASM兩家聯手促使港股的封閉式基金,滙豐中國翔龍(820.HK)釋放價值。

也就是說,兩位第二,第三股東加起來,還差約1750萬股的反對票,即可否決管理人的續約。

以致於,ASM近期一直在社交媒體上呼籲更多小股東贊同釋放價值的提議。

另外,ASM為了增加自己的投票權,從3月開始不斷在市場上掃貨。

3月底至今,招商局中國基金股價漲超50%,而ASM也一直在披露自己的增持資訊,已從1月份的6%增持至8%。


三、結語
這次對沖基金大戰管理人誰會贏呢?

到了最後一天也不知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帳面上已贏的就是低位進貨的小股東,因為在短短的3個月,股價已漲超過100%了。

今年的港股價值投資法可謂多采多姿,專業投資人都在全力發掘機會,不要浪費港股連跌4年後的機遇。

***

害怕股票買高了?每天不到3港元,掌握美股多種估值,避免高買低賣。

以蘋果公司為例,瞭解詳情:https://hk.investing.com/pro/NASDAQGS:AAPL

用優惠碼HKNEWS1,價格再減10%。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