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首要原則? 懂何時省錢! 黑五前,InvestingPro 折扣高達55%。獲取優惠

新能源:牛回,速歸?

發布 2023-5-12 上午08:29

今天的股市C位,屬於新能源汽車。

因為一家新勢力炸裂的業績表現,股價強勢上漲17%,一眾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也被帶了上去。在經歷了輪番的利空襲擊後,新能源汽車也漸漸重回大家的視野之中。

但是,這一次回歸,到底是真的反轉,還是不過一場小反彈而已呢?

1、壓力

從長線邏輯上看,新能源是一個擁有廣闊成長空間的行業,說得嚴重一點,這是關乎人類存亡的重大議題。從1997年京東議定書開始後,能源轉型的話題從來沒有落下熱議話題榜,也因為全球有減碳的共識,相關的技術研發此後進入了快車道。現在所熟知的光伏技術、鋰電池技術、電動車技術,都是拜這一階段技術突破所賜。而中國的碳中和戰略計畫到2060年實現,即還有將近40年的工作要做。

有這個長線底座在,新能源的故事毫無疑問是可以源源不斷地講下去的。

但是短線上看,確實壓力不小。

因為現在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滲透率去到了30%,一般而言,過5%的線,就意味著放量的開始,而到了30%,高速增長就會往下調,至少很難再動不動就翻倍,翻好幾倍。

從各家新能源汽車的月銷數據也能夠看出來,迪王基本就橫在20萬的線上,環比波動很小。其他車企也差不多,有個別新車投放密集的,產品力也還行的,可以吃一下新車紅利,比如這次業績不錯的新勢力公司,而沒有新車的公司,想維持去年同期都難。而實際上,不少新能源汽車公司的銷量是同比、環比都下滑的。

究其原因,宏觀經濟復蘇弱,居民消費恢復慢是一個,而更多的則是行業的內卷。

今年本來就沒了國補,開頭車企們還想著靠漲價彌補一下。誰知道開年,大鯰魚特斯拉就來了一個大降價,把整個行業都殺瘋了。沒有辦法,大佬都降價,小弟們自然得跟,眾多的新能源車企只能被迫應戰,但結果卻是,特斯拉降價收穫了很多訂單,但其他車企降價收效甚微。

如果只是新能源汽車自己卷也就算了,但3月份的時候,燃油車企也卷了進來。

因為銷售上不斷被新能源汽車蠶食,加上今年7月份開始實施新國標,燃油車的庫存問題一下子擺上了臺面。沒有辦法,不降價清庫存,車子就只能爛在庫裏了。於是乎,史上最大規模的油車降價大甩賣出現了,本來就沒有價格優勢的新能源汽車,再一次受到衝擊。

雙重打擊之下,新能源車企一下子沒了往日的風光,股價持續低迷。

2、反轉?

股票市場是一個定價系統,價格圍繞價值上躥下跳,是正常現象。

問題只是在於,接連的下跌,是否已經觸底?

首先,從估值上看,經過大幅殺跌,確實很難說高估。迪王的動態PE 38倍,如果用製造業的邏輯看,是有點高,但考慮到增速,也還算合理,而且迪王的單車盈利能力正處於上升通道,這個估值是有支撐的。實際上,估值這個東西,有時候會很虛,去年迪王的PE一度去到150倍,看上去離了大譜,但它的淨利潤一年之內也猛漲了5倍,所以現在估值一下子被打到30多倍。除非後面的銷售嚴重不及預期,增速放緩很明顯,否則,要大幅下跌,可能性也不大。

當然,要想繼續拔估值,可能性也不高,因為畢竟增速放緩是事實,而且現在資本市場也沒有兩年前那樣慷慨,隨便講點故事就願意掏錢。

至於其他車企,基本都是負的PE,沒法看,如果用PS估,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所以就此作罷,等他們盈利了再說吧。

其次,從股價的跌幅上看,有處於底部的痕跡。這裏有一些不算定律,但又常常被作為有效經驗的數據,如一個概念股,從“PPT”高峰掉下來,跌幅在7成、8成的時候,通常會見底,如果時間上跌足1-2年,那底部特徵就更為明顯。無他,一家公司可以跌這麼久,又跌這麼深,足夠把應該有的利空因素都反映掉,這是最樸素也是最簡單的認知,當然前提是它的生意還在,不至於價值毀滅。

另外兩家新勢力的情況正是如此,如果單看它們的美股表現,跌幅已經超過8成,就連新能源汽車的YYDS特斯拉,跌幅也超過5成。當然,如果銷售還是不行,這還遠遠不是底部,再跌多9成都不奇怪。同樣的情況在其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如鋰電板塊也差不多。

總的來說,經過這麼長時間的下跌,估值泡沫得到了有效清除,觸底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即使不是底,也離底部不遠了。

不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本身有分化,如相對鋰電而言,整車在成本端獲得的好處要更多,因為碳酸鋰價格在不斷下滑,從高位算下來,已經跌了2/3,高價鋰礦在過去兩年嚴重壓制了整車的利潤,現在跌了這麼多,整車的成本壓力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反而是鋰電壓力會比較大一些。

長線上看,鋰價還可能會繼續下跌,因為20萬一噸的碳酸鋰,也是有點不著邊際的,整車廠還是有望繼續改善成本端的壓力,但短期鋰價又有企穩反彈的跡象,所以鋰價這個問題大概率會橫上一段時間,最終整車的業績,還得看銷量。

3、分化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多次預言新能源汽車會很快迎來淘汰賽,現在正處於這麼一個狀態中。

不同的是,有的車企已經疲態盡顯,銷量不升反跌,而且看不到任何的改觀,這類車企的終點已經肉眼可見。有汰弱,就肯定有留強。現在看來,有機會留下來的,基本是處於頭部位置的車企,特斯拉、迪王這種巨頭肯定問題不大,能夠交出好成績的車企,留下來的機會也很大。

對於市場而言,這一場預期之中的淘汰賽,其實是好事。

新能源汽車行業大概會經歷三個階段,PPT階段、產品落地並快速普及階段都已經過去,而第三個洗牌和競爭格局確立的階段,正在進行中。

三個階段分別對應了三條主升浪,錯過第一和第二的投資者,不久的將來就會迎來第三個,這個階段的投資收益未必有前兩個大,但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已經很不錯了。因為這個階段如果再錯過,下一個很可能沒有了。又或者,即使有下一個,邏輯就不是汽車製造本身了,有可能是軟體的、自動駕駛、AI的,能夠在這種概念中獲得資本青睞的,不一定是整車廠,特別是國內的整車廠,基本看不到有這樣的潛力,而像特斯拉這類軟硬結合的,或者像google、百度這類軟體企業,才可能是資本的選擇。

總而言之,對於製造業邏輯而言,主升浪大概也就只剩最後一個了。

好處就是,這個階段的操作邏輯特別的簡單,就是擁抱龍頭,以及可能跑出來的龍頭即可。唯一做的,只是等行業的整合結束,弱者倒閉退場而已。

4、結語

從過去兩年的資本市場絕對寵兒,到今年的步履蹣跚,止步不前,新能源汽車令很多資本意興闌珊,加上AI產業的高速發展,屢屢傳出機構拋棄新能源,轉而擁抱AI的消息。相關的統計數據也確實能夠說明這一點,不信就看一下AI的基金漲了多少,新能源的又跌了多少。

行情不會騙人,也騙不了人。

至於今年新能源汽車股票為何如此低迷,我想最主要的原因,無非過去兩年炒得實在太瘋狂了,預期一下子打滿,估值把未來的未來都給透支掉了,再想找資金高位接盤,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韭菜了。

每一個概念炒作,瘋狂的時間越長,估值消化的時間也越長。特別是一些汽車股,本身就虧損累累,估值又炒得很高,一旦業績無法兌現,就很容易形成大面積踩踏,而踩踏過重之後,虧錢的效應一放大,資金方就會形成非常差的“用戶體驗”,再想去讓資金回心轉意,就只能拿出非常有誠意的業績表現。

不過,換個角度也證明了,只要拿得出好成績,就像今年的那位業績炸裂的新勢力一樣,股價隨時來一個10cm、20cm,並非難事。

股票市場,說白了就是一個定價市場,它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定價。

企業好與不好,行業處在什麼週期,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相對而言比較穩定,不會每天變一個樣,但如何去定價,就是一個每分每秒都在波動的事情。價格背離價值的事情,在股票市場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正常。

股價連續的低迷,增長預期的弱化,資本的拋棄,已經把新能源汽車壓制得夠嗆,所以只要有一些改善,特別是業績方面的,哪怕是好的預期,都可以刺激一下股價上漲。

如果說過去兩年的瘋狂泡沫階段,我當然會勸你多一點風險意識,現在這個形勢,有沒有到反轉,還不好說,但如果繼續下跌,反而應該考慮,會不會是機會來了。

因為,真正的好機會,往往在大家都覺得很痛苦的時候。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