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折扣 50%! 2025年跑贏大市,就用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疫情管控放開的2023:該買入恒生醫療ETF嗎?

發布 2023-1-19 上午08:30

作者 | memory

2022註定是中國投資史上最特別的一年,經歷過太多的“不確定”。美聯儲貨幣政策波動、地緣政治風險、疫情反復、疫情防控政策調整,這一切的變化使得“不確定性”陡然上升,投資難度係數不斷增加。

而能夠對抗“不確定性”的一種投資方式就是ETF。ETF對於投資者來說,優勢很明顯:透明度高、風格穩定;成本低廉、長期投資收益有優勢;交易機制靈活、資金使用效率高;品種豐富、滿足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個股能退市,行業難消亡,指數會一直存在,ETF是投資的最終歸宿。

近日,2023年格隆匯“下注中國”十大核心ETF現已重磅揭曉。十大核心ETF涵蓋A股主要指數、港美股和五大行業。今天,我們就來探究“格隆匯2023年下注中國十大核心ETF”的醫療行業——恒生醫療ETF入選的邏輯以及未來看點。

01、入選核心ETF的邏輯

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大環境下,醫療大健康成為眾多行業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對標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在過往二十年中醫療大健康領域投資回報率成為眾多行業中排名第一,長遠來看中國也有可能走出自己的醫療大健康道路。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醫療大健康板塊已經回撤超過一年,伴隨著2022第四季度政策邊際回暖,板塊開啟修復反彈行情,尤其是港股醫療大健康反彈表現更為搶眼。其中,恒生醫療ETF在近60日走出41.59%的漲幅(數據截至1月6日收盤),在全市場ETF漲幅榜中排名前5,並在份額超百億的ETF中漲幅最高。

02、恒生醫療ETF基本面

回歸到基本面上來看,恒生醫療ETF作為全市場唯一一只跟蹤恒生醫療指數的ETF基金,無論是對標全市場ETF還是對標同業其他ETF而言,其表現可圈可點,優勢明顯。

一方面,對標全市場ETF來看,恒生醫療ETF市場份額大,增量多,流動性強。

ETF比場外基金更殘酷,它的市場規模十分兩極化,20%的數量占80%的規模。更重要的是,由於要考慮到交易的流動性,馬太效應被放大。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6日收盤,股票類ETF份額達1.15萬億份,但目前僅有25只ETF基金份額超百億,其中恒生醫療ETF成為投資港股醫療大健康中唯一一款基金份額超百億的ETF產品。

而從增量角度來看,在“不確定性”頻發的2022年,能夠單年市場份額增量超百億的更是鳳毛麟角。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2年股票類ETF市場份額增長超100億份只有8只,多與恒生科技、醫療相關。其中恒生醫療ETF在2022基金份額增長102.42億份,成為眾多投資者的選擇。

另一方面,對標A股市場,港股醫療大健康看點更多:

首先,港股市場彈性更高,有望迎來結構性牛市機會。

2022年,在海內外眾多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股市走勢不確定性較強。港股經歷了震盪下行,11月開始的“V”型反轉行情。總體上,港股2022年全面受挫,雖然得到全面反彈,但遠未得到修復。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恒生指數市淨率僅為0.98倍,甚至低於過往二十年市淨率的機會值1.11倍,向上反彈空間廣闊。

對此,銀河證券指出,2022年恒生指數大幅下探,市場面臨盈利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殺”。綜合港股反彈的多方面影響因素分析,預判2023年港股市場將迎來結構性牛市機會,港股企穩反彈。

其次,港股醫療大健康整體折價率高,beta行情機遇顯現,性價比強。

從疫情發生以來港股醫藥指數一直弱於A股,特別是在2021年6月-2022年3月這段時間內港股相比A股醫藥超跌近35個點,外資撤離,港股市場情緒跌至低點。但從2022年下半年之後,港股醫藥相比A股的超額收益回歸正值,港股做空動能枯竭,隨著貨幣政策的緩和以及國內疫情管控逐漸恢復,依然處於歷史底部的港股具備佈局價值。

隨著港交所以及科創板放寬對於生物科技類公司上市要求,越來越多具有創新實力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而從股價表現上來看,同一家企業在港股市場價格更“便宜”,相較於A股市場,港股醫療大健康折價在2折到9折不等,投資安全邊際更高,性價比更強。

最後,恒生醫療ETF覆蓋面全,具有稀缺屬性。

從覆蓋面上,相較於A股市場,追蹤恒生醫療保健指數的恒生醫療ETF更是做到了“面面俱到”。從2022Q3公佈的重倉情況來看,恒生醫療ETF主要覆蓋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研發上的“賣鏟人”CXO賽道:如藥明生物、藥明康德;
2)前沿科技的創新藥領域:如創新轉型先鋒的石藥集團、中國生物制藥;佈局腫瘤領域的再鼎醫藥、信達生物;佈局細胞腫瘤領域的金斯瑞生物科技;
3)國產替代邏輯下的創新醫療器械領域:如威高股份;
4)疫情防控新調整下迎來新發展格局的互聯網醫療賽道:如京東健康;
5)藥品供應產業鏈:如國藥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A股市場,由於港交所對於未盈利企業上市要求更為友好,因此通過港股市場佈局前沿科技的創新藥械領域(如18A企業)以及互聯網醫療等領域更加便利。伴隨著優質頭部企業迎來重磅里程碑事件,這些企業更容易迎來業績與股價的“戴維斯雙擊”。這也解釋了為何此前在醫療大健康反彈行情中,恒生醫療ETF為何彈性更大。而如此全面覆蓋醫療大健康的細分領域,也造就了恒生醫療ETF的稀缺屬性更足。

03、2023年:曙光逐現

那麼,2023年的醫療大健康將走向何方?

相較於低迷的2022,2023年的醫療大健康似乎正在走向復蘇,曙光逐漸顯現。

在剛剛結束的JPM2023(第41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中披露,2022年並購浪潮低迷,專案無一超過10億美元,而2023年僅在JPM大會首日就已經披露五家企業並購事件,其中兩項交易金額之和就已經超過JPM2022,為2023年的醫療大健康領域開了一個好頭。

從宏觀角度來看,醫療大健康領域行業環境有望邊際向好,蓬勃發展。

儘管SARS-CoV-2病毒繼續存在,但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影響已在世界各國已經逐漸式微。在度過了混亂不堪的三年,全球範圍內的恐懼情緒正逐步消減,行業之間的交流逐漸恢復,銷售成本也變得逐漸可控。作為僅次於美國的臨床試驗大國,中國的重新開放有望幫助全球的藥物研發提速。

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目前宏觀政策及美聯儲加息預期空間有限,全球創新藥投融資反彈趨勢顯現,醫藥政策邊際轉暖確定性增強,多指標預示創新藥公司及其產業鏈公司將在2023年迎來大的beta行情。

從微觀層面來看,醫療大健康領域相關優秀企業正在加速整合,破繭成蝶。

當前,不少藥企已經走出2022年的陰霾,下一輪的整合有望在2023年開啟。中國醫藥企業出海速度加快,但相比與海外企業對於單一賽道超過十年的耕耘,創新藥企還需時間穩固自身對於市場的認識。

雖然2022年疫情反復,但不少創新藥企並未停止創新研發的腳步,更有不少佼佼者加快出海速度,擺脫桎梏,破繭成蝶,打開市場天花板。2023年,big pharma與biotech之間的整合有望加速,越來越多biotech邁入商業化階段,有望迎來業績快速放量期。

具體來看,2023年,“抗疫”與“疫後”將成為醫療大健康的兩大關鍵詞。

一方面,伴隨著2022年末疫情防控“二十條”以及“新十條”發佈,抗疫進入新階段,可以關注“抗疫工具包”相關產業鏈。

從業績兌現的確定性和彈性角度看,在“抗疫”期間,新冠防疫產品和抗感冒藥物及其產業鏈率先受益:例如,抗感冒類藥物(含中醫藥)、新冠特效藥、零售藥店、制氧機等家用器械、抗原檢測、新冠疫苗及其上游。伴隨著政策放開新冠相關互聯網首診服務,恒生醫療ETF所佈局的互聯網醫療以及藥品產業鏈相關標的有望迎來歷史發展新機遇。

另一方面,伴隨著疫情防控放鬆,“陽康”後群體免疫力提高,日常活動恢復,“疫後”需求將迎來修復期。

隨著疫情緩解後人員流動限制解除,其需求將明顯恢復。東吳證券指出,在疫情後時代中,可以重點四類相關企業:第一類是以醫療服務、醫美為代表的消費醫療。第二類是科研服務,由於高校科研院所進出不便,實驗室相關產品需求受到抑制,2023年Q2開始眾多標的將重拾高增長。第三類是CRO公司,疫情期間訂單執行不暢但是新簽訂單仍在累積。第四類是出口導向性公司,疫情期間客戶認證、產線溝通建設方面進度延後,2023年預計也會有所恢復。

而對標到恒生醫療ETF所佈局的產業鏈上來看,消費類醫療、科技研發、CXO類以及佈局全球化市場的頭部企業均有所涉獵。伴隨著醫療需求逐步修復,優質港股企業業績有望迎來回暖與兌現。

04、小結

回顧疫情三年,從早期的“口罩行情”帶領開啟醫療大健康小牛市,到隨後“萬物皆集采”,恐慌中市場股價一路回撤,蟄伏時長超一年,如今已經到了“估值底+機構持倉底+政策底”的歷史底部區間。相較於A股醫療大健康仍有正收益,港股受到美聯儲加息等外部市場環境擾動因素更大,回撤點位也更低。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似乎正在冰雪消融,曙光漸現。隨著疫情防控放開,無論是一級市場融資回暖,還是二級市場近兩個月以來港股醫療大健康反彈近40%,市場升溫跡象明顯。

或許,現在是時候再來重新審視一下市場了。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著眼港股醫療大健康市場的恒生醫療ETF,似乎已經扛起醫療大健康反彈大旗,未來可期。(全文完)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