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殺最便宜! 黑五優惠 60%,機不可失獲取優惠

限電再現,全球極端氣候如何影響投資?

發布 2022-8-17 上午08:31

作者 | 陳肖

昨日,多個上市公司發佈限電公告,一下子激起了市場對去年限電時期行情的記憶,所以在期市和股市上很快一度掀起了大宗商品期貨、能化產品概念股大漲。

今天,限電的消息依然有增無減,這兩日的市場相關板塊也繼續迎來較大異動。

今年的限電原因與去年不大相同,主要是在於四川地區持續酷熱與乾旱,導致用電量供需緊張所致。

但這也反應了極端氣候對經濟的影響。

這段時間,全國各地進入“燒烤”模式,多地不斷打破最高氣溫記錄,“熱射病”首次廣泛被大家所認知。

而放眼全球,今年來的極端氣候並不止酷熱,還有暴雨、洪災、乾旱、颱風等等各種極端現象在全球各地蔓延。

翻看這兩年的全球氣候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類似上述的惡劣氣候事件在全球各地越來越頻發,已然變成了一種趨勢。

這種趨勢,如果未能及早得到有效遏制和改善,將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的運行,尤其全球供應鏈、物價,甚至資本市場的波動。

它值得我們深刻去思考當下與未來的變化與影響。

01、全球極端氣候頻發成新常態

2021年7月,我國最乾枯地區之一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竟神奇地爆發了創紀錄的洪水,一夜之間300平方公里的沙漠變成了湖泊。甚至導致了中石化的50輛勘察車輛泡在水中,近3萬套設備被洪水淹沒,石油人不得不在新疆沙漠中抗洪,損失巨大。

到了今年7月,在萬年冰封世界的地球最北端的北極圈,科學家記錄到了32.5攝氏度的歷史最高溫度,科學家們甚至可以穿著短袖短褲在冰上打排球。

全球最熱與最冷地區氣溫“倒掛”,反映的是全球氣候在發生著劇烈變化。

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氣溫上,還有洪澇、乾旱,暴風雨雪等多種災害現象上。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最近50年來,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災害數量增加了5倍,災害損失增加7倍多。

這種增幅,還在不斷提升中,如同人類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間,澳大利亞多地遭大火肆虐,造成至少33人死亡、超10億動物死亡、2500多間房屋和1170萬公頃土地被燒毀。
2020年1月,加拿大東部各省連續降雪36小時,遭遇了30多年來最大暴風雪。
2020年2月,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測得氣溫高達20.75℃,這是有觀測記錄以來,南極洲首次超過20℃。
2020年全年,美國加州累計發生8800多起山火,7000多幢建築物被毀,山火面積累計超過1.6萬平方公里。
2020年7月,孟加拉遭遇特大洪澇,約有三分之一的國土受到侵襲。

在2021年,在國內,我國創下1951年以來最高記錄,其中有11個省迎來近60年來最高溫度。年內經歷了河南特大暴雨、江蘇冰雹、山西陝西特大洪澇、颱風“煙花”長時間路上滯留破紀錄、入秋後全國頻繁超強寒潮,東北低溫冷凍雪災等惡劣氣候。

而在海外,以美國為例,2月開始全美遭受百年一遇寒潮,德克薩斯州交通和電網癱瘓,致使400萬無法得到供暖,172人死亡。到了6月遭受數百年罕見的極端高溫及乾旱,美國西部90%以上地區都處於歷史性的、危及生命的乾旱狀況,超過5800萬居民受到影響。到了8月,美國史上第五大颶風“艾達” 重創美國東部,引發多地暴雨洪災,其中紐約市降水量直接打破城市紀錄,多州至少96人因“艾達”死亡,上百萬戶停電,經濟損失超750億美元。

其他國家也很多極端情況:澳大利亞遭遇60年來最大洪水波及三分之一人口;歐洲中西部地區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洪水;德國在3月份的洪水中有179人死亡,經濟損失共超過430億美元,讓那些喜歡吹噓德國下水道系統是如何先進來揶揄中國城建水準的國人大跌眼鏡。。。

甚至,一向嚴寒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薩哈共和國有數百場林火燃燒,損毀1.2萬平方公里森林,燃燒的二氧化碳相當於俄羅斯一年排放量的1/4。

到了2022年,形勢又上了一個新高度。

7月以來,在很多國家高溫開始不斷,40攝氏度的持續高溫不再是什麼稀罕天氣。

目前歐洲正在經歷500年來最為嚴重的乾旱,接近兩個月沒有明顯降水導致許多田野、河流乾涸,很多公園的草坪綠植都變成了黃色,歐洲很多主要河流水位急劇下降。

就連德國最著名的浪漫與文藝的源泉——萊茵河,都接近乾涸了。

單單是7月以來,英國打破了有記錄以來的40度高溫,熱浪造成至少14人死亡;法國90個省限制用水,幾乎全境拉響乾旱警報;義大利東北部馬爾莫拉達山區高山冰川崩塌,造成至少6人死亡,多人受傷和失蹤;西班牙甚至已有近3000人死於高溫。。。

顯然,極端天氣事件增多速度,遠比所有人預想的還要快,已然成為了全球氣候歷史上的新常態。

2015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巴黎協定》,把 “相對於工業化前的全球平均溫升水準控制在2°C以內,並努力爭取控制在1.5°C以內” 寫入協定,成為全球多國共同爭取的氣候目標。

而有研究數據表明,相比於前工業時代,如今地球的大氣平均溫度上升了1.09°C,其中,陸地增溫的幅度是1.59°C,超過了協定的目標。

別小看這個看似微小的變化,有數據分析:

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過去每50年發生一次的極端熱浪,如今每10年就會發生一次;如果氣溫增幅達1.5攝氏度,10年週期會縮短為5年。如果氣溫增幅超過4攝氏度,那麼人類每15個月就會經歷一次過去一輩子才經歷一兩次的氣候噩夢。

更有氣象專家預測,隨著全球氣溫的持續升高,到本世紀末,極端天氣發生的概率將增大為目前的14倍。

回顧近10年來的全球極端氣候現象變化數據,這個趨勢已得到有效驗證。

而在這種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變化下,對人類活動和經濟的影響,必定是深刻而巨大。

02、如何影響經濟與投資?

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衝擊無疑是顯著的。

尤其是與靠天吃飯的農林牧漁行業,比如在2021年的風雹災害,全國受災面積達271.2萬公頃,近百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68.7億元。

在國外,這種影響更加嚴峻,尤其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印度這些頻頻受干擾的糧食主產區。

據統計,大多數情況下,過去十年來極端天氣對全球各種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幅度都超過50%,一些小的品種漲幅甚至能超過1倍。

當前,無論是對經濟,還是投資,大家都需要考慮新一輪的極端乾旱天氣對農產品的影響。

在我國,高溫乾旱天氣除了對少部分品種如蘋果有小幅減倉外,對其他農產品影響尚好。但在海外的主產區,就要盯住了,最近關於乾旱導致全球糧食減產的新聞,越來越多。

在期貨上,這段時間棉花、蘋果等品種已經出現了較大的漲幅。

除了農業,極端天氣對第二、三產業的影響同樣巨大。

比如上述的歐洲多個河流的乾涸,就對歐洲的經濟與生活造成很大困擾,這些河流是歐洲居民飲用水、濃灌溉、水力發電、貨運物流賴以生存的支撐。

比如萊茵河是歐洲最重要的貨物運輸水道之一,如今斷流,不僅生活受影響,也令依靠水路運輸煤炭、汽油等貨物的企業不得不限制產能,進而引發供需失衡和物價通脹問題。

而萊茵河乾涸只是極端天氣中的一個縮影。

又比如經濟復蘇,無論那種極端氣候,對各種露天作業的建築基建等重大工程、物流運輸、已經線下經濟都會有重大衝擊,甚至讓多類企業的經營受到損,保險事故頻發等對股市、金融和保險的影響等。

即使是室內經濟,同樣受影響,比如高溫乾旱導致的限電限產。

在去年的限電時期,造就了煤炭、有色、化工品、電力等很多商品板塊的超級大行情。

今年的限電限產已經從矽片和鋰材料行業開始,然後我們看到了鋰材料價格又開始上漲,這兩天的這兩個板塊,因而表現最為強勁。

接下來,我們要想想高溫天氣持續之下,還會不會有更多地區和行業跟進?進而使市場對相關行業商品的價格形成上漲預期,然後在股市上反映?一如去年。

同時,還要想得更遠,包括其他的如洪澇、乾旱、暴雨、以及到年末寒潮來襲等惡劣氣候對經濟和相關企業會如何影響。

比如一些如保險、基建、建材、電力、能源等行業的利空或利好還是較為明顯的,做好預判,投資機會能發現不少。

還有海外的糧食危機,目前全球通脹高溫不退,而同時俄烏局勢未明朗,如果油價再飆升,糧食價格如果再繼續上漲,那麼由供應緊張導致的通脹的問題可能再次捲土重來。

那麼,這樣可能又會給美元加息帶來壓力。

不僅如此,當前的歐洲極端高溫和乾旱,而如果能源問題不能解決,到年末寒冬來臨時能源和物價問題可能更加棘手,歐洲人還會陷入更嚴峻的冷冬,對歐洲的經濟衝擊也將更大。

7月份,歐洲通脹依然高不可攀,經濟大幅下滑,新能源車銷量增速出現非常明顯的下滑,民眾信心越來越低,出街抗議的活動越來越頻繁,這都西方來說並不是好兆頭。

到時候,歐洲會不會把整個西方經濟拖下水,進而影響到全球,值得深刻預判思考。

03、尾聲

針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問題,其實很多國家也越來越意識到嚴重性,也形成了治理共識。比如《巴黎協定》、《碳中和計畫》等重大治理方案。在其中,中國是最不遺餘力切實貫徹環境保護和碳中和計畫的執行國家之一,並也取得了全球最多最明顯的成就。

客觀來說,極端氣候危機確實對人類經濟和生活帶來重大衝擊,也深刻改變了很多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和命運,但其中也帶來了不少值得挖掘的投資機會。比如上述直接影響的產業和企業,在一年中只要抓住那一波大行情,就已經足夠了。

從行業看,碳中和大框架下,從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綠色經濟,尤其光伏和新能源車產業成為全球最強產業,並且從中也誕生了無數市值百億、甚至千億的超級企業,而這僅是過去十幾年來的成就,未來它們的空間,還遠不止於此。

所以做投資,抓住時機很重要。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