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盤中大漲70%,康希諾生物攜吸入式新冠疫苗王者歸來還是昙花一現?

發布 2022-11-3 上午01:11
© Reuters 盤中大漲70%,康希諾生物(06185)攜吸入式新冠疫苗王者歸來還是昙花一現?
6185
-
688185
-

近1年來,港股醫藥股回調已不是什麽新鮮事。以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930965)爲例,該指數已從去年6月29日最高的7032.3點大幅回撤至今年10月12日的最低點2219.1點,累計跌幅達到68.4%。雖然目前該指數走勢已經企穩,但近一個月才上漲6.84%。

不過就在11月2日早盤,隨着港股醫藥板塊持續走強,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早盤最高漲幅一度達到6.91%,超過其一個月內的累計漲幅。從成分股表現來看,智通財經APP觀察到,11月2日早盤,騰盛博藥-B(02137)、君實生物(01877)等多股漲幅均超10%。

當然,其中領漲的當屬康希諾生物(06185),當日盤中其股價最大漲幅達到70.9%,近七個交易日累達160%。

吸入式新冠疫苗“引爆”股價

從近期股價走勢來看,康希諾的啓動始于10月26日,當日康希諾兩市紛紛高漲,AH股均收漲20%。消息面來看,引爆康希諾股價的原因在于,當日由康希諾研發的全球首款吸入式疫苗在上海開始免費接種。

而此次康希諾股價盤中大漲70%同樣是因爲“吸入式新冠疫苗”。根據11月1日消息,繼上海開啓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種後,江蘇省十三個城市也已開展吸入用新冠疫苗的部署工作。

實際上,此次康希諾推出的吸入式新冠疫苗並非“新品”。根據康希諾官方介紹,該吸入用新冠疫苗與“一針苗”所使用的疫苗配方完全相同且只能用于加強針。也就是說,與康希諾此前推出的新冠“一針苗”相比,該産品僅僅改變了給藥方式。而此次二級市場炒作的正是這個“創新給藥方式”。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隨着新冠病毒的大規模流行,新的病毒突變株不斷出現,且其中一些突變株具有更強的感染能力或更強免疫逃逸能力。雖然通過疫苗接種預防新冠,仍是當前降低新冠威脅的重要手段,但現實情況是,目前市面上接種的不少新冠病毒疫苗,已難以預防新冠病毒。

因爲除了新冠病毒發生抗原漂移而出現免疫逃逸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爲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口腔及鼻咽黏膜進入到人體,而通過肌肉注射接種疫苗的中和抗體分布在這些組織黏膜部的水平太低、不足以抵抗新冠病毒的侵襲。

早在2021年9月,哈佛大學醫學院及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Cell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表明:發生重症COVID-19的重要因素是感染之初鼻上皮脆弱的抗病毒應答,強化口腔鼻咽部的抗新冠病毒免疫應答,成爲預防COVID-19的關鍵方法,而經口鼻吸入型新冠疫苗,則是最受矚目的技術手段。

據倫敦健康分析公司Airfinity數據顯示,全球約有近100種黏膜COVID-19 疫苗正在開發中,其中約20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並有六種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臨床III期研究。作爲全球研發進展最快的産品,康希諾的吸入式Ad5-nCoV早在去年海南健博會有所展示。

今年5月20日,北京生物技術研究所、江蘇省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霧化吸入Ad5-nCoV疫苗的研究文章。

研究結果顯示,作爲加強接種疫苗,康希諾研發的霧化吸入Ad5-nCoV疫苗展示出非常強的免疫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此次臨床試驗共有420名18歲以上成年人納入研究,他們在過去3-9個月內完成了兩劑滅活疫苗CoronaVac接種。此次試驗中,140人再次接種了0.1ml的吸入式Ad5-nCoV,140人接種了0.2ml,另外140人則繼續使用滅活疫苗。

臨床結果顯示,接種28天後,針對原始毒株,0.1ml組的中和抗體GMT值爲1937,0.2ml組爲1351,而同源滅活疫苗加強組僅爲73.5(26倍和18倍);接種28天後,針對德爾塔變異株,異源吸入式Ad5-nCoV引發的中和抗體水平比WHO國際標准高出約3倍,而滅活疫苗同源接種,則不到國際標准的20%。

此外,除了體液免疫,吸入式Ad5-nCoV與同源加強相比,能夠誘導更強的細胞免疫反應。

而從安全性來看,三組受試者常見的不良事件均爲疲勞、頭痛、發熱等。觀察期內均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反映出吸入式給藥的安全性較高。

給藥便利、安全性高並且能夠誘發呼吸道黏膜免疫,吸入式Ad5-nCoV的臨床表現顯然將對後續國內防疫提供全新的“加強針”選擇。今年9月,康希諾生物公告,經國家衛生健康委提出建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論證同意作爲加強針納入緊急使用。而在2個月內該産品便能迅速落地鋪開,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其商業化潛力,這也就是此次康希諾股價大漲的主要原因。

持續增長還是昙花一現?

實際上,醫藥板塊整體反彈早已開始。正如前文提到,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近1個月都是企穩反彈,而此次康希諾的吸入式疫苗給市場帶來的更像是長期壓抑下突然出現的“情緒泄洪口”。就康希諾而言,此次的股價反彈會一直持續還是昙花一現,值得投資者關注。

僅從這個熱點來看,根據《Nature》的相關評論。該項臨床試驗測量了接種後的血清中和抗體水平,並將其與現有的疫苗進行橫向比較,積極的結果是確證吸入式Ad5-nCoV療效的基礎。但其並未公布該疫苗詳細的黏膜免疫數據——其水平高低與“防感染”能力挂鈎。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分析表示,“根據黏膜疫苗的既往規律,其全身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往往遜于同類型的肌注疫苗,這意味着一旦感染,在防重症上,吸入式Ad5-nCoV不一定會優于此前的肌注Ad5-nCoV。”也就是說,雖然黏膜免疫的特點是起效比較快,但産生的總體保護效力或許並不及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

此外,相比于海外獲批的二價mRNA疫苗,康希諾最新的吸入式Ad5-nCoV並未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進行抗原更新。因而其綜合保護效果如何,還需要後續披露真實世界研究數據來判斷。

另一方面,目前市場對于康希諾後續業績影響的判斷僅出于對吸入式Ad5-nCoV市場空間的推測,並無實際的業績驗證。

根據康希諾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數據,前三季度,康希諾實現營業收入7.07億元,同比下降77.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4.74億元,同比擴大135.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5.83億元,同比擴大145.7%。並且經計算,公司第三季度較第二季度營收環比降低40.5%,歸母淨虧損環比擴大345.75%。

其實不僅是康希諾,目前新冠疫苗市場減緩是全球各大疫苗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據Airfinity Ltd.公司的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疫苗的産量可能超過90億劑,但到2023年及以後,疫苗需求可能會下降到每年約22億至44億劑。新冠疫苗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也初顯態勢,這一市場形勢也傳導至了全球各大疫苗生産廠商中。例如,BioNTech的新冠疫苗直接銷售收入已由Q1季度的11.63億歐元降至Q2的5.57億歐元。而輝瑞和Moderna則因疫苗過期在各自財報中均計提了近5億美元的存貨減值准備。

而對于康希諾來說,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末,共有29家機構持倉康希諾,占流通A股比例爲18.99%;而在去年年底,共有168家機構持倉康希諾,占流通A股比例35.61%。實際上,吸入式疫苗早在去年就已有耳聞,但機構的不斷撤離似乎說明此次吸入式疫苗帶來的狂歡能否持續,還有待後續觀察。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