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通脹被誇大?美股逢低買入仍是首選?

發布 2022-2-15 上午08:11

(作者:潘奕衡)

Investing.com 多年以來,美股持續的牛市告訴我們,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逢低買入都是最正確的選擇。

近期,隨著市場對美國通脹的飆升和美聯儲加息50bp的擔憂導致美股連續出現大幅回檔,是時候逢低買入了嗎?

通脹盛極而衰?

美國勞工部當地時間10日公佈的資料顯示,美國1月CPI同比上漲7.5%,高於預期的7.2%,創造自1982年2月以來最大的同比漲幅;美國1月核心CPI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6%,也高於預期的5.9%,為自1982年8月以來同比最大漲幅。

事實上,美國的通貨膨脹在去年就已經初露端倪,但當時通脹的大幅飆升並沒有引起市場的擔憂。因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和大多數經濟學家都堅稱,通脹是暫時的,通脹壓力將很快消退。

他們將價格的“暫時性”飆升歸咎于經濟的重新開放,以及被視為與大流行相關的暫時性貿易中斷以及電腦晶片等關鍵供應品的生產。

去年秋天,美聯儲終於服輸,不再將通脹稱為暫時性的。事實證明,供應鏈瓶頸比經濟學家預期的要嚴重得多,也更持久。

但是隨著通脹的飆升和股市的回檔,又有一種說法開始在投資者中間流傳——創40年新高的美國通脹或已見頂,未來將會盛極而衰,特別是當美聯儲開啟加息週期之後。而歷史經驗證明,美聯儲加息初期甚至整個加息週期都不會扼殺牛市,此前美股在多個加息週期中並未下跌(參考即使美聯儲加息也難阻美股上漲)。

他們認為通脹見頂的理由是供應鏈問題將會得到解決和貨幣供應增長放緩。

由於封鎖和疫情的原因,全球的供應鏈一度遭到中斷。這造成了短缺並推高了價格。但隨著 Omicron 將 疫情轉變為流行階段,供應鏈正在得到修復,相關定價壓力將有所緩解。

不過,供應鏈的短缺最開始只是晶片的短缺,造成了汽車包括二手車的價格上漲,2021年漲幅達到11.8%。到現在,包括商品、原油、農產品、房價、房租和服務等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通貨膨脹已經從六個月前的幾個商品和服務蔓延到幾乎整個經濟,這些並不能全部歸咎於供應鏈。

至於貨幣供應增長放緩方面,摩根士丹利估計,四國集團(G4)央行未來12個月將從全球金融體系抽走價值2.2萬億美元的流動性,他們稱之為“史上規模最大的量化緊縮”。

全球央行開始緊縮一定程度上會削弱通脹,但是對於股市來講也並不是利好,當市場流動性大減,股市往往表現疲軟。當年由於美聯儲加息並開始縮表,全球股市從高峰到低谷下跌了20%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且摩根士丹利估計G4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總規模將在5月見頂,2.2萬億美元的撤出力道將是上一次在2018年嘗試“量化緊縮”的四倍多,當時撤回了5,000億美元。規模如此巨大,市場恐怕無力招架。

美聯儲是關鍵

通脹存在未來回落的可能性,但是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其實是美聯儲的緊縮政策。此前市場對美聯儲在3月加息50個基點的預期一度達到了90%以上,美股也隨之連續兩日大幅回落。

我認為美聯儲3月並不會如此激進的選擇加息50基點,參考通脹再度爆表,美聯儲3月加息50基點板上釘釘?現在所釋放的這些鷹派的資訊一方面確實是通脹爆表逼不得已,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預期管理的一種。市場預期50bp而只加息25bp,金融市場受到的衝擊較小,股市、大宗商品和債市等市場還可以繼續歌舞昇平。

不過,正如我們上文所提到的,市場的風險還是存在,想要逢低買入的投資者不妨遠離高估值的科技股和成長股,多關注一些週期股和價值股。

【歡迎關注Facebook/@Investing.com中文網以及Twitter/@HkInvesting,分享更多新鮮觀點!】

推薦閱讀

俄烏局勢持續緊張,亞太股市早盤集體走低

風險因素三位一體,機構看好金價上破2000關口

俄羅斯加息100個基點 主要利率達9.5% 央行行長表示“加息週期還未完成”

躲過大屠殺!索羅斯在1月動蕩前減持大型科技股,並持有20億美元Rivian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