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巴菲特曾想買過的港股?

發布 2023-12-25 上午09:45

近期港股市場的慘澹令人無奈,讓很多大佬都感歎道,當下港股的難度就算是巴菲特來了,都一樣會被套牢。

咋一聽很有道理,但真相似乎與常識相反。

據公開資料顯示,巴菲特買過兩次港股,一次是中石油 (SS:601857),另一次是比亞迪 (HK:81211),但後者更多是受芒格極力推薦所影響,中石油是老巴自己做的決定。所以看中石油更好理解,巴菲特為什麼投資港股。

第一次出手是2003年,花費4.88億美元,以2元價格買入H股中石油。當時,中石油的市值是370億美元,每股收益為0.4元,每股淨資產為2元,流動資產淨值為0.32元。以當時的PE計算,中石油僅為5倍PE,而市淨率為1,代表巴菲特當時以淨資產的價格,買入了中石油,這是最符合巴菲特價值投資模式的一筆交易。這也類似2022年,巴菲特開始買入西方石油一樣,同樣是看中低估的PE/PB,疊加股息率高。

當時,在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後,美聯儲將利率從2001年的6%降至2003年的1%,美元走弱,同時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加入WTO,油價在一系列利好的因素催化下持續上漲。從2001年到2008年,原油價格從低點到最高漲近6倍。

從供給端來看,當時全球石油年產量增幅為1.45%,供給緩慢增長。而每年石油需求增速在4.2%以上,尤其是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石油需求高增的階段。因此,從中石油的業績來看,2000年開始到2008年,營收增速都在25%以上的水準,而利潤也是雙位數增長的階段,推高了中石油股價的表現,中石油03年到08年,股價漲超9倍。

巴菲特曾想買過的港股?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11月中石油 (SS:601857)上市A股,由於中石油持續多年的亮眼業績,吸引了一大幫股民買新股。按發行價16元計算,上市PE為21倍,而上市當天中石油炒到48元,炒到60倍以上的PE,之後就沒之後了。

而在中石油上市A股的前兩個月,巴菲特以H14元的價格清倉中石油,減持時PE18倍。雖然中石油最高漲到21元,沒有賣在最高點,但也為巴菲特帶來47倍的爆賺收益,且精准避開了中石油暴跌60%的行情。

後視鏡看,中石油又是巴菲特一次知行合一的完美操作,堅決買絕對的低估,在市場情緒高亢的時候離場。

當然,現在老巴來買還能不能賺錢不好說,但最重要的是,過去二十年了,老巴還是在遵循自己這套投資邏輯,守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就不會在重倉決策上犯大錯。

巴菲特曾想買過的港股?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採訪證明,老巴為什麼不再買港股了,答案就是他認為沒有合適的機會。

巴菲特在2008年的採訪中表示,自己在2007年時來過中國一次,自己被所看到的景象所折服了,上一次到中國還是1995年,從來沒看到過一個國家在12年間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這也激發了巴菲特想繼續投資中國的欲望。(當時巴菲特還沒投資比亞迪)

巴菲特稱,在2008年時,除了中石油以外,還曾試圖購買中國的另一檔股票,向這家公司的大股東提出5億美元按市價買入的想法,最後被管理層拒絕了。

巴菲特表示,這是一家很大的公司/行業。這引起很多投資者的興趣,想知道巴菲特看中了港股哪家公司。由於2008年時,5億美金兌換匯率約為35億人民幣,若要買入5億美金應該是一家市值很大的公司。

所以我們列出了2008年市值在300億以上的公司,大家可以猜測下是哪家,市場猜測最多的是銀行股,因為股息率當時在5-6%的水準。

巴菲特曾想買過的港股?

巴菲特曾想買過的港股?

結語

那麼,究竟為何巴菲特不再投資港股?

得出兩個結論,一是老巴自己所說的,除了在“特定情況”下才會投資,例如出現重度低估的情況,可能會出手。

但老巴也表示,港股不符合他的條件。往往,不讓自己在感到不舒服的市場裡下注,避免犯錯,這也是投資重要的一點。

而這一點不僅用在港股,在1998年時,巴菲特在一次演講中被問到,日本經濟那麼好,為什麼不投資日本股市?

巴菲特的回答很有意思,25年前的一段話也能套用到現在的A/H股。

巴菲特說,他在日本並沒有找到值得投資的公司,原因是日本公司的ROE極低,大多數公司的ROE只有4%至6%,即使在日本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也是這樣,這實在令人困惑。

當時,巴菲特認為,日本企業需要改變企業文化,管理層應更加關注股東的利益,提高ROE水準,為股東創造更多的現金流回報。

在20多年後,日本企業改變了這一點,企業開始注重ROE,提高分紅,所以巴菲特開始投資日本五大商社。

雖然巴菲特沒有直接提出港股環境的問題在哪,但可能與過去日本的問題類似,當企業文化也開始注重ROE、分紅時,可能巴菲特就會來港股了。

InvestingPro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