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宣告撤回私有化邀約後,市場普遍期待團車網(TC.US)後期將有新的業務動作,但沒想到來得這麽快,2022年伊始,公司向市場抛出了重磅的新業務消息。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22年1月5日,團車網發布公告,將通過組建包括設計、研發及生産等在內的團隊構成新的電動汽車業務線,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團車創始人兼CEO聞偉表示,將牢牢抓住未來消費需求,依托當前創新的商業模式及強大的銷售能力,正式加入造車新勢力行列。
對于一家側重于汽車營銷、交易端的企業加入造車新勢力行列,市場肯定充滿疑問,終究如何造車,造什麽車,如何進入市場,如何打造品牌等等是這幾年每家新勢力都要面對的問題。投身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方向上沒問題,但成就造車之路既是機遇,又布滿荊棘。
政策持續推動,市場迎來爆發
隨着“碳中和”成爲全球共識,2021年世界各國密集發布“減碳”政策,其中在出行領域,新能源出行工具爲政策支持重點。在政策支持下,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翻倍增長,首叁季增速爲138%,歐洲和中國爲核心市場,行業滲透率均超過10%。
在國內,自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發布以來,今年相關配套政策密集發布,行業銷量按月持續翻倍增長。2021年1-11月新能源銷量299萬輛,同比增長166.8%,市場滲透率提升至12.7%,其中在10、11月兩個月滲透率達到17.5%。根據中汽協預測,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340萬輛,2022年預計將達到500萬輛,滲透率20%左右,提前3年達到原來2025年的預測銷量,2025年25%滲透率的規劃目標也極大可能提前實現。
2022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有望進一步爆發,主要有叁大因素:一是政策持續驅動,地方政府具有推廣效應,公共出行及私人用車均得到優惠;二是補貼持續退坡提升市場化,充分競爭有助于進一步釋放中間價格市場的潛力;叁是技術逐步成熟,充電時間、續航以及能量密度將得到提升,加之基礎設施快速完善,將極大緩解消費者購買時的裏程焦慮。
其中近期備受關注的“新能源補貼退坡”無疑會讓新能源領域的競爭更加市場化,不再依賴補貼政策將讓更多參與者存在機會,能吃到多少蛋糕各家必須各顯其能。與此同時,補貼退坡將讓當前熱門的高價車型受到沖擊。與傳統汽車市場産品呈“紡錘形”分布不同,由于政策影響,近年來新能源産品呈現“啞鈴狀”分布,最受關注的中級市場反而稍顯冷清,相信隨着政策調整,這一細分市場將迎來更多玩家。
進入造車時機正當時
2020年以來新能源新品牌雨後春筍般湧出,在“蔚小理”之外,傳統車企相繼推出獨立新能源品牌,包括東風岚圖、吉利極氪、上汽智己等,小米及華爲等科技龍頭也紛紛跨界造車,市場競爭激烈。目前行業形成了叁大造車陣營,分別是以比亞迪爲首的傳統造車企業;以蔚小理爲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和以華爲爲代表的科技造車陣營。
而隨着比亞迪、蔚小理等在新能源市場不斷加碼,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群體在購車偏好上從過往的追求國外品牌轉向自主品牌。可以說先入者已經完成了市場教育,後進者只需穩紮穩打,找到自身特點就存在突破機會。這幾個月來,哪吒、零跑、高合等銷量不斷創造新高證明了市場尚有極大空間待進一步挖掘。
相對于前幾年不斷倒下的“PPT造車”,這兩年新能源領域的爆發增長也讓國內相關産業結構快速完善,上下遊企業已經非常成熟,這讓很多造車新勢力只需抓住自身優勢,更好地把握從生産到銷售的前後端整合,就能夠快速推出産品搶占市場。比如華爲和小康股份的合作,華爲以技術輸出,將造車端由小康生産;或像蔚小理通過其他代工企業生産,再逐步加深合作關系。
那麽,在宏觀看好,産業完善的當下,作爲以營銷和銷售見長的團車,又將以什麽方式?有多少籌碼可以進入這局遊戲?
團車進擊造車有啥優勢?
團車作爲國內領先的汽車交易和服務平台,2019年以前一直以銷售網絡布局爲優勢,根據目前公布的信息,團車的銷售網絡可以覆蓋全國1-5線的超過230座城市,年超千場的線下車展活動,更是爲他們累積了數千萬用戶,也讓他們在疫情前的2019年就實現年汽車交易超過35萬輛的成績。而在新能源銷售方面,團車也同樣早有布局。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1至10月,團車實現新能源新車交易同比增長近5倍,涵蓋了78個品牌,交易覆蓋了1-5線的近100座城市。
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銷售網絡一直是大家的痛點,脫離線下場景的直銷模式讓衆多品牌在離開一線城市後遭遇挑戰,這也導致了無論是特斯拉還是蔚小理都不得不把建設線下網絡納入戰略考量。而已經擁有強大線下能力的團車無疑將在這一環節更好實現突破。
而隨着2020年疫情爆發,團車也不斷加碼數字化營銷能力,根據財報顯示,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團車線上業務等收入始終保持着超過70%的快速增長,也讓團車進一步實現了線上線下的渠道打通,構建了從公域到私域的營銷體系和場景。
作爲投資者,首先看政策及行業,其次是公司和團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長期投資潛力毋庸置疑,過去一年蔚小理在中概股市場備受壓力的情況下依然比IPO市值翻了超過20-30倍,而已經身處資本市場的團車已不需要突破重重困難謀求上市,那接下來我們更關注團車將與誰共同造車,又將帶來怎樣的産品,來估算它未來的市場空間。
造車終究不是朝夕之間,如今蛋糕已經越來越大,接下來就看團車能手握多大的勺子從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