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很多房地產企業都遭受了虧損。一些虧損嚴重的企業甚至無法支付員工的工資,經營也陷入了困境。二級市場同樣遭受不小的影響,不少百強房企因年報難產,股價長時間停牌。
近期,為了避免長時間停牌而被摘牌,不少港股紛紛擠出難產的財報,同時發佈復牌公告,實現「保殼」。然而,多數「保殼」房企自身流動性危機尚未解除,疊加業績虧損嚴重,引發市場對其前景擔憂,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引發港股房地產板塊「復牌就暴跌」恐慌景象。
業績「難產」到「保殼」
近些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不少過去追求多元化融資擴張的房企,在新冠疫情、美元加息及樓市結構性調整等諸多挑戰中未能實現平穩過渡,倒在黎明之前。疊加不少房企核數師進行大面積變更,以及業績難產,導致港股房企板塊上演了「停牌潮」。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包括佳兆業、中國恒大、恒大物業、融創中國、世茂集團、中國奧園、花樣年控股、南海控股等十多家内房企業因業績「難產」而出現過停牌的情況。
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若上市公司持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便有權將其除牌。近期,隨著除牌「大限」臨近,不少房企開啓了「保殼戰」。
目前,景瑞控股(01862.HK)、佳兆業(01638.HK)、融創(01918.HK)、世茂(600823.SH)、花樣年(01777.HK)、恒大(03333.HK)、當代置業(01107.HK)等上市房企已經順利實現復牌。同時,依然有不少房企處於停牌狀態,如中國奧園、旭輝控股集團、祥生控股集團等。
這些業績難產的房企,多數業績都是巨虧。例如,2023年上半年,中國恒大淨虧損就高達392億元;近日剛復牌的當代置業上半年虧損超11億元。
根據Wind數據,申銀萬國行業類一共有122家主營業務包括住宅開發的内地房企發佈2023年上半年財報,其中,53家房企上半年的歸母淨利為負,合計虧損1959.21億元。
雖然成功復牌,但出奇一致的是這些房企的股價在復牌首日出現大跌,紛紛踏入「仙股」行列,反映出資本市場對部分房企的債務問題依然心存疑慮。
股價低於1港元,被市場人士稱為「仙股」。依此來看,超過6成房企淪為「仙股」。根據富途行情顯示,目前港股地產開發板塊中,有101家企業股價低於1港元,佔比高達65.6%。其中,股價低於一毛錢的房企有30家,股價介乎1毛錢至5毛錢的企業有57家。
房企還有否極泰來的機會?
不少樂觀派投資者認為,能成功復牌,這些房企已經向市場透露出積極的信號,有助於提升市場對企業的信心,對企業未來的融資和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
從機構或券商角度來看,房地產行業經歷調整之後,利好政策不斷刺激給市場注入了信心,同時「金九銀十」行情催動,房地產月度銷售業績或逐步回暖,投資情緒不必過度悲觀。
上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晖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房地產市場目前還處在調整階段。近期,各地區各部門先後出台優化措施,支持居民剛性、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改善房企經營預期。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整優化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經濟恢復向好,下階段房地產投資、銷售、市場運行將逐步趨於改善。
9月18日,華福證券發佈了《底部漸明,反轉可期》研究報告認為,政策的寬松預期下,9月市場預計持續復蘇。該行強調,當前市場進入「金九銀十」的傳統地產銷售旺季,供給節奏前置與銷售預期扭轉將持續驅動行業復蘇。
同日,中指院發佈房地產行業研究報告稱,8月底,多部委聯合發文將「認房不認貸」納入「一城一策」工具箱,同時將全國首套、二套商貸首付比例下限降至 20%、30%,此後各地緊抓「金九銀十」窗口期,不斷加快政策落地節奏。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後,對房地產市場情緒帶動明顯。預計核心城市「金九銀十」市場可期,一線城市市場持續時間將好於二線及三四線城市。
整體來講,隨著問題房企產生負面影響減弱,以及「認房不認貸」、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落地之後,勢必會刺激「金九銀十」行情,持續驅動銷售反轉回升。但是,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以及當前居民收入感受和就業預期尚未恢復,加槓桿購房意願低於前幾輪市場周期,因此房地產市場復蘇不可能一步到位,投資者也切莫過度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