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就是現在! 別錯過InvestingPro高達60%折扣優惠 獲取優惠

股權高度集中遭警示,SPROCOMM INTEL(01401)上演“閃崩”大戲?

發布 2024-11-20 下午07:32
© Reuters.  股權高度集中遭警示,SPROCOMM INTEL(01401)上演“閃崩”大戲?

20號盤中,港股市場一隻個股突發“大跳水”——截至20日收盤,SPROCOMM INTEL(01401)已跌去87.96%,達到1.5港元,從月初15.3港元的高點跌去90%,如此“閃崩”讓一衆股民驚掉眼球。

具體來看,今日開盤後僅7分鐘左右,公司股價就高位跳水,跌至1.2港元附近,分時成交量最高達到120萬左右。

此前,公司股價曾長期在5港元以下徘徊,成交量也不足100萬,市場關注度不高。但在10月4日至11月6日期間,公司從4.73港元一路連續上漲至15.3港元,股價漲幅達到223%,同時成交量並未同步放大,無量上漲的背後恐怕已潛藏着轉折的風險。

消息面上,近期香港證監會點名公司權高度集中,且有大股東多次減持的事件在前,利空消息或是引發公司本次股價下跌的主要因素。

香港證監會警示股權過度集中風險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Sprocomm Intelligence Limited(簡稱“Sprocomm Intel”)是一家專注於新興市場的ODM手機供應商,主要業務涉及手機及手機的印刷電路板組裝的研發、設計、製造和銷售,產品銷往全球超過15個國家。根據2017年的數據,該公司在國內ODM手機供應商中市場份額達到2.6%,排名第七。

中報顯示,在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中,共有李承軍、熊彬兩位分別持有37%與30.5%的股份。其中,立堅有限公司、超新有限公司分別由李承軍與熊彬爲其建立的家族信託受益人的利益而合法擁有100%權益。

在主要股東及其他人士中,除了兩位高管及其配偶外,還有高軒庭及其配偶通過JZ Capital Limited持有6.5%股份,合計加起來共持有74%股份。

而根據香港證監會最新的查詢結果,於2024年11月7日,有26名股東合共持有約5.17億股該公司股份,相當於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的51.74%;合共有4760.4萬股該公司股份(佔已發行股本的4.76%)並未結存於CCASS;有關股權連同由該公司兩名大股東持有的約3.45億股,相當於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的91%。因此,該公司只有9002.2萬股(佔已發行股本的9%)由其他股東持有。

有市場分析表明,香港證監會披露股權高度集中公司,通常發生在少數股東持有大量股份或股票交易活動顯示出不尋常跡象時,如股價波動異常或交易量激增等,以確保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幫助投資者規避投資風險。

港交所相關規定明確指出,上市公司需維持足夠的公衆持股量,以確保市場的流動性和公平性。一般而言,公衆持股量不得低於25%,對於市值超過百億的上市公司,公衆持股比例可適當放寬至15%。因此,股權高度集中的公告披露,表明公司的股權結構觸及監管紅線,往往也會導致公司股價出現“閃崩”。

如此前的升能集團(02459),在5月2日至8月19日期間股價一度大漲463%至21.15港元,但被公開點名股權高度集中後的次日(9月3日)股價跌幅即達到98.4%;

長久股份(06959)在6月19日被公佈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後,6月20日跌幅達到65.71%。

股價下跌,散戶紛紛離場

一日內“高位跳水”的股價走勢,顯然嚇得許多散戶“割肉”離場。截至20日收盤,淨賣出最多的爲來自富途的散戶,淨賣出1291.4萬股。可以看出,多數散戶在10月25日公司股價連續上漲途中入場,25-28日間富途持股比例從5.2%上升到5.71%。

淨買入最多的爲中銀國際,淨買入190.8萬股,其次是匯豐證券(亞洲)的97.4萬股和耀才(55.8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中銀國際和耀才的持股比例都不高,分別爲0.01%和0.12%左右。此前曾大舉賣出的輝立,從10月8日至今持股比例已從0.27%下降至0.16%。

不過,從籌碼分佈圖來看,仍然有不少投資者被“套牢”,以當前股價和籌碼分佈來看,僅有18.16%籌碼處於獲利區間,壓力位爲4港元,平均成本爲3.54港元。有着大量籌碼在上方形成壓力,若後續無足夠的買盤意願,公司股價很難轉爲上攻的趨勢。

與此同時,公司近期頻頻傳出大股東減持的消息,或也將對股價形成壓制。9月13日,控股股東超新有限公司減持1.65億股公司股份,27日又獲控股股東立堅減持1.65億股公司股份,減持後立堅所持的股份數目由3.7億股(佔公司總額已發行股本約37.0%)減至2.05億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20.5%)。

從基本面來看,根據最近披露的2024年中報,SPROCOMMINTEL在2024年上半年的總收入達到12.5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約55.8%,淨利潤爲985.6萬元。公司表示,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於智能手機和物聯網相關產品的銷售。

儘管業績表現尚可,但公司的業務屬於低端製造業,且收入規模偏小,中期利潤不足一千萬元,市場所給的估值並不高。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