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近日,CNBC針對中國消費市場發表了文章。
(圖片來源:CNBC)
中國市場——繞不開的話題
CNBC記者指出,最近一系列美國公司財報中出現的一個共同主題是來自中國市場的拖累。
中國經濟——其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以上——幾十年來吸引了跨國公司,因爲其市場龐大且增長迅速。然而,經濟增速放緩和激烈的本地競爭,加上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如今對企業盈利造成了壓力。
「在截至6月30日的季度中,中國的消費者信心相當疲弱,」麥當勞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托弗·凱普金斯基(Christopher Kempczinski)表示。
「無論是在我們的行業還是在廣泛的消費品行業中,消費者都非常注重尋找優惠,」他補充說,「實際上,我們看到很多消費者的換購行爲,只要是最好的交易,他們就會選擇。」
麥當勞表示,其國際發展授權市場部門的銷售同比下降了1.3%。這一部門包括中國,儘管公司表示銷售有所下降,但未具體說明降幅。最近,麥當勞爲了能夠提振中國市場,重新推出了優惠券制度,該制度已經在市場上消失多年。
分析師指出,中國消費者的儲蓄正在增多,消費正在減少。
CNBC記者指出,中國公司也面臨困境。6月全國零售銷售同比僅增長了2%。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師雷蒙(Lei Meng)在7月23日的報告中表示,A股市場的盈利在第一季度可能觸底,預計下半年可能「溫和回升」。
幾家美國消費巨頭在最新的財報中也反映出這一下行趨勢。
蘋果公司表示,截止6月29日的季度,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6.5%。強生公司表示,中國市場「非常不穩定」,是表現低於預期的主要業務板塊。
在經歷了「強勁開局」後,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首席財務官科菲·布魯斯(Kofi Bruce)表示,截至5月26日的季度「消費者信心出現了真正的惡化或下滑」,影響了哈根達斯門店的客流量和公司的「高端餃子業務」。值得注意的是,通用磨坊擁有灣仔碼頭餃子品牌。
該公司在中國的有機淨銷售在該季度下降了兩位數。
「我們不指望恢復到疫情前的增長率,」寶潔公司首席財務官安德烈·舒爾滕(Andre Schulten)在上週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他預計,隨着時間推移,中國的增長將改善至中個位數,與發達市場相似。
寶潔公司表示,截止第二季度,中國銷售額下降了9%。儘管中國出生率下降,舒爾滕表示,公司憑藉本地化戰略成功將嬰兒護理產品銷售增長了6%,並增加了市場份額。
酒店運營商萬豪國際將全年每間可用房收入(RevPAR)的增長預期下調至3%至4%,主要是由於預期大中華區將繼續疲軟,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的表現較爲疲軟。
萬豪的RevPAR大中華區在截至6月30日的季度下降了約4%,部分原因是中國消費者選擇出國旅行,以及國內復甦弱於預期。
不過,公司指出,今年上半年在中國簽署了創紀錄的項目數量。
麥當勞還重申了每年在中國開設1000家新店的目標。
達美樂表示,其中國運營商DPC Dash計劃到年底在中國擁有1000家門店。上週,DPC Dash表示,截至6月底,公司擁有略多於900家門店,預計上半年收入增長至少爲45%,達到20億元人民幣(2.8億美元)。
本地競爭
可口可樂注意到中國消費者信心「低迷」,在中國的銷量下降,而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的銷量則增長。亞太區的淨營業收入在截至6月28日的季度同比下降了4%,爲15.1億美元。
可口可樂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詹姆斯·昆西(James Quincey)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總體經濟在經歷房地產、定價等一些結構性問題時表現出宏觀上的疲軟。」
但他將中國銷量的下降「完全」歸因於公司將中國市場從不盈利的水產品轉向碳酸水、果汁和茶飲料。「我認爲中國的碳酸水銷量略有增長,」昆西表示。
適應新的產品和促銷組合成爲美國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中的一個共同話題。
「在過去一年中,我們繼續面臨更爲謹慎的消費者支出和加劇的競爭,」星巴克首席執行官拉克斯曼·納拉辛漢(Laxman Narasimhan)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前所未有的門店擴張和爲了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而進行的價格大戰也對運營環境造成了重大幹擾。」
星巴克報告稱,截至6月30日的季度,中國同店銷售下降了14%,遠遠超過美國的2%降幅。
中國競爭對手瑞幸咖啡的飲品價格是星巴克的一半,報告稱,截至第二季度,同店銷售下降了20.9%。
但公司聲稱,這些門店的銷售額激增了近40%,達到了約8.637億美元。瑞幸在中國擁有超過13000家自營門店。
星巴克表示,其在中國的7306家門店在同一季度的收入下降了11%,降至7.338億美元。
這兩家公司在中國面臨許多競爭對手,從較低端的Cotti Coffee到較高端的Peet's。Peet's中國業務的唯一公開披露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了「強勁的兩位數有機銷售增長」。
亮點
並非所有主要消費品牌都報告了這樣的困難。
加拿大鵝報告稱,截至第二季度,大中華區銷售額增長了12.3%,達到了2190萬加元(1580萬美元)。
運動鞋品牌在中國也報告了增長,同時警告未來可能會放緩。
耐克報告稱,截至5月31日的季度,大中華區收入同比增長了7%——佔公司業務的近15%。
「儘管我們對短期前景的展望有所放緩,但我們對耐克在中國的長期競爭力仍然充滿信心,」公司首席財務官兼執行副總裁馬修·弗雷德(Matthew Friend)表示。
阿迪達斯報告稱,截至6月30日的季度,大中華區收入增長了9%。該地區佔公司總淨收入的約14%。首席執行官比約恩·古爾登(Bjorn Gulden)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阿迪達斯每月在中國都在爭奪市場份額,但本地品牌競爭激烈。「許多品牌是製造商,直接通過自己的門店零售,」他說。「因此,它們的速度和價格價值與早些時候不同。我們正在努力調整。」
斯凱奇報告稱,在第二季度的三個月中,中國市場同比增長了3.4%。
「我們仍然認爲中國正在恢復中,」斯凱奇首席財務官約翰·範德莫爾(John Vandemore)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預計下半年會比目前看到的情況更好,但我們會謹慎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