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市場今日表現最穩健公司立即開始

高盛:歐洲碳市場將迎來歷史性轉折點 能源通脹消退將推升碳價

發布 2024-8-6 下午02:56
高盛:歐洲碳市場將迎來歷史性轉折點 能源通脹消退將推升碳價
EUR/USD
-
EU50
-

智通財經APP獲悉,高盛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自然資源研究主管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在歐盟,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成本將與天然氣價格脫鉤,這標誌着兩個市場之間的動態發生了歷史性轉變。

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歐盟正面臨着與“天然氣價格越低意味着碳排放成本越低的歷史關係”的徹底決裂。他表示,這一發展反映了影響碳市場的動態變化,包括降低碳排放上限、工業取代電力生產商成爲碳排放許可的最大買家,以及“天然氣市場的徹底變化”。

截至目前,歐洲天然氣價格往往與碳排放配額價格同步變動。但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這種關係不太可能持續下去。

俄烏衝突引發了歐洲能源投資的新浪潮。這不僅導致了可再生能源產量的激增,而且隨着天然氣在歐盟的綠色分類法中獲得批准,其供應現在將出現有意義的增長。高盛預測,未來五年,基礎設施投資將推動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增加50%,導致天然氣價格在此期間減半。

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這將對通脹產生重大影響,並最終對碳價產生重大影響。他指出,假如天然氣價格下降50%,“那麼即使碳價上漲,我們也不會看到歐洲能源價格出現通脹,不會對消費者或工業造成打擊”。他補充稱,如果有什麼區別的話,更高的碳價將是一種有助於確保電力價格不會大幅下降的方式,以免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構成挑戰。

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對通脹的擔憂可能會使歐盟不太願意讓碳價“比目前能源價格高企的環境下高出很多”,“這就是爲什麼更便宜的天然氣實際上意味着更高的碳價,不僅因爲可負擔性,還因爲更便宜的天然氣意味着歐洲重工業可以迴歸,而隨着它們的迴歸,會出現更多的碳排放,這將導致從2026年起碳市場更加緊張”。他指出,工業界已經重新開始適當地開發液化天然氣的新基礎設施,而這一切“現在都即將開始”。

Michele Della Vigna表示,到2028年,這一發展有可能將歐盟排放交易系統的碳配額價格推高至每噸130歐元。而數據顯示,歐盟排放交易系統的碳配額價格在今年的平均水平爲每噸66歐元。

Michele Della Vigna指出,與此同時,金融市場參與者一直在購買碳配額,因爲他們預計碳配額價格會上漲。作爲一種資產,如果投資者認爲價格會上漲,那麼在歐盟排放交易系統中交易的碳配額就能提供價值。他補充稱:“很明顯,在供應過剩的情況下,市場往往會走弱,這就是我們在過去幾年看到的情況。但從2026年開始,這種過剩可能會轉變爲赤字。”

BloombergNEF分析師Huan Chang表示,在歐盟提前提供一些碳排放配額以幫助成員國增加收入並擺脫來自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後,碳排放配額價格目前處於低迷狀態。對許多行業來說,超出碳排放上限所需的成本仍然比投資於脫碳技術更便宜,但隨着碳排放配額價格的上漲,這種情況似乎要改變了。

歐盟設定了到2030年減排至少55%的目標,並正在逐步減少歐盟排放交易系統的配額供應,這是歐盟迫使關鍵行業脫碳的既定戰略的一部分。歐盟的數據顯示,自2005年歐盟排放交易系統啓動以來,該系統覆蓋的企業的排放量下降了41%,這使得整個歐盟的總排放量下降了28%。隨着時間的推移,歐盟排放交易系統所覆蓋的行業名單不斷擴大,最近又增加了航運企業。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